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農村俗語“出門千里不拿針”如何理解為什麼不能帶!

菜單

農村俗語“出門千里不拿針”如何理解為什麼不能帶!

中國是一個地域寬廣的國家,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山裡的人都走出來走到了小鎮上,開始了工業化的現代生活。很多人出門在外,仍然記著老祖宗的祖訓,出門在外是報喜不報憂。老祖宗還留下了這樣一句俗語叫“出門千里不拿針”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呢?為什麼出門不可以帶針線呢?一起來看看吧。

農村俗語“出門千里不拿針”如何理解為什麼不能帶!

“出門千里不拿針”這句話裡的針其實是代指小的東西,古人很擅長用借代的修辭手法,比如曹操用杜康比喻美酒。針在這裡就用了他小的特性,這句話就變成了出門在外千里就不要去拿小的東西了。

古代的交通沒有像現代如此發達,很多人一生可能連相鄰的省都沒去過,再加上醫學條件也不夠,往往從北方到南方舟車勞頓,沒有休息好的人就會大病一場,所以古代很少人會去出遠門。

一旦要出遠門,必定是要輕裝上陣,不能什麼大包小包的東西都帶著,這樣反而會拖累自身。

畢竟路遠無輕擔,哪怕是一根針也會加重自己的負擔,如果什麼小的東西都帶上,消耗的能量也是巨大的。

並且古代陸上的治安遠不如當今的社會,很多時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強人匪寇,如果什麼東西都帶著在逃跑的時候很容易變成自身的負擔。讓自己不能有效地脫離困境。只要帶上生活的必需品,能安全到達目的地,對於古人來說就已經是非常好的了。

出門千里不拿針其實還有一層引申的意思,不拿針線這些小的東西,在衣服破了沒人修補的時候,就會想起自己家中的父老妻兒,即不會忘記本心,也能增加出門在外的動力,家人或許是古人在外最思念的東西,能夠時刻記起,功成名就之時自然也能妥善對待過去與之相處的妻子兒女。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可能現在已經不需要為了上面的理由再去出門千里不拿針了,但時代的進步,仍然不能讓這句話遭到淘汰,他其中所蘊含的哲理還是需要為人所記得的。

農村俗語“出門千里不拿針”如何理解為什麼不能帶!

第一、做人不能為物所累

出門在外,最重要的還是人,如果把生活的經歷看成出一趟遠門的話,那麼我們從始至終都應該保持自己的最基本的生活物資就夠了,其餘的東西都是虛幻的,所帶不走的,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的本心,即這個人,然後不被身上所攜帶的東西,不被周圍的事物迷惑眼睛,堅定不移地朝著自己最終的目標去走,而不是身上揹著龐大的包袱,在不斷的負重前行。

做人要學會放棄,不能被包裹所拖累,不僅僅是一根針的問題,放大到其他的物品上,遇到危險時放棄白銀,還是帶著白銀?只有適當的放棄,才能走好人生道路。

農村俗語“出門千里不拿針”如何理解為什麼不能帶!

第二、做人要看到大局

出門千里,別隻盯著自己小的包裹去看,而是要放眼世界,看到世界的龐大與美好,不要在乎一些小的細枝末節的東西,用心去學習,去探究世界的本來面目,去感受世界的壯闊。一個人不能只盯著自己身上的包裹,要將注意力集中到人生閱歷上來,這樣才能豐富自我,增長自己的見識。

相信看到這裡,很多人對老祖宗的智慧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古人的話經過幾千年的磨礪,仍然對於現在的生活有著指導意義,能夠幫助人們來解答遇到的問題。在此我誠意向您推薦這本《不可不知的民諺俗語》,這本書包涵了非常多的民俗諺語,透過他們相信您可以學到很多古人的智慧,來幫助您走好人生道路,快點選下方連結購買吧。

農村俗語“出門千里不拿針”如何理解為什麼不能帶!

每個出門在外的人其實都希望能夠功成名就,榮歸故里,但出門在外最重要的還是要身體健康,時不時的給家裡人打個電話,報個平安,相信這也是家裡人最大的心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