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全球新車普漲:最高漲63%,特斯拉成本減半,推15萬級廉價車

菜單

全球新車普漲:最高漲63%,特斯拉成本減半,推15萬級廉價車

最近2年,新車優惠小、等車時間長,成了大家吐槽最多的問題。具體原因比較複雜,與供應鏈緊缺、原材料上漲、銷量下降等有直接關係,但對比來看,在國內市場購買新車,要比海外的幸福指數高很多。

汽車資料分析公司JATO Dynamics最新的研究表明:2015年至2022年,美國新車的平均零售價從39,143美元漲到了44,161美元,漲幅達到了14%。同時,歐洲的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西班牙和挪威等國家,新車平均售價從2015年的36,037美元漲到了44,769美元,漲幅比美國更大。

全球新車普漲:最高漲63%,特斯拉成本減半,推15萬級廉價車

最誇張的是挪威,漲幅達到了63%,主要是受政策影響,挪威已經確定2025年禁售燃油車,而售價偏高的電動汽車直接拉高了平均值。相比之下,國內市場僅增長了5%,得益於本土車企數量龐大,入門級的細分市場足夠多,且供應鏈完整,國內新車售價是受外界因素干擾最小的。

結合資料表現,《Motor 1》評價:中國品牌在燃油車領域仍有超車的機會,同時,除了中國、挪威等少數市場,電動汽車很難短時間內,在西方市場獲得大幅的銷量增長。

海外車企也想品牌向上,中國品牌海外更能打?

由於美國和歐洲市場,電動汽車銷量有限,新車售價的上漲實際意味著傳統燃油車的漲價,一方面是,供應鏈、產能遇到困難後,新車終端優惠收縮,導致價格上漲;另一方面則是市場結構的調整,售價和定位更高的新車越來越多了。

全球新車普漲:最高漲63%,特斯拉成本減半,推15萬級廉價車

根本問題還是利潤,在年初我們也分析過:在全球前十的主流車企中,雖然銷量普遍下滑,但利潤卻呈現出了上漲趨勢,與以往追求銷量不同,如今車企更加重視單車利潤,利潤高、受消費者歡迎的車型佔比更高,比如:SUV,越野和皮卡等車型。賓士也在今年明確表示:未來將提升高階車型的銷量。

海外豪華和普通品牌紛紛升調,這也就留出了一定的市場空白,而中國品牌在成本控制和產品力上,均有一定的優勢。

全球新車普漲:最高漲63%,特斯拉成本減半,推15萬級廉價車

《Motor 1》認為:在普通家庭乘用車選擇中,西方消費者不會太過關注品牌歷史,反而是售價、價效比、配置和可靠性更加重要,這對於中國品牌來說,剛好可以揚長避短,產品特性是符合需要的,以哈弗大狗為例,它的設計、空間和動力基本和福特Bronco Sport相當,但配置更豐富,售價便宜了超1/3,實際開起來的感受差別不大。

同時,中國品牌在插電式混動技術上也具有優勢,目前歐洲銷量最好的同類車型是歐藍德PHEV,純電續航約合60。8公里,售價約合30萬元,比亞迪和長城的尺寸差不多大的SUV,技術明顯更出色,而且價格具有優勢。此外,在國內市場中國品牌競爭過於激烈,新興的海外市場也可以避免內耗。

全球新車普漲:最高漲63%,特斯拉成本減半,推15萬級廉價車

儘管目前在西方市場的存在感不高,但今年頭部中國品牌海外市場的表現確實強勁,今年1-8月,奇瑞出口達25。06輛,同比增長51%;名爵在英國銷量超過斯柯達,成為排名第8的暢銷品牌。

西方電車門檻太高,替代燃油車還很難?

對比國內新能源車銷量的暴增,電動汽車在西方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價格是最大的限制條件,歐洲最便宜的電動汽車是達契亞Spring,續航305km,售價約合9。6萬元;美國最便宜的是日產聆風,續航約合240km,售價約合19。79萬元。

全球新車普漲:最高漲63%,特斯拉成本減半,推15萬級廉價車

不用具體舉列子,在國內,差不多車身尺寸和續航效能的,我們有太多售價更親民的車型可選。

同時,這還只是最基本的電動入門需求,如果是選擇科技、智慧配置豐富的新車,消費者需要負擔更多,結合高昂的售價、高效的使用成本和里程焦慮、充電難等使用問題,從實用性的角度看,入門級電動車在西方仍缺乏競爭力。像特斯拉等售價偏高的車型,豪華的定義大於實用,只是一小撮使用者在嚐鮮科技。

全球新車普漲:最高漲63%,特斯拉成本減半,推15萬級廉價車

不過,這種趨勢正在逐漸改變。最近,特斯拉投資關係主管馬丁·維查表示:特斯拉將推出一款更便宜的電動汽車,售價或在25,000美元以下。此前馬斯克也曾覺得電動汽車售價“尷尬”,通貨膨脹、電池材料等成本上漲是元兇,在美國本土,最便宜的特斯拉起售價為46,000美元,銷量最高的Model Y起售價高達66,000美元。

這麼一看,特斯拉雖然今年在國內售價也有所調整,但也算是比較有誠意了。當然,這也和國內市場車型選擇豐富有直接關係,貴了還可以買別的。

全球新車普漲:最高漲63%,特斯拉成本減半,推15萬級廉價車

另外,特斯拉率先“殺價”的可能性極大,資料顯示:由於電池成本下降,相比2017年的84,000美元單車製造成本,最近幾個季度,特斯拉的單車製造成本已經降至36,000美元,未來預計還可下降5,000美元。

總結:

最近,外媒對中國品牌的評價確實比較高,新能源的發展和供應壓力為汽車行業帶來了挑戰,為大眾百姓提供經濟、有效的技術解決方案成為了關鍵,在這方面,中國品牌比海外品牌更具前瞻性。對此,您認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