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梁漱溟教育子女,不過問成績,兒子考59分他一言不發:無需多說

菜單

梁漱溟教育子女,不過問成績,兒子考59分他一言不發:無需多說

不記得在什麼文章上,讀到過這樣一句話:“目前社會上最大的矛盾,莫過於家長和孩子的矛盾,割裂越來越嚴重,代溝越來越深,似乎無解。家庭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誠然,這是這個新時代所面臨最嚴重的問題,今天就讓我們從大師教育子女的故事中,找找如何家庭矛盾的答案吧。

梁漱溟教育子女,不過問成績,兒子考59分他一言不發:無需多說

一、自由開放,寬而不縱梁漱溟的兒子在回憶起父親的教育時,這樣說道:“我們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擁有了別人沒有的最大的自主權。”這句話是一點也沒有錯的。無論是在學習上或是生活上,梁漱溟都決不插手孩子們的事。

梁漱溟教育子女,不過問成績,兒子考59分他一言不發:無需多說

當代社會的家長,除了給予孩子們物質上的保障,關心最多的,大概就是孩子的成績。而梁漱溟卻是一個,從來都不過問孩子成績的父親,從小學到中學,一次也沒有。甚至,對於大學的選擇,或是考怎樣的大學,他也沒做任何干涉。梁漱溟對於孩子,總是以鼓勵的態度,即便是不認同或是有別的想法,也只是表明態度,決不強迫。在兒子梁培寬上大學後,梁漱溟也有一次,在偶然中得知兒子的成績,但他卻沒有多說什麼。

梁漱溟教育子女,不過問成績,兒子考59分他一言不發:無需多說

那一天,父子對坐,正巧碰上學校給梁培寬寄來補考通知單。六十分及格的地理,梁培寬考了五十九分。換做是現在的任何一位家長,孩子得到的,不是嘲諷,必然也是一頓毒打。而梁漱溟只是把通知單,還給了梁培寬,並沒有表現任何生氣或是不滿。這樣的做法,在潛移默化中,就引導了孩子為自己的事情負責。

梁漱溟教育子女,不過問成績,兒子考59分他一言不發:無需多說

孩子清楚自己不及格的原因,也知道不及格之後應該怎麼辦。這便是梁漱溟家庭教育中,最令人著迷的地方。二、你的人生,你做主為什麼梁漱溟會形成這樣的教育方式呢?這當然和他的父親對他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梁漱溟的教育方式,是深受父親梁巨川的影響。他的父親對待他,便是以一種“你的人生,你做主”的態度。在梁漱溟九歲的時候,曾經因為自己積攢很久的一串銅錢找不到了,而在家裡大吵大鬧。他固執地認為,是家中的人,拿走了他積攢多時的錢。如果另外一位父親,遇見孩子這樣大吵大鬧,且不問對錯,必然是一頓訓斥。

梁漱溟教育子女,不過問成績,兒子考59分他一言不發:無需多說

梁巨川面對兒子的吵鬧,沒有多言。等到第二天,打算出門的梁巨川,就在院內的一棵樹上,發現了兒子的銅錢串。他一沒責備孩子的冒失,二沒訓斥孩子的丟三落四。他只是回屋寫了一張便條交給梁漱溟。紙上這樣寫著:“有一個小孩自己把錢掛在樹上,卻到處尋找,與別人吵鬧。”梁漱溟收到紙條後,急忙到院內尋找,果然在那棵樹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銅錢。梁漱溟頓時覺得十分不好意思,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梁漱溟教育子女,不過問成績,兒子考59分他一言不發:無需多說

沒有高高在上的訓斥,有的只是精巧的引導。既尊重了孩子的個性,自尊心,又引導孩子向好,盡到了一個父親的職責。正是梁巨川這種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影響了梁漱溟之後對於兩個兒子的教育方式。三、自由闖蕩,自由狂梁漱溟對待兩個孩子的要求就是:“一個人要認清自己的興趣,確定自己的興趣。你們兄弟二人要明白我這個意思,喜歡幹什麼事,我都不會阻攔你們的。”梁培寬曾經在年輕的時候,有過為大眾服務的志向。他就曾因為這件事,寫信給父親詢問,自己要做什麼工作比較合適。而梁漱溟的回信,簡單而明瞭,並沒有直截了當告訴兒子要從事什麼工作。他告訴兒子,只要懷揣誠意,便是做什麼都可以。

梁漱溟教育子女,不過問成績,兒子考59分他一言不發:無需多說

梁培寬又再次問到,在研究學問和做一番事業上,是不是不可兼得。梁漱溟依舊沒有給出明確的回答,反而是告訴孩子自己朋友的一些故事,引導孩子去思考。最後,得出做什麼事都離不開學問,二者密不可分的結論。而梁漱溟的次子梁培恕,則完全不同於大哥。他的想法總睡多樣又奇怪,他一會兒學美術,一會兒想學新聞,便是一天之內,也會有不同的想法。對待這樣的孩子,多數父母大概會指責他的朝秦暮楚。

梁漱溟教育子女,不過問成績,兒子考59分他一言不發:無需多說

而在梁漱溟看來,孩子有興趣便是好事,興趣的轉換也是一件正常的事。雖然他也不是很理解這樣的轉換,但是還是在每件事上,都給予了梁培恕最大的支援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