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鮮卑懲艾,烏桓遠竄,白馬將軍公孫瓚為何卻最終敗亡!

菜單

鮮卑懲艾,烏桓遠竄,白馬將軍公孫瓚為何卻最終敗亡!

公孫瓚,漢末北方勢力最大的諸侯之一。其盤踞北方期間,威震塞外。其年輕時與劉皇叔同拜盧植為師。公孫瓚所作所為可謂一時豪傑,卻最終在與袁紹的對戰中兵敗。是什麼使得這樣一位霸主落得如此下場,我們不妨進行簡要的分析,供大家參考。

鮮卑懲艾,烏桓遠竄,白馬將軍公孫瓚為何卻最終敗亡!

我們首先來看看公孫將軍人生最大的戰況,也就是一些朋友經常向大家描述的,公孫瓚是一位時常打敗異族的常勝將軍。我們引用一些史料中的句子來分析:鮮卑懲艾,後不敢復入塞。這句話出自陳志的《公孫瓚傳》。但是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實際上那次不過是公孫瓚帶了幾十人出門巡邏,看見了一隊鮮卑騎兵,然後覺得如果逃跑可能被殺,於是先行攻擊了對方,斬首數十。本來這個情況十分普通,公孫瓚自然很英勇,但是鮮卑因此後不敢復入塞怕是要被人大大的質疑。且不說鮮卑人因為被殺了幾十人就不敢輕舉妄動未免太過膽小,何況稍微翻一下靈帝記,便可發現在此之後鮮卑犯漢朝邊界仍然每年發生。可見,在對於外族入侵,史學家還是有些誇張了。另外,對於烏桓來說:烏桓自此之後,遂遠竄塞外。這句話來自範書《公孫瓚傳》,說公孫瓚打的烏桓遠竄塞外。可事實呢,烏桓本來就屯駐在塞內,漢朝還設立了烏桓校尉,要是被公孫瓚打出塞外,豈不是亡族滅種了。

鮮卑懲艾,烏桓遠竄,白馬將軍公孫瓚為何卻最終敗亡!

由此可見,很多記載都是史學家的吹噓之詞。不信你看,吹噓的如此嚴重的所謂白馬義從,數千騎兵,怎麼遇到使用步兵的麴義就被打得落荒而逃,可見其軍事能力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麼突出。我們再來看看公孫瓚的從政能力。劉虞是幽州牧,公孫瓚名義上的頂頭上司。然而兩個人的政治思想顯然是很不一致的。劉虞是漢室宗親,他拒絕了一些諸侯想迎奉他為漢朝皇帝的邀請,愛民如子,可以說在亂世中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劉虞不滿公孫瓚縱兵略民,禍害鄉里。

鮮卑懲艾,烏桓遠竄,白馬將軍公孫瓚為何卻最終敗亡!

而公孫瓚又覺得劉虞礙手礙腳,且把他當作袁紹同黨,恨之入骨。兩人最終矛盾激化,爆發戰爭。不得不說公孫瓚還是內戰內行,對於沒有什麼作戰經驗的劉虞,一下子生擒了他。按理說在這個混亂的局面下,留住劉虞的性命就能挽回幽州的局面,哪怕挾天子令諸侯呢?結果公孫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劉虞殺了。這下幽州徹底亂了,劉虞的門生故吏和兒子立馬開始反抗報仇。對於這種走一步算一步的政治作風,對於事情可能會產生的後果沒有任何應對手段,何其短視,又怎麼會成功。

鮮卑懲艾,烏桓遠竄,白馬將軍公孫瓚為何卻最終敗亡!

瓚曰:“昔謂天下事可指麾而定,今日視之,非我所決,不如休兵,力田畜谷。”天下不可測,因此我還是種田吧。難道自己吃飽飯天下就安定了,這哪裡是一屆霸主的雄心。我們再看看他的治理能力:瓚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州立善世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如此看來,公孫瓚在地方治理的最多的行為也就是打壓才人了,和曹操的禮賢下士,英雄不問出處比起來,真是太幼稚了。

鮮卑懲艾,烏桓遠竄,白馬將軍公孫瓚為何卻最終敗亡!

建安四年三月,公孫瓚殺死自己的妻子兒女,最終焚樓而亡。在亂世之中,他沒有政治考量,也不善待人才,更不能穩定地方,相對體面的滅亡,是他唯一的歸宿了。對於公孫瓚,大家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