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老闆要求4位員工業績目標4個億”引熱議:小企業的績效考核該怎樣做?

菜單

“老闆要求4位員工業績目標4個億”引熱議:小企業的績效考核該怎樣做?

作者|棠雪

近日,網上關於“老闆要求4個員工業績目標4個億”的話題引起熱議。

某公司員工吐槽,老闆在制定業績指標時,動輒就幾個億隨便喊,甚至要求4個人業績目標要達到4個億,而且其中還有1人是客服。

“老闆要求4位員工業績目標4個億”引熱議:小企業的績效考核該怎樣做?

面對這麼離譜的KPI指標,即便自己是市場營銷專業,又有多年的銷售工作經驗,拿著“獻出青春”的激情去拼搏,也難以完成。

評論區的一條留言值得管理者深思:

“從業績指標分配的維度看,彰顯了老闆決策的武斷,更是透露出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急待提升,甚至讓人疑惑,公司沒有HR和管理者嗎?”

有些老闆會盲目地認為,績效考核是管理的殺手鐧,是完成的業績的靈丹妙藥,把業績指標平均分配後就坐等收成。

而HR和管理者作為績效考核的推動者和參與者,對這把“雙刃劍”是既愛又恨。

01

績效考核 = 完成業績的妙藥?

在企業發展早期,對於老闆來說,經營是大事,管理是小事。

在他們的意識裡,經營就是生意,就是業務,往往只會緊盯業績,認為把業績分配下去就能實現。

若業績無法按期完成,則會偏執地認為是人和管理的問題。

然後,無外乎會透過招聘換人、或用績效考核對員工進行降職和減薪處理。

殊不知,頻繁換人只會增加企業內耗,而績效考核也並非是完成業績的妙藥。

端午回家探親,遇到許久未見的表哥,剛一見面他就迫不及待地問我:

“聽說你們做HR的,都有一張神奇的考核表格,只要用了它業績就能翻倍增長,趕緊弄一套來,我好把任務分配下去。”

一席話讓我深感詫異,績效考核幾時變得這麼神奇?

表哥前兩年開始創業,50多人的團隊,只有2個經理,很多事情都需要親力親為。

雖然每年利潤空間不錯,但也消耗了不少精力,想放手給經理,又擔心他們責任心不夠,這才想著把業績指標分配給經理,責任到人,嚴格考核管理。

不可否認,科學的績效管理確實是實現業績的催化劑,但絕不是強效藥。

要想利用績效考核這根槓桿去撬動業績實現,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培育績效文化,與員工共同描繪公司願景,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管理指標,透過PDCA良性的迴圈管理,才能促進企業經營效益增長。

02

不合適的績效考核對公司危害更大

上週與某醫藥公司的HRD碰面,她一直叫苦連天。

原來,公司IPO上市後,有明確的對外業績承諾,宣稱2021年度要完成50億的指標,這在去年的基礎上升幅30%,再加上經濟形勢嚴峻,使得銷售團隊壓力山大。

公司老闆卻不管不顧,只負責把業績分解到人,還揚言要採用“橫到邊縱到底”全方位考核評估,完不成就扣績效獎金。

半年度考核即將來臨,不合適的考核方案讓整個銷售隊伍士氣低迷,離職率已高達48%,而業績資料與去年同期相比則呈下滑勢態。

企業績效考核管理是個專案工程,從績效文化、考核工具、指標設定、評估過程、結果反饋及面談溝通等,整個過程都必須遵循科學、公正、客觀的原則,絕非交交表、評評分簡單了事。

任何環節稍有不慎,都會出現管理導向的偏差,員工就會緊盯短期利益去走捷徑,根本不會考慮企業的長期目標,這對企業產生的危害是不可估量。

大企業尚且如此,何況小規模企業,更應該著眼於現狀,篤行務實,認真做好目標管理工作。

03

小企業的績效考核該怎樣做?

1、用企業文化來滋養員工的敬業精神

海爾公司在早期發展時,張瑞敏在接受採訪時說:

“海爾的資金、裝置、技術都排不到前面去,現階段能取得好的成績,那是我們把每位員工的積極性和敬業精都調動起來,形成強大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體現了企業的文化、精神和靈魂,能讓我們在許多場合化險為夷,屢創佳績。”

事實證明,在企業發展早期或規模不大時,關注企業文化建設,圍繞員工的敬業精神和歸屬感去做佈局,充分激發員工能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員工的主人翁精神,這對企業業績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一項針對40家全球企業的調查發現,員工對工作的敬業度和公司業績有著密切聯絡。

該調查對資料進行迴歸分析,結果發現,員工敬業度最高的企業,總體營業收入及每股盈利按年分別上升了19%及28%;

另一項歷時三年的相關研究顯示,員工敬業度最高的企業運營利潤增加了3。7%。

可見,在企業發展的初期階段,與其耗費精力去追隨績效創新改革的潮流,不如穩下心來,踏踏實實營造“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提高企業的軟實力。

2、用目標管理來“摘果子”而非“摘星星”

美國著名的銥星公司曾是極具潛力的科技公司,他們的工程師提出了異想天開的專案計劃:

“用66顆低軌衛星組成覆蓋全球的通訊網。”

當時公司的管理者完全被這個夢幻計劃所吸引,沒有人去評估可行性,最終因鉅額投資及看不見的收益,導致公司高負債宣佈破產。

這項事件曾被美國媒體報道,稱之為值得反思的管理教訓。

無論企業還是個人,在制定工作目標或書寫夢想清單時,都要結合當前的實際階段,而不是盲目求高求大,偏離現實的目標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己。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說:“我沒有思考什麼遠大的理想,我正在思考的不過是未來兩年我要做什麼,怎麼做。”

華為在制定目標前,會先進行調查,做好可行性研究,瞭解目標工作的難度,評估目標是否能夠完成。

目標管理的價值和意義是由它的可實現性來決定的。

我們在明確目標時,常說要制定“踮踮腳或跳一跳能摸得到的指標”,要像“摘果子”而非“摘星星”;

讓員工階段性感受摘取果實的小勝,最大化激發員工的潛力,才能持續積累小勝來匯聚更遠大目標的實現。

3、關注員工動態,重面談促進步

企業在員工招聘環節,會運用評估工具將候選人的能力與崗位任職資格要求進行匹配,符合崗位要求才會建立契約關係,這個階段管理者更容易看到員工的優點。

而在績效考核環節,管理者更傾向去找員工的缺點,甚至會產生員工能力與崗位要求不符的錯覺,總覺得員工太普通,其實是管理者心理感知偏差造成的。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在談“高績效”時,曾說到:

“一個企業在管理上的成就,並不在於他有多少天才員工,而在這個企業如何使普通員工取得更好的績效,能否完全發揮員工的優勢和潛能,並利用每個人的優勢,來幫助其他人取得成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員工也是一樣,在日常工作中,要用人所長,也要容忍人所短。

當企業規模不大、員工人數不多時,不需要用太複雜的考核工具來束縛手腳;

時刻關注員工的動態,建立互通式溝通機制,掌握員工的真實想法,瞭解他們面臨的困難,及時提供各種資源支援,幫助員工成長進步,以雙贏的思維來提升企業績效。

寫在最後

績效考核管理不是被妖魔化的管理工具,不是簡單地把業績目標進行分配,更不是一張神奇表格就能提升業績資料,而是運用科學專業的方法幫助企業實現目標的管理體系。

“借來的光點不亮自己的心靈”。

績效考核也是一樣,不能拿別人的經驗照搬照套,而是要切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去摸索、去踐行、去反覆論證,要花時間和精力去覆盤總結,才能找準適合企業的績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