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李書福兩會4次提到甲醇汽車 新能源車的未來在哪?

菜單

李書福兩會4次提到甲醇汽車 新能源車的未來在哪?

電動車的銷量越來越高,爭議也越來越大,電動車真的能夠節能減排嗎?

目前電動車使用的電能主要來自火力發電,佔比高達72%,火力發電的主要燃料就是煤炭,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粉塵和汙水。

說白了,電動車只是透過充電樁將汙染轉移到了火電廠,電池汙染就更不用說了,無論是梯次利用還是拆解回收,都會帶來大量汙染和碳排放。

如果沒有辦法獲取清潔的電能,沒有辦法徹底解決舊電池汙染,僅靠發展電動車來實現交通領域碳中和是遠遠不夠的。

李書福兩會4次提到甲醇汽車 新能源車的未來在哪?

其實,國內一些車企早就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了。早在2017年兩會上,李書福就提交了《關於加快在全國推廣甲醇汽車、發展甲醇替代燃料的提案》;指出發展甲醇汽車產業既是緩解我國石油資源緊張狀況的現實選擇,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具有戰略意義,也符合中央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的指導精神。

此後,李書福多次在兩會上提出推廣甲醇汽車,今年又在兩會提出《關於推廣應用甲醇汽車助力交通領域碳中和的建議》。

李書福建議,在我國全面推廣應用甲醇汽車,將甲醇汽車納入新能源汽車發展體系和管理範疇,給予甲醇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同樣的政策支援,帶動更多的企業投入甲醇汽車的研發,加快實現交通領域碳中和。

李書福兩會4次提到甲醇汽車 新能源車的未來在哪?

可是甲醇汽車真的具備成為新能源汽車的能力嗎?真的能夠加快實現交通領域碳中和嗎?

在回答問題之前,不妨先來了解一下甲醇的製取方式和甲醇汽車的優勢。

第一,

甲醇資源豐富,有利能源安全。在農村生活過的讀者應該見過火燒秸稈,這幾年為了環保已經不讓私自燒秸稈了。

秸稈在農村沒有任何經濟價值,火燒後還會帶來汙染,但是卻可以成為生物質甲醇的原材料。

包括生活垃圾、木材、造紙廠的黑液這些都可以製取甲醛,不僅實現了廢物利用,降低了汙染,還帶來了經濟價值。

製取甲醇還可以利用自然資源,我國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等能源豐富,既可以生成電能,也可以電解水制氫與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電甲醇。

最為關鍵的是,我國煤炭儲量豐富,而煤炭也是甲醇的主要來源。僅山西焦化產能約為1。4億噸,可以製取綠色甲醇約1400萬噸,消納二氧化碳超1200萬噸。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產國和使用國,甲醇資源豐富,生產技術成熟、成本低,具備大規模生產供應能力。

發展甲醇汽車,正好符合我國多煤、缺油、少氣的能源結構,既可以助力實現碳中和,還可以保證我國的能源安全,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第二,甲醇汽車與燃油車相似,比電動車適應性強,比氫能車安全可靠。

甲醇汽車與燃油車效能接近

,可以用於點燃式的發動機,

甲醇與汽油的熱值比為2。2:1,根據我國甲醇汽車試點執行資料,甲醇與汽油在汽車上的實際消耗比約為1。7:1,甲醇車與汽油車相比,能效提高約21%,CO2排放減少約26%。

李書福兩會4次提到甲醇汽車 新能源車的未來在哪?

與電動車相比,甲醇汽車是不存在補能焦慮,也不存在充電煩惱,而且可以和燃油車一樣快速加油,並且受極寒天氣影響較小。

與氫能汽車相比,甲醇汽車在我國發展已經超過40年,

並且比氫要更穩定,更容易製取和儲存,也更容易推廣開來。

也就是說,甲醇汽車相比燃油車、電動車、氫能車都具備一定的優勢,具備成為新能源汽車的能力。

有讀者肯定提出疑問了,甲醇為燃料真的靠譜嗎?

不僅是我國在發展甲醇汽車,歐洲國家也在大力發展綠色甲醇能源。

三、甲醇燃料得到了多方驗證,能夠加快實現交通領域的碳中和

瑞典的“StenaGermanica”號客滾渡船於2015年改造為甲醇-MGO雙燃料,已執行6年,效果良好。全球最大的甲醇生產商與供應商梅賽尼斯,其子公司Waterfront Shipping已有19艘可使用甲醇燃料的運輸船。

丹麥還引進了中國的兩輛甲醇乘用車與一輛甲醇重卡,將作為丹麥國家能源發展PtX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丹麥、芬蘭、瑞典、德國等歐洲國家都開展了甲醇燃料的研究,並且認為甲醇作為液體碳中性燃料,是交通運輸領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李書福兩會4次提到甲醇汽車 新能源車的未來在哪?

在未來,物流運輸船、物流運輸卡車都可以用甲醇作為燃料,甲醇燃料將成為物流運輸業的香餑餑。

大力推廣甲醇汽車,同樣可實現彎道超車

前面說了以吉利為代表的汽車廠商在甲醇汽車領域已經深耕多年,吉利汽車

研發的M100甲醇汽車解決了甲醇燃料與發動機及整車的適應性,排放達到國六標準,相當於歐六標準,

技術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李書福四次在兩會上提到甲醇汽車,一方面是我國的能源結構適合發展甲醇汽車,另一方面就是我們在技術上有優勢,相比純電車,同樣具備彎道超車的能力。

大力發展甲醇汽車,我們有技術、有能力加速實現交通領域的碳中和,或許透過多方提案將迎來“甲醇”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