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漢代女性長袖舞宮廷流行盛況,以及民間流行盛況

菜單

漢代女性長袖舞宮廷流行盛況,以及民間流行盛況

秉承春秋戰國長袖善舞”之遺風,漢代長袖舞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西漢時期,國家取得了空前統一和繁榮,

樂舞的發展也走向了一個高峰,

這時除了官方認定的祭祀雅樂外,俗樂舞也受到重視,各種舞蹈技藝精湛,“女樂”隊伍擴大,民間自舞成風,樂舞文化交流頻繁。

此時的長袖舞發展已從春秋戰國“長袖善舞”的階段,

發展到幾乎“無舞不舞袖”的樂舞盛況。

從有關史籍文獻、詩歌辭賦記載,以及漢代各類文物中的樂舞形象來看,在這一時期,上至帝王貴族,下至一般百姓,都喜歡長袖舞這種富有表現力的舞蹈形式。

漢代女性長袖舞宮廷流行盛況,以及民間流行盛況

一、宮廷長袖舞的盛況

漢高祖劉邦在平息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亂之後,路過故鄉沛縣時,在沛宮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以慶祝平叛的勝利。

這時重返故鄉的劉邦,暢懷豪飲,思緒激揚,乘著酒興擊築高歌,歌罷,即離席奮袖起舞,他所舞的極可能是寬袖大扶,大袖迴旋,威風橫掃。

另據《漢書張良傳》和《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寵姬戚夫人擅長“楚舞”,其舞就是以長袖細腰而著稱。據《西京雜記》記載,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

在一般長袖舞的基礎上增加了“折腰”技巧。

戚夫人因歌舞技藝出色而深得劉邦的寵愛,她在宮中所演之舞就是長袖之舞。

漢代女性長袖舞宮廷流行盛況,以及民間流行盛況

除了戚夫人外,漢成帝之後趙飛燕也是宮中善舞者,

她的表演技巧尤為高超,

其長袖之舞在《趙飛燕別傳》中有記載,趙飛燕在風中舞袖,翩翩然,似欲隨風而去,漢成帝見之忙令侍者急擁而上,抓住趙飛燕的裙據。趙飛燕的“風中舞袖”,有文人描述為“豐若有餘,柔若無骨”,後人又稱趙飛燕是“掌中飛燕”。可見趙飛燕的長袖舞技巧比戚夫人更加高超。

這一時期宮中善舞者還有漢武帝的寵姬衛皇后、李夫人、尹夫人,漢宣帝的母親王翁須、東漢少帝的唐姬等。除了嬪妃寵姬表演的長袖舞外,

由樂舞伎表演長袖舞在宮中也很突出。

漢代女性長袖舞宮廷流行盛況,以及民間流行盛況

在漢代張衡的《七辯》和《西京賦》、司馬相如的《子虛賦》、邊讓的《章華臺賦》中,

記錄和描寫了漢代規模盛大的宮廷樂舞場面

,長袖舞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演出亮點。上述可見,因漢代帝王和統治階級的需要,漢代宮廷盛行由嬪妃和樂舞伎表演的長袖舞。

二、宮廷長袖舞的功用

漢代宮廷長袖舞在不同的場合出現,

其功能作用各不相同,

有的長袖舞是用來寄託和抒發情感,有的則是作為宴飲表演以滿足統治階級的娛樂需要。

漢代女性長袖舞宮廷流行盛況,以及民間流行盛況

長袖舞作為情感抒發的樂舞載體,常常是情之所至,舞之所至。長袖舞透過延長的舞袖,進而延伸了舞人的肢體,豐富了身體表現力,

從而使思想情感的表達更酣暢淋漓。

人們激情時起舞長袖,四方廣大的袖子翩翩然,

就把心中的情懷一展而盡。

比如,劉邦既定天下,置酒沛宮,召故鄰鄉里佐酒,酒酣淋滿之後感慨自歌,以抒其壯士情懷,起舞時四方大袖翩翩然;當人傷感悲思時起舞長袖,拂袖而舞,亦可以抒發內心傷痛之情。

漢代女性長袖舞宮廷流行盛況,以及民間流行盛況

在賈誼《新書官人》中賈誼把君王用樂分為“雅樂”、“燕樂”和“燻服之樂”三種。雅樂是指朝廷正樂,即郊廟朝會時所用,

專與師友大臣共享其樂。

“宴樂”是指內廷之樂,他的左右近臣與侍御者可以共賞。“燻服之樂”則是男女徘徊雜處的享樂之樂,連左右之人也要回避,只有廝役相從,僅供他個人觀賞。

這說明漢代帝王比較注重世俗娛樂,因場合的不同,樂舞形式也有所不同。

漢代宴樂不同於雅樂的禮制性,

在演出規範上比較放鬆,左右侍御可參與其中,顯現出樂舞娛樂性特質。宴飲中的長袖舞具有娛樂性功用,一般由女樂來進行表演,具有俗樂性質。

漢代女性長袖舞宮廷流行盛況,以及民間流行盛況

《激楚》、《結風》、《陽阿》之舞,襲克昌評註為“古歌舞名”,其為古楚地之樂,

漢代時由樂府從民間蒐集到宮廷俗樂中

。所奏楚地之歌,隨之而舞的極可能是以“長袖善舞”的俗樂舞。根據安徽宿縣褚蘭鎮出土的漢代影象,畫面描繪了一群舞者,

正在繞長袖起舞的場面,

舞者們動作統一。如此規模的群舞應該是大型宴饗表演場面的寫照。

漢代女性長袖舞宮廷流行盛況,以及民間流行盛況

除了用於宮廷宴樂的長袖舞外,在帝王遊獵行程中,

長袖舞也作為休憩和調節精神的娛樂專案之一。

例如,司馬相如《上林賦》和《子虛賦》中描寫了天子率領群臣在林中打獵的過程,其中就有長袖樂舞的場面。這說明了長袖舞的娛樂作用使得它在宮廷其它重要場合也頻頻出現。

三、民間長袖舞盛況

漢代長袖舞不僅頻繁活躍在宮廷宴饗中,

同時也流行於民間及社會各階層中。

樂舞常常是鄉紳富豪們競相炫耀的方式,漢代家伎樂舞現象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這種社會現象使得長袖舞在民間有著很好的生存土壤。

漢代女性長袖舞宮廷流行盛況,以及民間流行盛況

西漢桓寬在記錄漢昭帝鹽鐵會議的文獻《鹽鐵論·散不足》中講到:鐘鼓在周代是禮器之一,在漢代功能性有所減弱,但用到家庭用樂中,

顯示出其樂舞規模之大

。家境一般的人家宴會,也是鼓竽調瑟,袖舞翩翩。由此可見長袖舞在民間的普遍流行。

漢代百戲表演中也常常伴有女性長袖舞表演,

其女性長袖舞還常配以俳優插科打諢,

以美醜相兼的場面出現,我們可以從出土的漢畫像石磚中找到不少此類影象。

漢代女性長袖舞宮廷流行盛況,以及民間流行盛況

如山東諸城漢代樂舞百戲畫像石,在樂舞影象中,右下角有兩舞者踏盤鼓而舞,影象中間有一舞人作巾袖獨舞,

兩種形式同時存在於一幅畫面中,

有長袖當風,“馳騁若騖”的風釆。又如山東祈水漢代漢畫像石,影象左側有一舞人正轉袖起舞,同一畫面右側則有一舞人踏鼓奮袖起舞。

在漢代民間“暮春之禊”祈福活動中也有長袖舞自娛表演。

《中國古代樂舞史》將此類歸於漢代民間雜曲歌舞

。張衡《南都賦》中也描述了南陽士人在三月上巳日,到河邊踏青遊樂、歌舞聚會的活動情境可見人們在暮春之禊的祭祀活動中,長袖翩翩,歌舞自娛的情境是多麼生動。

漢代女性長袖舞宮廷流行盛況,以及民間流行盛況

漢代一些祭祀儀式中也出現長袖舞,比如,西漢晚期流行祭祀西王母,其中有祭祀歌舞,

博戲是兩漢民間盛行的一種棋類遊戲

,常與百戲樂舞出現在同一場面中。

山東棗莊、滕州一帶出土的漢畫像石影象中也有祭祀西王母的樂舞場景,

西王母端坐於第一層正中上方

,下面依次有六博戲、樂舞、觀者、車馬等景觀,其中間立一建鼓,位置與西王母垂直,在樂舞場面中有長袖起舞的形象。

漢代女性長袖舞宮廷流行盛況,以及民間流行盛況

另據《鹽鐵論散不足》、《漢書孝武衛皇后》記載,漢代喪葬活動中有歌舞徘優,然而其中是否有長袖之舞尚需考證,

但根據長袖舞在當時樂舞中的重要地位和流行程度來推測,

這類活動出現長袖舞也是可能的。總之,長袖舞在漢代民間也是非常流行,是民間各階層喜聞樂見的樂舞形式之一。

四、民間長袖舞的功用

民間長袖舞的功用主要是娛樂性和自娛性功能作用,包括交誼功用。

漢代女性長袖舞宮廷流行盛況,以及民間流行盛況

1.酒酣自娛舞長袖

在漢代人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在酒酣之時,

乘興起而舞長袖,以發自己的情懷。

在《漢書楊惲傳》記載,楊惲失爵歸田之後,常用歌舞來消磨時光,他在寫給朋友的信中從中可見楊惲一家奮袖頓足,前俯後仰自娛自樂的場面,酒酣耳熱,作詩、奏樂、起。長袖隨身體的抑揚而揮灑起舞,舞起來是“飛掠而掣”。據楊惲的敘述,主人主婦、奴婢歌童都善於隨性即興舞長袖。

四川成都昭覺寺的東漢漢畫像磚影象,從舞者的穿著,以及自席前的餐具,

我們可感受到酒酣自舞的氣氛,

此與《漢書楊惲傳》所描述的場景十分吻合。舞界學者劉恩伯先生認為此圖為宴飲中賓主起舞的場面。可見在漢代民間長袖舞用於宴飲娛樂的功用很突出,宴飲時人們常常乘著酒酣之際,乘興而起舞長袖,自娛娛樂的作用自顯其中。

漢代女性長袖舞宮廷流行盛況,以及民間流行盛況

2.交際禮儀舞長袖

身著長袖服飾的漢代人,

在日常宴飲交際場合流行一種叫“以舞相屬”的娛樂舞蹈形式,

在“以舞相屬”程式中,賓主各自拂袖而舞的目的是進行飲酒禮儀程式,即賓主之間的相互敬酒,同時傳達相互的尊敬,和睦氣氛,增近社交。

這種舞蹈有嚴格的禮儀規矩,姿態儀容也較講究,過分了失禮。如果主人邀請後,

客人不“以舞相屬”,則往往會結下冤仇。

《後漢書蔡邑傳》文獻雖然明確記述“以舞相屬”是長袖起舞,但是,因為漢代人日常服裝即是長袖大袖,那麼“以舞相屬”之舞,必然是順勢揮舞自己的衣袖。

漢代女性長袖舞宮廷流行盛況,以及民間流行盛況

同時,在漢代相關文物形象中也不乏此類形象,如四川彭縣出土的漢代畫像磚影象,

其中有“以舞相屬”十分吻合的場面形象

。但在筆者蒐集的三百餘幅長袖舞影象中,此類影象僅

此一幅

五、總結

漢代長袖舞的運用非常廣泛,當時社會各階層都表現出對長袖舞的青睞,而在這種歌舞伎樂的時代風尚中,

長袖舞已然佔據著重要位置

,長袖舞在各種場合頻繁出現,從宮廷皇室宴樂表演,到民間自娛性表演,長袖舞都是一個觀賞亮點。

漢代女性長袖舞宮廷流行盛況,以及民間流行盛況

同時也廣泛地滲入人們的生活之中,

成為娛己娛人、表達思想情感的一種方式。

根據對漢代文物影象的觀察,我們發現,長袖舞形象頻繁出現在樂舞影象中,長袖善舞的流行程度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