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19世紀中期,愛爾蘭爆發大饑荒,英國為何見死不救

菜單

19世紀中期,愛爾蘭爆發大饑荒,英國為何見死不救

愛爾蘭位於西歐愛爾蘭島中南部,西瀕大西洋,北部與英國的北愛爾蘭地區接壤,東部和英國隔海相望。英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有著日不落帝國的稱號。對於愛爾蘭來說,與英國這樣一個強國為鄰,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

19世紀中期,愛爾蘭爆發大饑荒,英國為何見死不救

從12世紀開始,愛爾蘭就不斷遭受英格蘭人的入侵,為了抵抗英格蘭,愛爾蘭人付出了很多犧牲,但由於國力差距懸殊,愛爾蘭最終也沒有逃脫被滅亡的命運。

大航海時代開始後,英國不斷崛起,到了1542年,英王亨利八世最終實現了英格蘭的夙願,吞併了整個愛爾蘭島。不過當時英國對愛爾蘭的統治採用的是共主方式,即英格蘭國王同時兼任愛爾蘭國王。到了1801年,英國又直接撤銷了愛爾蘭王國,把愛爾蘭併入了英國版圖,從此之後愛爾蘭島在名義上變成了英國領土。不過在本質上,愛爾蘭仍然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對待愛爾蘭,也仍然會區別對待。

19世紀中期,愛爾蘭爆發大饑荒,英國為何見死不救

最典型的區別對待發生在19世紀中期。1845年,愛爾蘭因馬鈴薯歉收問題爆發了大饑荒。馬鈴薯是當時愛爾蘭人主要的食物來源,這種作物非常高產,因此在18世紀後期,愛爾蘭捨棄了農業的多樣化發展,開始實行農業單一化,即只種植最高產的馬鈴薯。

得益於馬鈴薯的豐收,愛爾蘭人口實現了快速增長,到了1845年,愛爾蘭的人口已經達到了800萬。但這種單一化農業的道路,實際上非常脆弱,一旦發生災害,就將是滅頂之災。

19世紀中期,愛爾蘭爆發大饑荒,英國為何見死不救

1845年,愛爾蘭遭遇災害,導致馬鈴薯大面積腐爛歉收,大饑荒因此爆發。當時英國本土的馬鈴薯,也依賴愛爾蘭供應,因此愛爾蘭馬鈴薯歉收,也對英國本土造成了一定的衝擊,但英國很快從美洲,印度調集糧食,解決了這一部分糧食缺口,但對愛爾蘭人,英國卻採取了不干涉的態度,意思就是見死不救。

其實以當時英國的實力,從印度等地調集糧食,到愛爾蘭救災,並不是太大問題,但英國卻對愛爾蘭見死不救。不僅見死不救,很多英國商人甚至開始抄底愛爾蘭人的房產,用很少的糧食去換愛爾蘭人的房子,當糧食吃完之後,這些失去房子的愛爾蘭人只能被迫離開家園,移居海外。

19世紀中期,愛爾蘭爆發大饑荒,英國為何見死不救

據愛爾蘭後來統計,整個大饑荒,導致一百萬愛爾蘭人餓死,大量愛爾蘭人移居海外。這對愛爾蘭的人口增長造成了沉重打擊,直到現在愛爾蘭也只有500萬人,還比不上大饑荒之前的人口數量。那麼英國為何對愛爾蘭人見死不救呢?

第一,英國把愛爾蘭視為威脅。英國是一個島國,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部,為了防範來自歐洲大陸的威脅,英國始終採取聯弱抗強的策略,防止歐洲大陸統一。比如拿破崙時代,法國試圖統一歐洲大陸,英國組織了多次反法同盟,最終打敗法國,流放了拿破崙。到了一戰二戰時期,德國實力強悍,英國又開始聯法抗德。

19世紀中期,愛爾蘭爆發大饑荒,英國為何見死不救

由此可見,英國始終把歐洲大陸視為主要威脅,同時也把愛爾蘭視為一個次要威脅。愛爾蘭島位於大不列顛島西部,一旦愛爾蘭崛起,不僅可以直接威脅英國,也可以成為歐陸強國的策應,那麼英國就會非常危險。所以從12世紀開始,英國就一直攻打愛爾蘭,最終將其吞併。但隨著愛爾蘭人口的不斷增長,力量勢必越來越強,英國不願看到一個人口眾多的愛爾蘭,所以無論是愛爾蘭人移居美洲,還是餓死,都是英國樂見的。

19世紀中期,愛爾蘭爆發大饑荒,英國為何見死不救

第二,英國試圖永遠統治愛爾蘭。在英國統治時期,愛爾蘭人的反抗一直持續不斷,特別是19世紀初,愛爾蘭人口開始暴漲之後,讓英國看到了巨大威脅。為了永遠統治愛爾蘭,1801年,英國甚至直接合並了愛爾蘭,把愛爾蘭變成了英國領土,但對英國來說,愛爾蘭人口的增長,始終是一個威脅。

而愛爾蘭爆發饑荒,剛好可以為英國解決問題。愛爾蘭獨立後,有愛爾蘭學者就曾指責英國:“五年內一百萬愛爾蘭人死亡,英國卻置之不理,其目的是為了追求英國利益,確保愛爾蘭無限期的處在英國控制之下。”不過英國並沒有到達目的,這場大饑荒給愛爾蘭造成了重大損失,同時也推動了愛爾蘭人的覺醒,到了20世紀,愛爾蘭島中南部最終脫離英國,獲得了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