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名醫粟龍〡面肌痙攣的針灸(毫火針)治療經驗

菜單

名醫粟龍〡面肌痙攣的針灸(毫火針)治療經驗

名醫粟龍〡面肌痙攣的針灸(毫火針)治療經驗

原發性面肌痙攣(hemifacial spasm, HFS)是一種顱神經疾病,主要表現為面神經支配處肌肉不自主抽動,始於眼輪匝肌,並向同側面肌擴散,少數患者雙側受累,常見的病因是面神經根在出腦幹區受到血管壓迫。

名醫粟龍〡面肌痙攣的針灸(毫火針)治療經驗

粟龍教授在為患者診療

粟龍教授治療運用針灸治療面肌痙攣有數十年,經驗豐富,療效確切,深受患者信任。

此文是粟龍教授治療面肌痙攣的臨床經驗和醫案。

面肌痙攣屬中醫學“面風”、“痙症”、“瘛瘲”、或“筋惕肉瞤”等範疇,是面部經筋病變。多以抽動、收引為特徵,其典型症狀為面部、胞瞼筋肉不自主地惕然瘛動,筋脈拘急不柔,發作時不能控制,但一般約數分鐘後可自行緩解。每日發作次數不規律,可因精神緊張、疲勞而加劇,入睡後症狀消失。神經系統查體無陽性體徵。該病的發生與肌陣攣、肌張力障礙、心理因素等相關,症狀可因疲勞、壓力而加重,休息時緩解,睡眠時消失,多發於中老年女性,青少年發發病症狀輕於成人。 由於現代醫學對其病因、發病機制較為尚未明確,治癒率相對均較低。

一、病因病機

該病的發生與風寒之邪客於少陽、陽明,其邪留滯而經氣執行不暢、筋脈收引而致面部肌肉拘攣抽搐;或素體脾胃虛弱,或因病致虛,脾胃受納功能失常,水谷精微無以運化輸布,致氣血不足,不能濡養面部經脈而發;或情緒緊張,肝失疏洩,肝氣鬱結,氣鬱化火,引動肝風而上走於面,風性主動, 發為小幅度震顫;或年老久病,腎精不足,陰液虧耗,水不涵木,陰虛陽亢,風陽上擾而發。

名醫粟龍〡面肌痙攣的針灸(毫火針)治療經驗

二、臨床表現

多自眼輪匝肌開始,逐漸向下半部面肌擴充套件,尤以口角抽搐最明顯。每次抽搐持續數秒至數分鐘,可因精神緊張、疲勞、面部自主運動而加重,睡眠時消失。多發為一側;除主症外還伴有失眠多夢、易生氣、愛緊張、好激動、頭暈心慌等症狀。舌質紫暗、淡暗、暗紅。脈象或澀或沉或弦。肌電圖可發現有肌纖震顫與肌束震顫電位。

氣血虧虛,經脈失養:面部肌肉跳動,失眠多夢,肢體面部麻木,勞累失眠後症狀加重,抽動明顯。舌質淡苔白或有齒痕,脈沉細。

風寒未盡,客於陽明:面部拘緊明顯,抽動時呈痙攣狀,遇寒加重。有時呈面癱後遺症狀。脈弦澀,舌苔白。

氣鬱不暢,失於疏洩:面部肌肉以顫動為主,女性多見。憂鬱氣惱後症狀加重,有時呈週期性發作,舌苔白脈弦滑。

名醫粟龍〡面肌痙攣的針灸(毫火針)治療經驗

三、治療

治則:調理氣血,通經活絡。

取穴:頭針舞蹈震顫區、翳風、風池、合谷、太沖、足三里、三陰交、區域性阿是穴。

刺法:毫火針刺法。

名醫粟龍〡面肌痙攣的針灸(毫火針)治療經驗

四、臨床案例舉隅

案例一:熊某某,男,62歲。

主訴:左眼瞼顫動3年。

現病史:3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眼瞼輕度跳動,經常發作。近6個月來上眼瞼跳動停止,下眼瞼跳動幅度增大,入眠則止,醒後則復發,伴有耳鳴,情緒波動時症狀加重。嚴重時目不能睜,口角向左牽拉,導致口眼歪斜。抽動靜止後面部恢復正常,同時感到面部拘緊不靈活,嚴重時覺麻木不適,納寐可,大便溏爛,日行2次,小便可。

望診:體瘦,面黃,左眼下瞼跳動明顯,伴口角歪斜。舌質淡有齒痕,苔白。

切診:脈細緩。

診斷:面肌痙攣。

辨證:氣血俱虛,不榮經脈,陽明失暢。

治則:疏通經脈,調理氣血。

治療:以毫火針速刺舞蹈振顫區、翳風、魚腰、四白、地倉、承漿、合谷、足三里、三陰交、太溪。每日治療一次。

毫火針治療一次後下眼瞼跳動次數減少,患者訴面部始有舒展感,偶感跳動停止。效不更方,穴法不變。連續毫火針治療5次,下瞼跳動停止,面部形態正常。

名醫粟龍〡面肌痙攣的針灸(毫火針)治療經驗

病例二:陳某某,女,78歲。

主訴:左眼瞼抽動30餘年,左面部抽動3年。

現病史:30年前因意外精神刺激導致左眼瞼時有抽動,未予治療。近3年來症狀加重,擴大到左面頰肌肉抽動,嚴重發作時左眼幾乎不能睜開,引頰移口,面部緊澀,有時整個面部不能自主。精神緊張或遇寒冷後症狀明顯加重。平素心煩易怒,易頭暈,納寐可,二便調。

望診:面黃,左頰不停跳動,頻率時快時慢,幅度時大時小。舌質紅,苔薄黃。

切診:脈弦滑。

診斷:面肌痙攣。

辨證:肝鬱氣滯,氣血失調,筋脈失養。

治則:行氣活血,養血榮筋,疏導陽明。

取穴:以毫火針速刺舞蹈振顫區、攢竹、絲竹空、四白、頰車、地倉、合谷、太沖、足三里、三陰交。每日治療一次。

毫火針治療1次後,患者自覺面部輕鬆有舒適感,治療3次後面部顫動次數減少。望診已能看到面部抽動頻率、次數明顯好轉,舌脈如前。治療穴位不變,治療5次後,患者只訴偶有面部輕微蠕動。望診肌肉震動已消失,面肌活動自如,原方鞏固治療5天,諸症消失。

名醫粟龍〡面肌痙攣的針灸(毫火針)治療經驗

病例三:程某某,女,58歲。

主訴:右側面肌痙攣3年。

現病史:初病時右側眼周肌肉抽動,半年來口角也有抽動,且發作逐漸頻繁,每日發作2~5次,每次抽動2~5分鐘,發作時右眼裂小,口角向右側偏斜,牽涉右側頭部脹滿不適,嚴重時牽扯至右面頰及耳前,時有耳鳴,時腰膝痠軟,寐欠佳,夜半寐醒後汗出,大便幹,小便黃,平素性情急躁易怒。

望診:舌紅,苔少。

切診:脈弦細。

診斷:面肌痙攣。

辨證:肝腎不足,肝陽化風。

取穴:以毫火針速刺舞蹈振顫區、魚腰、四白、頰車、地倉、合谷、太沖、足三里、三陰交、太溪。每日治療一次。治療1次後,患者即覺患部輕鬆,隨著治療次數增加,發作次數逐漸減少,程度減。治療5次後,已漸無發作,繼續鞏固治療5次。半年後隨訪未見覆發。

名醫粟龍〡面肌痙攣的針灸(毫火針)治療經驗

【按語】

面肌痙攣祖國醫學認為面肌痙攣、跳動、顫動僅是程度不同,而在病因病機、臨床辨證方面均有著共同的認識。其病因多與精神情緒的變化有關,女性多於男性。另外,腦力工作者用腦過度,精神緊張亦為好發原因之一。在臟腑往往與肝有關,肝氣鬱滯不暢必然導致肝血虧耗,陰血不足,不能榮於顏面而致風生。亦可因口眼喎斜或風痰眩暈日久不愈導致久病氣虛,風痰相搏阻於陽明經脈,產生痙攣抽動。

從其發病部位來看,面肌痙攣病位在頭面部,頭為諸陽之會,且面部是三陽經交匯處,尤以陽明、少陽更為重要,陽明經多氣多血,少陽經多氣少血,均與人體氣血有著明確顯著的關係。腦為元神之府,主神明,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當面部經絡不暢,氣血執行不利,發為痙攣時,腦神也會受到影響,這種影響會反過來導致本病發生。正是由於經脈性質與循行部位的重要性,粟龍教授認為,雖然本病產生的病因病機及病勢發展有不同,但其實質都是面部經脈滯澀不暢、氣血不行、區域性肌肉失於榮養而致。大量的臨床資料證明,本病症狀僅以區域性為主,不論病之輕重、性別年齡,患者全身症狀很少。故治療面肌痙攣既要重視疏通面部經絡氣血,還要兼顧調神。

名醫粟龍〡面肌痙攣的針灸(毫火針)治療經驗

面肌痙攣治療本病非火針(毫火針)莫屬,用一般的藥物及針灸方法很難奏效。療效的產生與火針(毫火針)的功效特點分不開。正如《針灸聚英》雲:“火針亦可行氣,火針惟假火力,無補瀉虛實之害。”因此,儘管對本病的認識有氣血虛實之分,就火針治療而言,儘可應用不得拘泥。需注意的是毫火針進針要領“八字訣”:安、準、透、準、息、平、硬、松,即神要安、穴要準、燒要透、針要準、氣要息、腕要平、心要硬、手要松。所刺部位首選頭針舞蹈震顫區,痙攣跳動區域性腧穴(如攢竹、魚腰、絲竹空、頰車、地倉、承漿等)、遠端取穴(如合谷、太沖、足三里等)和阿是穴,次選面部疼痛壓痛點及面部腧穴。每次針5-10穴,不可用太多腧穴,每日治療1次, 可左右交替治療。

面肌痙攣有些病人尚伴有其他症狀或病因不同,可酌情使用相應腧穴。風寒重者多用風池,肝鬱氣滯者多用合谷、太沖。氣血不足者加用中脘、足三里。同時予適當補瀉手法。另外,對患者要囑其注意休息,鼓勵建立信心,遵守療程。

面肌痙攣大部分患者第一次毫火針後,自覺面肌舒適輕鬆,2到3次就開始抽搐減輕,個別精神緊張,畏懼火針者第一次治療後可能抽搐加劇,在針刺前做好解釋工作,先向患者做說明方法與療效,徵得患者理解和同意。儘可能針好第一針,然後與患者說明,透過實踐使患者理解,消除患者的顧慮。透過對毫火針治療的面肌痙攣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可以看出,病程愈短、痙攣範圍越小,臨床療效越佳;而痙攣時間較長、範圍較廣,臨床療效則較差。如病程在3年以內者,控制率高,而病程在3年以上控制率低。

名醫粟龍〡面肌痙攣的針灸(毫火針)治療經驗

面肌痙攣對於本病,一般的藥物及針灸方法很難奏效。不少醫生認為,面肌痙攣的本質是神經—肌肉處於興奮狀態,區域性取穴只會增加對區域性的刺激,可誘發痙攣發作,使病情加重。粟龍教授團隊透過數十年的臨床實踐和臨床觀察發現,選取區域性穴,只要方法得當,可優於其它穴位,只要深淺適宜,刺激量得當,並不會加重區域性痙攣,反而有止痙的作用。面部應選用毫火針,速刺即出,以免留下瘢痕。很多患者隨面肌痙攣的減輕,舌、脈有所改善,原來舌質紫暗、淡暗、暗紅者都不同程度的轉為紅舌、淡紅舌。除了對患者進行了臨床症狀和體徵的觀察外,粟龍教授團隊還對其中的部分患者做了治療前後的甲皺微迴圈和紅外熱像圖檢查,發現治療後患者的微迴圈有明顯的改善,表現為血色變紅,血流速度加快,血流態好轉等,紅外熱像圖反應出治療後患者患側面部溫度升高。

名醫粟龍〡面肌痙攣的針灸(毫火針)治療經驗

粟龍教授毫火針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