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百億金銀,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菜單

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百億金銀,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原標題: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金銀相當於人民幣300億,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過去,有句俗話說:“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明清時期,晉商進入鼎盛時期,成為中國十大商幫之首;經營足跡匯通天下,稱雄五百餘年。道光以來,晉商進入第三發展階段,晉商首創了票號。隨著票號業的發展,山西商人逐漸執中國金融界之牛耳,山西也成了當時中國的“華爾街”。

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百億金銀,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平遙最大的票號

平遙古城是山西非常知名的景點,許多從太原進出的遊客,都會繞道平遙,一覽當時晉商帶來的輝煌。在平遙古城的各大票號中,最出名的應該是“中國第一票號”日升昌;但是中國最大的票號,卻是緊鄰日升昌的協同慶,現在的協同慶還是中國錢莊博物館。

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百億金銀,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協同慶票號創立於在咸豐六年(1856),運營58年,此期間成立了33家分號。其院落規模是平遙各票號中最大的,包含七個院落和地下金庫。一院為攬櫃房、總帳房、埠際帳房;二院為營業廳、埠際信房;三院為協理房、祭祀房、經理房;四院是員工的生活區;五院是金庫所在;六院是護衛院;七院是錢幣博物館。

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百億金銀,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這些區域的分工十分明確,當時票號的經營管理理念不輸現代企業。協同慶的建築風格和平遙古城其他票號類似,都是典型的北方院落,古色古香,雕樑畫棟,尤其以木雕、磚雕最為精美;雅緻中不見鋪張,卻透著晉商的淳樸。

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百億金銀,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曾資助慈禧太后西逃

協同慶票號的資本從最初創立時的36兩,僅為日升昌銀本的十分之一;由於主人經營有方,到後期資金週轉快,業務吞吐量大,成為了平遙的一個商業傳奇。清末,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西逃時經過平遙,協同慶慷慨捐贈了20萬兩白銀,令慈禧感動不已,直言山西的票號比朝廷某些部門更給力。至今協同慶票號裡還展示著慈禧賞賜的5層木塔。

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百億金銀,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一下子能拿出20萬兩白銀,這足以證明了協同慶雄厚的財力。那麼,協同慶的金庫究竟有多大,能一次性調撥如此鉅額的銀兩呢?這就必須說到參觀協同慶時最大的亮點,位於第五個院落的金庫。這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地下金庫,佔地300平方米,當時可容納金銀的數量相當於現在的300億人民幣,現在可承載120個遊客同時參觀。

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百億金銀,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百億金銀,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金碧輝煌”的地下金庫

要參觀金庫先要走到後花園,入口很小,透過幽深狹窄的樓梯, 下到金庫後卻發現豁然開朗,完全沒有想象中的幽暗逼仄。第一次參觀金庫還是非常震撼的,因為除了來票號聚集的平遙古城,平時幾乎沒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參觀金庫;而協同慶的地下金庫規模又遠遠大於其他票號。

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百億金銀,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協同慶的這個地下金庫,光是天井中堆放銀子的窯洞房就有四間,加上下了通道兩旁各有一間,可見當時流通量的巨大。就算是地庫,也少不了精美的磚雕;雕刻著的財神爺,保佑著招財進寶。通道一側的小路被叫做“財路”,很有意思。

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百億金銀,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百億金銀,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這裡依舊按照以前的樣子做了原樣陳設,不過元寶金條什麼的自然都是仿製品,只為營造出金庫的氛圍感。

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百億金銀,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百億金銀,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百億金銀,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另外,還安置了幾個假人模型,模擬當時專管地下金庫夥計工作時的狀態。

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百億金銀,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在地下金庫裡面還放置有一尊武聖關羽的雕像,作用與門神一般。

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百億金銀,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金庫在修繕時還發現了當時運送金銀的“秘密通道”,如今也向遊客開放了。可以看出金庫在設計時確實費了一番腦筋,這正是當時為了安全起見,修築的一條秘密運輸通道。有人試圖一探通道的路徑和出口,卻發現錯綜複雜,如同一座迷宮。

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百億金銀,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金庫中央還有一根盤龍柱,傳說是明初劉伯溫重建平遙古城時安放的;它的位置位於古城龜形平面地圖的骨脊位置,也是古城的中心,被叫做“定海神針”,類似風水柱的作用。許多導遊會建議遊客上前,摸著龍柱轉上一圈,便能升官發財。

中國最大的地下金庫,可存放百億金銀,連慈禧都用過這裡的錢

從過去的票號,到如今的博物館;協同慶經歷了歷史的沉浮,雖然沒有了往日的輝煌,但它的存在,卻見證了晉商的百年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