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華為不造車憑什麼成為車圈BAT的代表 我們從汪嚴旻這裡瞭解到真相

菜單

華為不造車憑什麼成為車圈BAT的代表 我們從汪嚴旻這裡瞭解到真相

2023年1月1日,AITO品牌公佈了12月交付資料:問界系列12月交付量達到10143輛,自3月啟動正式交付以來,已經實現累計交付超過7。5萬輛,成為成長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華為不造車憑什麼成為車圈BAT的代表 我們從汪嚴旻這裡瞭解到真相

這裡面,華為的“深度賦能”作用功不可沒。

很多人都清楚華為不造車,這源於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2020年簽發的【2018】139 號華為 EMT 決議,其核心內容就是華為不造整車,只是聚焦 ICT 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

所以,“華為不造車”成為了華為內部的一個共識,但是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華為更看重對於車企合作伙伴的深度賦能。那麼華為憑什麼能深度賦能汽車行業?又憑什麼能在第一年的“大考”中交出了7。5萬輛銷量的優異成績?抱著這樣的問題,我們與華為智選車業務部總裁汪嚴旻有了一次深入的懇談。

華為不造車憑什麼成為車圈BAT的代表 我們從汪嚴旻這裡瞭解到真相

首先是關於2022年,車企共同遇到的供應鏈危機難題,例如像晶片缺貨、電池漲價等等。在這些困難面前,華為怎麼做?

其實華為的困難程度是外界難以想像的,汪嚴旻談到:問界系列的車型因為應用了很多全新技術,比如說全新的電機系統、華為智慧驅動系統,導致了汽車推進週期供應鏈比較長,供應鏈壓力更大。

為了化解這些壓力,華為進行一系列的平臺化、共享化的工作,讓供應鏈變得更加健壯。同時,透過平臺化的技術能夠讓供應鏈變得更加柔性。另外,就是跟供應鏈合作伙伴一起構建長期、戰略的合作伙伴關係,透過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雙方將需求和資源進行互鎖,這樣能有效提前解決供應鏈的存貨問題。還有,就是發揮華為在系統管理上的優勢,透過IT系統將客戶需求和零部件廠商供應鏈直接連結,這樣反應速度更加清晰也更加精確,減少中間的錯誤成本。所以,就算是在最困難的2022年,華為也沒有因為供應鏈的直接因素拖累整車的交付程序,這一點,不得不點個贊!

《車314》的創始人吳茂林接著這個話題向華為智選車業務部總裁汪嚴旻發問:2022年AITO一共推出了三款車型,累計交付超過7。5萬輛,要知道,理想第一年才3。26萬臺、小鵬第一年也只有1。6萬臺,蔚來第一年才1。1萬多臺,AITO第一年就能做到7萬多臺,特別是在這麼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殺出這條血路來,是不是跟華為這些年積累下來的使用者產品思維有一定的關係?

華為不造車憑什麼成為車圈BAT的代表 我們從汪嚴旻這裡瞭解到真相

汪嚴旻就這個話題進行了深入剖析,他認為華為和深度合作的夥伴能夠在2022年第一年取得過去別人三年甚至四年、五年取得的成績,自己及下屬團隊也覺得挺自豪的。

要知道,一般第一年都屬於投入期,華為智選車及合作伙伴這塊能夠取得這樣的業績,在網路渠道發展、品牌營銷、產品等各個環節裡面,應該都發揮了華為過去在智慧IOT行業對消費者思維理解的優勢。

舉個例子,華為等“新鮮血液”切入汽車行業之前,沒有哪一個傳統汽車主機廠會在車內座艙智慧化上進行投入,對於他們而言,座艙按Tier 2模式交給二級供應商處理就好了,主機廠只做一個整合商,這樣的對座艙的理解,能造出來什麼好東西?

而華為就不一樣,它雖然進入這個行業比較晚,但是學習比較快。華為發現座艙智慧化就是一個突破口,這也是為什麼M5系列產品,透過華為智慧座艙創造了良好的口碑,也是第一年取得超過7萬臺銷售的基礎。

華為不造車憑什麼成為車圈BAT的代表 我們從汪嚴旻這裡瞭解到真相

像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華為不斷的在汽車行業發現機會點,然後把過去在智慧IOT行業的經驗應用到這些機會點上,諸如軟體、硬體的綜合設計能力,使用者體驗的互動能力……有了這兩點,再加上品牌、營銷、銷售方面更多佈局和渠道方面的力量,我們相信華為及其合作伙伴未來還會取得更快的業績增長。

《車314》吳茂林又提出來一個說法,就是在科技圈裡有一個“BAT”的說法,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是行業的三大領導者。而有些業內人把特斯拉、比亞迪和AITO稱為汽車行業的“BAT”三劍客。AITO成立一年的時間,因為有華為的加持和爆款的體質,所以銷量、聲量齊漲,那麼年輕的AITO能在汽車圈裡成為“BAT”的核心優勢和底氣在哪裡?

汪嚴旻沉思了良久,說出來他的一些思考。首先是,華為切入汽車行業就發現,這個行業其實沒什麼太神秘的,就跟當初智慧手機時代和傳統的功能手機時代的更替一樣。

我們回想一下,在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第一代時,那時候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等一眾品牌是那個時代的王者,誰能料到這幾個品牌未來的悽慘日子?但是從2008年開始,智慧手機業態的變化,特別是隨著華為的加入,整個行業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舊時代的“王者”很多消失不見了,包括微軟也不行。汪嚴旻講道:“我們這些人都是親身經歷了那個時代的鉅變,包括產業的鉅變和技術的鉅變。所以,對於汽車行業可能未來一段時間出現的鉅變,我們會充分借鑑智慧手機時代發生的變化,包括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當年的市場變化來做參考”。

換句話講,我們的理解是,隨著通訊裝置從2G到3G、3G到4G,從有線網際網路時代到無線網際網路時代再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這種時代的更替和變遷,跟現在的智慧汽車行業是多麼的相像,有著很強的參考借鑑意義。而華為在過去打贏了那個時代的“仗”,如今轉換“賽道”,借鑑原來成功的經驗,豈有不成功之道理?至於也是事半功倍的效用加持!

華為不造車憑什麼成為車圈BAT的代表 我們從汪嚴旻這裡瞭解到真相

古語曰: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從這裡,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AITO這個品牌,能在不到一年的這麼短的時間裡,能走過其他品牌三到五年的道路。

汪嚴旻總結到:我們充分地學習了過去這個行業的變化,也知道怎麼從這個行業的變化裡面抓住技術關鍵的根本,及如何去引領整個消費需求,甚至超出這個時代研發新的技術,這些東西才是未來新能源汽車能否成功的關鍵點。

所以,保持謙遜的態度、學習的態度,同時不斷地開放進取學習,打造新的技術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甚至引領消費者需求,只有做到這樣未來才有可能立於不敗之地。你們說是不是,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車314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