每天資訊變局之年 十三歲的雙11如何交卷?

菜單

變局之年 十三歲的雙11如何交卷?

11月12日0點,天貓雙11總交易額定格在5403億,京東累計下單金額超3491億,兩者總交易額為8891億元。

變局之年 十三歲的雙11如何交卷?

據網經社“電數寶”電商大資料庫顯示,2021年雙11全網交易額為9651。2億元,同比增長12。22%,未突破萬億大關。兩大頭部平臺交易額佔全網交易額的92。12%。除了天貓、京東外,還有抖音電商、蘇寧易購、達達集團、蘑菇街、小米、什麼值得買等也釋出了資料戰報。

各大平臺保持“低調” 交易額保持增長態勢

通聯資料監控,10月,進入雙十一預熱,大部分電商移動APP活躍使用者數增加:

手機淘寶活躍使用者數83410。78萬人,較上月增長4。71%

手機天貓活躍使用者數4727。80萬人,較上月增長7。17%

蘇寧易購活躍使用者數3474。65萬人,較上月減少4。78%

京東活躍使用者數30494。04萬人,較上月增長4。05%

拼多多活躍使用者數76355。82萬人,較上月增長2。43%。

變局之年 十三歲的雙11如何交卷?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路零售部主任、高階分析師莫岱青認為,今年雙11的戰線較以往拉得更長,從10月20日晚八點,各大玩家開啟雙11預售,比去年22天的雙11還要再多四個小時,成為時間最長的一次雙11。戰線的拉長能夠很大程度緩解物理、健康、經濟方面等壓力,增強時效性。相較於以往,各大平臺比較低調,更加註重品質與體驗,也有可能在反壟斷大勢下,各大電商平臺有意保持低調。不過從各家釋出的資料戰報來看,還是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增長態勢,具有增長空間。

變局之年 十三歲的雙11如何交卷?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今年的雙11冷清與否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我們感覺到確實是冷清了很多,主要是使用者都會有審美疲勞。它的生命週期是一個倒U型的拋物線。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其實雙11並不冷清,只是跟我們感覺到這些電商平臺在媒體、戶外電梯、樓宇等各個線上線下的渠道,好像投的廣告稍微少了一點,特別是線下。然後在線上,其實透過各種APP、社群平臺的導流也並不少。但從最後出爐的成績單看,較去年有較大增長的態勢。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也表示,戰報出爐可以看到創造了新高,利好很明顯。雙11對整個行業有推動作用,更多的使用者和商家都參與進來,包括線下的實體也透過平臺的形式即同城零售的的形式參與了進來。

頭部平臺及頭部主播分享紅利 中小電商實戰空間受限 商家利最薄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路零售部主任、高階分析師莫岱青表示,從雙11最終戰局來看,依然會頭部電商平臺間的較量,頭部平臺集中流量及使用者,從中分享分享紅利,“寡頭效應”明顯,兩大頭部平臺交易額佔全網交易額的92。12%。對於中小電商來說施展的空間受到限制。

莫岱青認為,雙11的預售跟往年不同的地方在於,往年雙11消費者找商品是有會場的。今年天貓主推直播帶貨,尤其流量集中頭部兩大主播李佳琦和薇婭。頭部兩大主播的銷售額背後折射出巨大的資源集中效應,中小主播及長尾主播能獲得的空間被壓縮。另外對於商家來說也不利,原來消費者可以透過會場找到自己,而現在要透過主播,實際上就多了一道坎。然後在平臺的裹挾之下,商家為了能夠進入到頭部主播的直播間,勢必要做出讓利和犧牲。這樣對商業生態來說是造成了不均衡發展,也未必健康。

國潮崛起背後,年輕使用者趨於理性 老年使用者積極投入

莫岱青表示,國潮崛起的背後是國貨產品力的提升,並且受到年輕消費者的追捧。雙十一對於國貨品牌來說機會徒增,同時也是國貨品牌開啟市場的重要途徑。當前不少國貨品牌憑藉低價吸引流量的方式出圈,在短期內是有效的。但低價只是吸引使用者的手段,在獲取使用者的同時,國貨品牌也要做好轉化,長期靠低價是不行的,更需要注重產品質量,和使用者體驗方面的提升。

她表示,另外未來國貨品牌應逐步進入提檔升級階段,產品的設計和研發應該成為關注的重點,從而提升核心競爭力。此外,在流量方面,應逐步發展多元渠道和自有渠道,降低對單個渠道的依賴,從而降低營銷成本,為品牌未來發展減負。

莫岱青認為,雙11已經進入第13年,年輕使用者已經趨向理性,加上電商促銷現在比較頻繁,可以說是月月有,無非是力度大小,對使用者來說已經是常態,在選擇上也更為理性,有更多時間去思考。雙11各大電商平臺推出老年版,可見老年人也越來越喜歡便捷的購物,加上老年人對生活必須品的線上購物習慣逐漸培養起來,如柴米油鹽醬粗茶,應該看到老年人也在適應網際網路化的生活。銀髮經濟的挖掘,不僅關係到老年人生活的質量,同時也是促進消費的方式。

變局之年 十三歲的雙11如何交卷?

“持幣代購”到“消費透支” 快速轉移的消費現象

莫岱青表示,“雙11”之前叫“持幣待購”,然後經過“消費預支”,之後叫“消費透支”,並且集中呈現出線下向線上快速轉移的消費現象。雙11開場戰報華麗數字背後需要理性看待。成交額是指下單量,實際應該扣除未支付量、退貨量、刷單量等,擠出水分以後才是真實的GMV。因此,對於資料我們還需要擠出水分後,真實看待。

雙11帶來的影響很大的,每年的大促都會讓使用者、商家以及商業模式得到一次集中的練兵,進行優勝劣汰。消費者也能夠有一些新的購物的方式,像直播電商、同城零售的體驗。同時更多新的商品和品牌參與進來,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隨著雙11規模的擴大,中國零售市場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另外一方面雙11也能讓讓更多的國外使用者來中國購物,同時國外的零售商也來進入中國參與競爭,提升我們整個行業的水平。

陳虎東進一步指出,雙11畢竟經歷了十幾年的時間,老一代的網民已經習慣,新一代的網民是否關注,這些都是消費行為的範疇。作為一種傳統的電商大促節日,後續如何再續輝煌,如何老節新過,或許新的突破口還需要電商們去尋找。雙11其實是電商市場發展的一個縮影,提振消費和促進經濟方面,曾經功不可沒,但是如何繼續提升和促進,就要看電商發展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