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畫室為何要教你把漂亮姑娘畫成大媽?

菜單

畫室為何要教你把漂亮姑娘畫成大媽?

“那個同學,說你多少次了,要卡結構,要卡得分點!”

“臉上的結構不明顯,老師們怎麼給你分?”

“別跟我說你畫的有多像,那個沒多大用,老老實實的給我找骨骼肌肉關係,再把那種明暗關係強調一下”

考前班老師們的這套指導理論,相信經歷過的人都並不陌生。

原因其實很簡單,有速成的需求。

這種畫專門是給

大部分基礎能力弱的、對院校目標不高的學生服務的。

國內的藝考屆,堪稱應試教育的一大【奇蹟】每年都有高達

60

以上

的美術生參加國內美術類聯考或校考,而大部分人的學習美術的週期其實只有短短的6到8個月。在這部分學生裡面,有相當一部分是半路選擇了藝考這條路。

臨陣磨槍的這幫學生,最需要的就是速成。扯別的沒用,誰能讓學生8個月畫出一副完整能唬人的畫,誰就是牛。

這些臨時學美術的同學,沒怎麼接受過正規的學院派素描基礎訓練,比如石膏像訓練,人體訓練。也來不及從基礎學起,只能從最表現的入手,以求達到速成的效果。

有需求就有市場,所以畫室的集訓就朝著標準化的路子發展,12345的順序完全安排好,嚴謹的根本就不像是在畫畫

。如下圖:

畫室為何要教你把漂亮姑娘畫成大媽?

我們目前所學的素描,究其根本以西方學院派素描為基礎的一門考察造型能力的學科。

然而絕大部分的學生,沒有系統地接受過基本的西方藝術史知識

,也不知道古典主義、印象派、後印象派、納比派是怎麼樣的一個東西,可能也沒有看過倫勃朗、米開朗琪羅、門採爾、阿尼戈尼等大師的畫等等。

畫室為何要教你把漂亮姑娘畫成大媽?

但大家都要考試,都要上大學啊,怎麼辦?

於是中國特色的套路素描就這樣誕生了。

把審美等理論性的基礎性的基礎知識忽略,直接進入實踐階段,最大限度地讓沒有基礎的學生畫出個人樣兒來,同時還能批次生產出來考試。

雖然大部分學生沒有什麼正兒八經的審美能力,畫得也不好,但是這套路一學,日日夜夜地套,總是能畫出點什麼。

起碼考試能過他們就覺得夠了。

考試的評卷方式也會影響這種套路的呈現方式,把人頭畫大,畫黑,讓畫面可以第一時間跳出來成為學生考試的首要目標。

“ 畫的好不好看不重要,反正大家都畫得不好看嘛,那我就把結構誇張,把效果做強,畫多一點,分數總不會低,還是能上個本科就行。

這是應試教育給美術教育帶來的問題。

學美術的學生,都缺乏審美基礎,這才是目前美術教育的最大災難。

畫室為何要教你把漂亮姑娘畫成大媽?

忽視審美基礎,不尊重人物特徵,一味強調畫面效果跟衝擊力,為了方便考試,把大批次學生教出來而把繪畫教程簡單化,而形成的中國考前班特色套路。

畫室為何要教你把漂亮姑娘畫成大媽?

如果想要考中國美院、中央美院和清華美院這樣的學校,事實上你就得畫成上圖這樣的樣子,尊重客觀物件,造型相對寫實好看。

畫成什麼樣,在考前班的環境裡完全取決於老師的水平和審美素質。好在很多的考前班逐漸能提高教學水平,這種動輒畫成大媽的套路正在有所改觀。

比如說部分美院附中,甚至一些在杭州北京的畫室裡面甚至有小型圖書館,用來給學生們提供提高審美素養的資源。網路的資源也日漸發達,很多京杭的畫室已經要求用平板電腦來代替紙質書籍來上課。這都是有所改觀的進步表現。

畫室為何要教你把漂亮姑娘畫成大媽?

畫室為何要教你把漂亮姑娘畫成大媽?

用中國美院的高分卷為例子,基本不會出現把漂亮姑娘畫成大媽的情況。把漂亮姑娘畫成大媽的試卷,在第一輪的評分中就會被淘汰。這類卷子本就不是專業繪畫本來的樣子,而是專門為了應付考試而生的。是這個社會中實用主義,對美術領域的一種入侵。

按套路來就能上大學了。

當學生逐漸認識到為某種規則服務才能得到上升通道,並屈服於其中,最後喪失掉自己的想象力、創新能力,

這是對創意文化產業的最大危害。

這種入侵給這個領域帶來的危害是不可估量,我們無法知道這樣的學生進入到高等院校是否能得到很好的改變,是否能成為一個真正懂美術的內行,是否有能力在這個領域繼續走下去。

創造了這種應試繪畫的人教出了沒有創造能力的學生。

如果你問我他們為什麼是名師,所以我只能說:

他們是實用主義的應試大師,所以他們是考前名師,僅此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