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親友向這位狀元祝壽,他卻對兒子說:用禮金辦個養老院吧

菜單

親友向這位狀元祝壽,他卻對兒子說:用禮金辦個養老院吧

親友向這位狀元祝壽,他卻對兒子說:用禮金辦個養老院吧

在明清兩代,科舉考試日益正規化,考中進士的人都是千里挑一甚至萬里挑一的人才。考上狀元的,更是人中的龍鳳,並非後人以為的書呆子。即使是清朝末年,最後幾屆科舉考試的狀元,都經歷了從清朝到民國的時代變化,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做出過令人矚目的成就,其中張謇就是極富盛名的一個。

張謇是1894 年恩科的狀元,不過考完沒多久他的父親就過世,按照規定他回家守孝三年。回到京城之後,遇到了“百日維新”,他的恩師翁同龢被“開缺回籍”。意興闌珊的他,並沒有在朝廷做什麼官,藉故請假回鄉。從此,中國雖然少了一名官僚,卻多了一位享譽世界的實業家、教育家。

親友向這位狀元祝壽,他卻對兒子說:用禮金辦個養老院吧

張謇回到祖籍南通之後,開始了“實業救國”之路。他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創造了無數個“全國第一”的記錄。各類工廠不僅與中國的民生息息相關,還在南通修建了了碼頭、發電廠、公路等等,以至於南通被後人盛譽的“中國近代第一城”。

1912年的農曆五月廿五,民國政府已經成立,兩千年的封建帝制已經被仁人志士丟進了歷史的垃圾箱中,而這一天的不尋常之處是張謇的六十大壽。因此,提前幾個月,他的親朋好友就著手為他準備生日宴會。

其實,張謇對於置辦壽宴,不但沒有興趣,而且很早就表示過反感。在清朝的時候,他就痛恨於官場的陋習,厭惡那些借壽宴為機,趁機斂財的行為。民國時期,雖然很多觀念有所改變,但一些陳舊的思想並沒有根除,請客送禮之風仍然大行其道。

親友向這位狀元祝壽,他卻對兒子說:用禮金辦個養老院吧

但是,張謇個人的地位畢竟相當特殊,他不僅是堂堂的狀元,而且已經是蜚聲海外的實業家,他的生日,很多人都記在心上。張謇的獨子張孝若也吞吞吐吐地向父親表達舉辦壽宴的願望,一方面這是他個人的孝心,另一方面這也是眾多親朋好友的心願。

張謇面對自己的兒子,也不忍心苛責,但是他的心意依然沒有改變,並不同意舉辦壽宴。

隨後,張孝若的運作下,張謇的三哥張詧也來到他的家中,向張謇提出做壽的想法。張詧是張謇歷來敬重的哥哥,此次前來,還帶來了一幅《老子騎牛出關圖》的畫卷。畫卷中故事就是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也是道教中得到成仙的故事。這幅畫中的紫氣東來,也成為了吉祥如意的象徵。

張謇接受了三哥的禮物,卻對壽宴一事還是艱難地拒絕了。

親友向這位狀元祝壽,他卻對兒子說:用禮金辦個養老院吧

儘管張謇不辦壽宴的心思,已經由他的兒子越傳越廣,但還是有不少的門生、弟子、政商兩界的要員等等送來了各種各樣的禮物,當然也少不了禮金。

面對越堆越多的禮品,張謇卻犯難了。如果一一都退掉,實在有違大家的心意,拂了大家臉面。中國有句熟話叫做伸手不打笑臉人,實在沒必要將一件喜事鬧得不愉快。然而如果接受了,這實在與張謇平日的言行不一,讓他良心難安。

親友向這位狀元祝壽,他卻對兒子說:用禮金辦個養老院吧

經過好多天的輾轉反側,這個花甲老人終於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他打算將眾人的禮金連同舉辦壽宴所需要的經費一起,建設一個養老院。他一向認為,中國仍然處於貧窮落後,民不聊生的階段,自己還有很多心願沒有實現,對於社會的責任還沒有盡到。對於國家的現狀,自己所做的實在是太少太少,因此他寫下了《移生日宴客費並饋金建養老院啟》,其中明確提出:

頃以五月生日,枉辱朋好慰問先至,蹙然不能寧於中,抑慮無以為方來謝也。僕念鄉里老人固有失所而無告者,願以觴客之錢,建養老院,築基購屋於城南。朋友諸君有隆貺於僕者,請移助之。一己之享,何如眾人之安;一日之費,何如百年之惠。僕願同善於人,諸君子當亦願愛人以德。

親友向這位狀元祝壽,他卻對兒子說:用禮金辦個養老院吧

狀元文筆,自然不同凡響,更不同凡響的是張謇在一百多年前的情懷。他興建的這座養老院,就位於南通城南白衣庵東側,可以同時容納120名老人。幾經變遷,現在是南通市社會福利院,成為當地最大的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可以說,張謇的善舉,澤被了幾代人,而且還會繼續發揮光和熱。

而且,在張謇的影響下,來勸他舉辦壽宴的三哥張詧也放棄了七十歲壽宴,用禮金在常樂鎮修建了一座養老院。張謇本人在七十歲壽宴時,再次置地買房,開辦了張氏兄弟的第三家養老院。這種善舉,成為了百年以來的美談。

喜歡請點選關注,天天為您帶來有趣的歷史。

參考資料:《清史稿》、《南通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