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文物保護在平遙,明清時期達到巔峰,第二個更是國家一級文物

菜單

文物保護在平遙,明清時期達到巔峰,第二個更是國家一級文物

01

紗閣戲人

文物保護在平遙,明清時期達到巔峰,第二個更是國家一級文物

紗閣戲人俗稱紗閣人人,又 簡稱紗閣,一閣一戲,一戲一場, 猶如小舞臺,供人欣賞。明清時期流行於晉中一帶。紗閣戲人將扎制、 泥塑、彩繪、剪紙、貼花等工藝完 美融合,人物精緻逼真,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是晉劇文化傳承的有效 印證。紗閣戲人制作於清代光緒 三十二年(1906),由平遙縣城 紙紮店鋪六合齋老闆許立廷製作, 原有 36 閣,現存 28 閣,每閣一劇, 每劇三至四個戲曲人物,男戲人 身高在 50 釐米上下,女戲人身高 在 48 釐米左右。戲人固定於大小 均等的黑色木質閣子內,每閣通高 77 釐米,寬 83 釐米,深達 44 釐米。閣內均設定匾額、隔斷、題壁。紗閣戲人主要用於古代民間宗教祭祀活動、喪葬禮俗和節日慶典。它 屬於傳統民間藝術——紙紮作品。其做工之考究,造型之生動,是迄 今所見紙紮工藝品的極致,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1979 年,紗閣戲人收 藏於平遙縣博物館珍品館內,被專家稱為“世界沒有的、國內僅存的、規 模最大的民間紙紮工藝品”,是全國館藏文物收藏中唯一的珍寶。2002 年 11 月它被山西省文物局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2011 年 5 月其因製作工藝 複雜、人物生動鮮活,妝飾異彩紛呈,被公佈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 遺產。

02

明“正德二年”款 鎏金釋迦佛銅坐像

文物保護在平遙,明清時期達到巔峰,第二個更是國家一級文物

文 / 任春平 圖 / 裴東興

明清時期,諸帝大力推崇藏 傳佛教,大興藏傳佛教寺廟,在 皇宮設立造像機構,使藏傳佛像 藝術在內地得到了廣泛傳播,從 而成就了我國古代又一個鑄佛塑像的高峰。明代藏傳金銅佛像的 興起推動了整個漢地金銅造像的 發展。平遙縣博物館收藏著一尊明 正德二年(1507)鑄造的鎏金釋 迦牟尼佛銅坐像,這尊佛像通體 鎏金,通高 1。04 米,結跏趺坐, 肉髻圓隆高凸,額寬頤豐,眉間凸顯白毫,眼瞼低垂,目光下斂, 俯視芸芸眾生,嘴角上翹,面含 笑意,雙耳垂肩,儀態端莊,身 披圓領袈裟,衣質厚重寫實,具有很強的立體感。整尊佛像形體碩大,造 型端莊嚴整,銅胎厚重敦實,比例勻稱合度。佛像背面刻有楷書三行:大 明國山西汾州府平遙縣達蒲村洪濟寺;洪濟寺造銅釋迦佛加舍阿難;正德 二年四月初一吉日造。此尊明“正德二年”款鎏金釋迦佛銅坐像,2019年被山西省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03

清代防偽匯票紙

文物保護在平遙,明清時期達到巔峰,第二個更是國家一級文物

文 / 成愛愛 圖 / 裴東興

票號是創辦於清道光初年,從事存放款、匯兌業務活動的私人金融機構。歷史證明,票號能夠獲取鉅額利潤,稱雄商界,主要靠的就是其匯兌業務, 而匯票作為匯兌業務的載體,其中承載了大量的資訊,那麼防偽就顯得尤 為重要。說到防偽,且不說印章、筆跡、密押防偽層層加密,單單空白匯 票紙就已加密了。票號博物館就收藏著 一張珍貴的清代空白匯票紙。該空白匯票紙長 46 釐米,寬 25。8 釐米 ,四角楷書水印“日 升昌記”四字,建館初期由城 內長升源黃酒鋪傳承人郭懷仁 老先生捐贈。2004 年 8 月 7 日由山西省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為三級藏品。 匯票紙選用上好的宣紙製成。據相關資料,票號商人制作匯票紙不惜 工本,他們用上好的青檀皮、蠶絲等原材料作紙漿,並僱傭能工巧匠巧妙 地透過紙漿的密度變化將“日升昌記”四個字暗藏在匯票紙的四個角上。平放著時看不見,只有將匯票紙對著強光才能看到。小小的匯票紙反映了 票號精英的智慧及當時精湛的水印造紙工藝。票號的匯票紙一般呈摺紙形式使用,分四個折面。寫好的匯票要在金額、 利息等重要內容上加蓋不同圖案的印章,書寫匯票的字跡、使用的印章在 票號都有嚴格的要求。加密的匯票紙與以上防偽措施相結合,形成多保險, 確保票號業務順利運轉。票商憑藉著智慧、勇氣和一紙匯票,不僅卸下了幾千年來現銀運 送的沉重負擔,而且還創造了“匯通天下”的奇蹟。一張小小的匯票,凝 聚著幾代票商的心血與智慧。正是這小小的匯票,開創了現代金融業 的先河;也是這小小的匯票,見證了票號百年的滄桑與興衰;還是這張小 小的匯票,造就了晉商稱雄商界氣吞海內的輝煌。

作者/來源:礦寶約導遊

文物保護在平遙,明清時期達到巔峰,第二個更是國家一級文物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