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隆美爾與希特勒:從相互敬服到互為仇寇,二人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菜單

隆美爾與希特勒:從相互敬服到互為仇寇,二人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隆美爾與希特勒:從相互敬服到互為仇寇,二人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提起二戰時的名將,有“沙漠之狐”之稱的納粹名將埃爾溫·隆美爾絕對是一個繞不過的名字。在二戰已經結束了75年的今天,或許人們對這位納粹最年輕的元帥的印象是:他曾試圖暗殺希特勒,因此,他算“好納粹分子”之一。或許可以再簡單地說,很多人認為這位將軍的歷史是這樣的:他對第三帝國的野蠻行徑感到震驚,以至於他開始反對希特勒本人。但是,事實上,歷史卻比這更復雜。

隆美爾與希特勒:從相互敬服到互為仇寇,二人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首先,雖然隆美爾曾參與策劃了一場暗殺希特勒的陰謀,並幾乎成功地除掉了希特勒,但是,在二戰爆發後的前幾年裡,他卻一直都是希特勒最忠誠、最虔誠的追隨者之一。他甚至在自己的私人信件中向他的家人保證——元首值得信任,比如說,有一次,他給妻子寫信說道:“元首知道,對我們來說,什麼是正確的。”此外,他還稱希特勒為“國家的統一者”,甚至自豪地在家中擺放了一本有希特勒親筆簽名的《我的奮鬥》。

而希特勒呢,雖然他在僥倖逃脫隆美爾的暗殺後自殺了,但實際上,他也可以說是隆美爾的“粉絲”。在自己的書架上,希特勒放了一本隆美爾所著的、關於軍事戰略的書。而在成為德國元首後不久,他就利用自己的新權力,讓隆美爾參與他的許多計劃,並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二戰爆發前,希特勒讓隆美爾訓練希特勒青年團,而在二戰爆發前夕,即德軍閃擊波蘭前,希特勒還專門任命隆美爾保衛他的總部。那個時候,希特勒是真的把自己的生命託付給了隆美爾。

隆美爾與希特勒:從相互敬服到互為仇寇,二人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可是,在戰爭進行到第五個年頭時,隆美爾變了,或者說是希特勒變了,亦或者兩人都變了。那個時候,雖然希特勒依然不敢相信隆美爾會參與暗殺他的陰謀,但隆美爾已經堅信,只有希特勒消失了,德國才可能有未來。

我國的《周易》中有這麼一句話,叫做“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意思是說最後的決裂,其實都是慢慢積累出來的。那麼,希特勒和隆美爾,這對曾相互信任的人又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呢?

想要梳理出他們二人之間的恩恩怨怨,或許我們得先從頭來看一下隆美爾的履歷:

1891年11月15日,隆美爾出生於德國南部一個不起眼的家庭。1909年18歲的時候,他加入了當地步兵團,此後,為國家服務成為了他生活的中心。在一戰中,他贏得了鐵十字勳章,而且他的戰績更是令人難以置信。在一個只有150人的中隊服役時,他透過一點小伎倆,成功地俘虜了9000名義大利士兵,而在這個過程中,德軍只損失了6人。

隆美爾與希特勒:從相互敬服到互為仇寇,二人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當希特勒掌權時,隆美爾已經成長為一個令人敬畏的戰爭英雄了。那時,雖然隆美爾是一位專橫的將軍,但是連他的敵人也不得不尊敬他。因為隆美爾大部分時間都在北非作戰,打得英國軍隊聞風喪膽,所以他獲得了“沙漠之狐”的稱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個二戰中,北非戰場算是二戰中為數不多的文明戰場之一,因為隆美爾善待敵人和俘虜。他曾坦言說他的敵人與他的戰鬥是“沒有仇恨的戰爭”,而當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親自為隆美爾唱了讚歌:“我們有一個非常勇敢和有技巧的對手來對付我們,我可以說,在戰爭的浩劫中,還有一位偉大的將軍。”

可是,除此之外,我們還必須注意到,雖然如此,但隆美爾仍然是納粹分子,他對國內公開迫害猶太人的行為熟視無睹。而歷史學家沃爾夫岡·普羅克(Wolfgang proke)的說法則更糟,他說隆美爾禁止他的手下從猶太小販那裡購買任何東西。此外,普羅克還聲稱,隆美爾甚至把一些猶太囚犯當作所謂的“地雷狗”,強迫他們在他計程車兵前面穿過雷區,做人型掃雷器。因為這些,普羅克斷言道:“隆美爾是一個深信納粹的人,與我們一般的印象相反,他也是一個反猶分子。”

隆美爾與希特勒:從相互敬服到互為仇寇,二人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儘管如此,但在所有以“只是服從命令”為藉口的納粹分子中,隆美爾是少數幾個最終敢於對希特勒說“不”的人之一。在非洲作戰時,又一次,隆美爾接到了希特勒“處決所有被俘的突擊隊員和猶太人”的命令。在此之前,隆美爾一直忠於希特勒的每一句話,但這一次,隆美爾拒絕了,這可能是他軍旅生涯中第一次。而這個第一次,可能就是一切的開端。

後來,當希特勒得知盟軍計劃反攻歐洲大陸時,隆美爾便希望調動納粹軍隊的全部力量,建立一道“大西洋牆”,一旦盟軍登陸,就重拳出擊,一舉把盟軍趕下海。但是希特勒卻拒絕了他,而在之後的幾個月裡,希特勒聽取了其他將軍的意見,最終決定讓盟軍先登陸,然後再反攻。

戰役結束時,對德國的命運感到痛苦和擔憂的隆美爾恐怕正處於一個“非常脆弱的時刻”。而就在那時,另一位“優秀的納粹分子”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告訴隆美爾,有人密謀暗殺希特勒。接著,他又告訴隆美爾,德國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推翻希特勒,與盟國和平共處。

所以,到了1944年2月,當希特勒再次召回隆美爾,準備採納他的建議,建立“大西洋牆”,並由他負責防禦盟軍時,二人的關係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或者說,對於希特勒來說,他所做的一切都“為時已晚”,因為隆美爾已經在密謀如何推翻希特勒的統治了。

隆美爾與希特勒:從相互敬服到互為仇寇,二人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就這樣,曾經“親密無間”的人,最終形同仇寇。1944年7月20日,希特勒遇刺,不過希特勒卻“堪稱奇蹟”般地“毫髮無傷”。之後,1944年9月27日,希特勒的私人秘書馬丁·鮑曼(Martin Bormann)便向他遞交了一份報告,其中透露了他遭遇暗殺計劃的一些細節:“隆美爾元帥完全參與其中;隆美爾表示,他將在暗殺成功後為新政府服務。”而在大約同時的審訊中,一名被捕的男子也在被拷打時低聲說出隆美爾的名字,另一名男子則直接指出他是同謀。更糟糕的是,蓋世太保在一份可能取代元首的名單上發現了隆美爾的名字,而且他的名字就在最上面。

雖然如此,但是實際上,在希特勒最終遇刺前,隆美爾還是盡了最大的努力來保衛納粹免遭盟軍的攻擊,儘管他當時已經預感到知道德國軍隊已經沒有多少機會了。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隆美爾便意識到戰爭即將結束。當時,他寫信給希特勒,請求他投降:“軍隊到處英勇作戰,但不平等的鬥爭已接近尾聲……我必須請求你立即得出正確的結論。我覺得作為陸軍集團的總司令,我有責任把這一點說清楚。”而在之後,隆美爾便對他的一個同夥說:“我給了他(希特勒)最後的機會。如果他不接受,我們就採取行動。”

隆美爾與希特勒:從相互敬服到互為仇寇,二人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然而,1944年7月17日,盟軍的一架飛機向隆美爾乘坐的汽車投下了一枚炸彈,隆美爾的手臂被炮火擊中,緊接著他的汽車失去控制。當他所乘坐的汽車撞上一棵樹時,他被從擋風玻璃扔了出去,造成了重傷——他的頭骨有三處骨折,臉上還有玻璃碎片。

更關鍵的是,當隆美爾被緊急送往醫院時,他的同夥得到訊息,蓋世太保正在調查他們。當時,他們要麼現在就行動,要麼永遠不行動。而因為隆美爾傷得太重,所以他們決定單獨行動。

最終結果如上所示,在1944年10月14日,隆美爾也即將迎來自己的結局。那天,當他和兒子剛散步回來時,希特勒的人就到了他家。隆美爾一定知道將要發生什麼,所以他要求他的家人離開房間。

45分鐘後,隆美爾來找他的家人談話。他告訴他們,希特勒給了他兩個選擇:他可以站在人民法院前,為自己的罪行辯護,也可以服用氰化物膠囊,靜靜地死去。如果他不動聲色地離開,希特勒就會宣佈他是因傷重而犧牲的,併為他舉行了英雄般的葬禮。而且只有這樣,希特勒才會保證他的家庭不會出事。最終,納粹最年輕的元帥吞下了希特勒“賜予”的毒藥——氰化物膠囊,結束了自己的戰場生涯。

本文選題:楊騫

本文編輯:楊騫

原文來源:allthatsinteresting

在歷史中咀嚼文化的味道,歡迎關注“世界史海鉤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