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揭秘!姚啟聖的祖墳被鄉親挖出來2次,他為何還要給鄉親們磕頭?

菜單

揭秘!姚啟聖的祖墳被鄉親挖出來2次,他為何還要給鄉親們磕頭?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帝為了收復臺灣,頒行了遷界禁海令。但這裡我們要說明的一點是,所謂的“遷界禁海”,實際上是“禁海令”和“遷海令”的合稱;此外,這也並非是康熙朝才有的政策,其實早在順治十二年(1659年)的時候,“禁海令”就已經出現了。當時,鄭成功以金門、廈門等島嶼為基地來抗擊清軍,經常率領大軍進攻東南沿海的府縣;那個時候,清軍雖然很強大,但都以陸軍為主,水軍還是很弱,所以面對鄭成功的頻繁襲擾,清軍也無可奈何。就在這個時候,清廷就有人提出,鄭成功的水師雖然很強大,但是他們的糧食物資均來自內地,所以只要將其糧食補給斷絕,那麼便能夠戰勝他們。於是清廷便於當年6月下令:“嚴禁沿海省份,不許片帆入海,違者置重典”。而這,便是最初的“禁海令”。

揭秘!姚啟聖的祖墳被鄉親挖出來2次,他為何還要給鄉親們磕頭?

康熙——劇照其實總的來看,禁海令的核心還是禁止百姓出海。不過後來事實證明,清朝的這一做法並沒有起到好的效果。直到康熙朝的時候,才正式開始著手於臺灣的收復。康熙時期收復臺灣的辦法,也同樣是實行遷界禁海,只不過是形式上有了些許變化而已。遷界禁海的具體做法,是沿界挖出2丈多深、2丈多寬的壕溝,並在臨近壕溝處建造起4尺多厚、8尺多高的城牆,並在每5裡處設立一個炮臺、2個煙墩,並在每30裡處屯兵,就像是秦朝時期抗擊匈奴所修築的長城一樣。

揭秘!姚啟聖的祖墳被鄉親挖出來2次,他為何還要給鄉親們磕頭?

姚啟聖——劇照此外,該令的一個重點就是“遷界”,為何說它是重點呢?因為遷界的範圍多少嚴重影響到沿海居民的生產生活,最重要的,是他們需要遠離自己的家鄉,離開自己從小生活的地方。中國人向來都有鄉土情結,所以離開故土,難免會憂傷,再者來說,臺灣所住居民,有很多都是從大陸過去的。而關於遷界的具體範圍,時任福建總督姚啟聖就曾說:“在當日原因福建海賊猖獗而議遷界,又因賊勢蔓 延止遷福建一省之界不足困賊,故並遷及廣東、浙江、江南、山東、北直五省之界,是遷五省之 界者其禍實始於福建之鄭賊也。”所以由此可見,當時清朝所推行的遷界禁海的地區已經包括了今天的遼寧、河北、天津、 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九省一市,其範圍之廣,涉及了全國所有的海岸線。雖然當時詔令規定 的是距海30裡就可以了,但是實際在實行起來的時候,卻有50多里,有些甚至高達二三百里。

揭秘!姚啟聖的祖墳被鄉親挖出來2次,他為何還要給鄉親們磕頭?

姚啟聖——劇照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時任福建總督姚啟聖的祖墳被當地的百姓挖出來兩次,而對於那些肆意毀壞自己祖先陵墓的“罪犯”,大權在握的姚啟聖也只能默默地將祖先屍骨焚化,將骨灰撒進大海,並對著鄉親們跪下磕頭賠罪。雖然姚啟聖只是皇帝命令的執行者之一,但是他畢竟“趕走”了沿海的上萬餘戶居民,讓他們不得不背井離鄉,去到他鄉謀生。所以其實姚啟聖此舉也是合乎常理的,姚啟聖推行的遷界禁海令,將這些沿海的居民從自己熟悉的這片土地離開,百姓們對他仇恨也是自然的。既然不能找姚啟聖本人撒氣,那就只能將罪過推到他家的祖墳上面去。直到公元1683年,清軍平定臺灣,延續了二十三年的遷界令才得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