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釉的表情與生活日常 現當代陶瓷藝術首次走進奉賢博物館

菜單

釉的表情與生活日常 現當代陶瓷藝術首次走進奉賢博物館

藝術與生活的融合,在陶瓷身上有著生動的演繹。這兩天,奉賢博物館展出的一批陶瓷作品,令市民眼前一亮:可能裝載果蔬和甜點,也能容納舊酒與新茶,亦能插入玫瑰與水仙。這是三位年輕陶藝家的匠心製作,也是奉賢博物館第一次讓藝術作品零距離進入市民日常生活的大膽嘗試。

而在5月15日晚上,三位陶藝家——汪豪、沈呈呈、丁蔚然也來到現場,與廣大市民一起,共話現當代陶瓷藝術,解析創作歷程。一場與陶作者的對談沙龍,喚起了人們對於陶瓷藝術的全新認知。

釉的表情與生活日常 現當代陶瓷藝術首次走進奉賢博物館

釉的表情與生活日常 現當代陶瓷藝術首次走進奉賢博物館

釉的表情與生活日常 現當代陶瓷藝術首次走進奉賢博物館

可以把藝術品買回家的藝術展

1977年,在奉賢出土了800多件宋代瓷器,現藏於奉賢博物館內。這批青釉瓷器,是宋代的日用器,大多數光素無紋,至今散發著簡樸單純的美感,可見那個時代富庶和文明的一端。

千年時光的洗禮,當它們重新走入現代人的日常生活當中,又會是怎樣的狀態呢?

奉賢博物館為此作了一次全新的嘗試,舉辦了“釉的表情與生活日常——汪豪、沈呈呈、丁蔚然陶瓷藝術家三人作品展”。三位年輕的陶藝家分別來自中國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汪豪和沈呈呈以青瓷和白瓷作為自己的創作主題,丁蔚然則以高溫顏色釉作為自己的創作方向。

奶壺、果盤、酒杯……每一件器皿經過藝術的打磨變得獨特,當我們在選擇自己喜愛的器物時,同時也是在在選擇一種當代日常生活的美好語境,自我、自適和自信,喚醒我們對生活的信心和情趣。而所有的展出藝術作品,均可以在現場定購。

三位陶藝家在十餘年的陶瓷創作中,產出了大量屬於他們自己、也屬於這個時代的作品。如果說,古老淵深的中國陶瓷傳統是巨流之河,他們就是其中躍起的浪花;如果說,風姿搖曳的中國陶瓷是一棵大樹,那麼它現在又冒出了綠意盎然的新芽。

古樸與日常的對話

“陶藝作品的價格怎麼衡量。”“日常使用的話釉色是否安全。”在對談沙龍現場,不少市民踴躍發問。

“陶藝作品傾入了藝術的思考,它的價格也是沒有恆定的標準。”汪豪和丁蔚然為大家分享了他們各自的創作經歷和體會。汪豪講訴了從學生時代更多傾向於陶瓷史學相關的學習,到後來去了日本遊學,感受到了陶瓷手作對日用器皿的意義。

釉的表情與生活日常 現當代陶瓷藝術首次走進奉賢博物館

釉的表情與生活日常 現當代陶瓷藝術首次走進奉賢博物館

而丁蔚然創作的源頭來自於對自然和色彩的熱愛,她在學生時期遇到了洛陽三彩,畢業後留戀景德鎮高溫顏色釉,用極富魅力的陶瓷材料進行個人表達。“陶瓷是有呼吸的,使用和觸控,能讓陶瓷更有生命力。”

“這是我們奉賢博物館作為上海五個新城在文化藝術的強勢展示和輸出。”在區文旅局副局長蔣益峰看來,奉賢作為上海成陸較晚的地區,在考古上確實沒有太驚人矚目的東西。但我們在傳統歷史考古展覽上和城市文化藝術輸出上就落後於人。

釉的表情與生活日常 現當代陶瓷藝術首次走進奉賢博物館

“博物館作為社會公共文化空間,是一個給市民提供文化服務的平臺。” 區博物館館長張雪松說,將進一步開放博物館的展覽空間,讓更多藝術家走進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