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如此讀《論語》|“文過飾非”的真正含義

菜單

如此讀《論語》|“文過飾非”的真正含義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小人文過,君子改過。”——《論語·子張》

如此讀《論語》|“文過飾非”的真正含義

君子德風,小人德草。理解一下:君子即是有德行的,做大事的人,難免在會犯錯誤,做得多,錯的多。因身居顯要位置,或者說站在風口浪尖,就一定會成為萬眾矚目之人,那你身上的錯誤一旦出現,別人會看得清清楚楚,即使是小問題,也會被別人拿了放大鏡仔細端詳。輿論是一把劍。但不如心中有把劍。一朝棄惡揚善,便更值得眾人景仰。

如此讀《論語》|“文過飾非”的真正含義

高山仰止,景行行之日,月。明也。有日食,有月食 ,然明依舊。多少年月來,日月高懸於我們頭頂,看那明媚的陽光,皎潔的月光裡,有多少詩情畫意,然食矣,雖則是缺憾之美,竟也成了別一風景。對待過錯的方式不同,取決於心胸與境界,成就的人生不一樣。有人面對問題,不敢正視,生怕造成影響。一時遮遮掩掩,忙得是心力交瘁。心靈背上沉重的十字架。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放下就是直面。放下就是心安。此心安處,便是晴天。謊言是毒藥。小人之過也必文。不成大器者,人在做,天在看。過而不改,想盡辦法文過,私心燃熾,逃避責任與監督,違背初心,然後弄得是身敗名裂。從小過到小錯也只是一步之遙,從小錯到鑄成大錯,卻非一日之寒。無心之為是為過,有心之為是為錯。過與錯天壤之別,一念如來,一念地獄。乞諸心植蓮百株,卻道君子知何處。流言可殺人。流言亦可救人。它讓人警醒。紛繁的世態裡存在著真理,喧闐的市聲裡存留著智慧。在自媒體時代,君子們是勇猛地立在聚光燈下,還是萎縮在輿論的示眾臺上。這是考驗君子的時代。這個時代也是一個真相大白的時代,那種群小藏匿的作法不可取。暫時的遮掩,不過是揚湯止沸。要想更之,人皆仰之,那就要至誠無息,而不是文過飾非。

如此讀《論語》|“文過飾非”的真正含義

君子德風,小人德草“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傳》。事情講的晉靈公暴虐,動輒征斂,隨性殺人。臣子進諫,靈公想要改正時,士會說了這句話。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牆;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闢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子曰:過而不改是為過矣。然而靈公並沒有真正的改過。臣子趙盾屢次勸諫,靈公就派人去殺他,趙盾遺憾地觸槐而身亡。這是真正的“過”,是錯,不可彌補。

如此讀《論語》|“文過飾非”的真正含義

此心昭昭如日月民眾們對於過的容忍是有限度的,人心如炬,人心如矢。我們說,做大事者不拘小節,同時我們也要知道,遷善改過的重要性。只有不斷地加強自身修養,改過向善,君子德高望重,才能如日月一樣,瑕不掩瑜,普照萬方。2020年3月29日 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