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代的科舉狀元真的是書呆子嗎?不是!個個都是天才

菜單

古代的科舉狀元真的是書呆子嗎?不是!個個都是天才

但凡可以考中狀元的人,都不是書呆子,真正的書呆子是范進,你能想象范進中狀元嗎?我覺得,無論在任何行業,可以脫穎而出的人都是優秀的人,轉行到其他行業,假以時日一樣可以脫穎而出;無論何種考核方式,只要能保證一定程度上的公平,選撥出來的,都是最優秀的那一批人人。

古代的科舉狀元真的是書呆子嗎?不是!個個都是天才

科舉那個時代離我們很遙遠了,以至於我們不專門去研究,根本不知道究竟是怎麼運作的。但是無論多麼遙遠,有些東西是共通的,關注點就應該聚焦在這些共通的東西上,那就是一個人從其所在的群體中被選拔出來,他肯定具有許多優秀品質,比如勤奮、好學、專注、踏實、天賦超群等等。而具有這些優秀品質的人,無論何時都是幹大事的人。

古代的科舉狀元真的是書呆子嗎?不是!個個都是天才

古代科舉相當於公務員選拔,他們讀書是具備了基本素養,在古代基礎教育極其落後的情況下他們已然優秀了。如果不錯的話科舉出來也是先在地方上基層磨練吧,都是一步一步爬上去的或者說鬥爭上去的。能鬥上去的基本都是有能力的。具體執行工作自然有基層的小吏們負責,進士們到地方任職,負責價值觀的引導、思想教育工作,告訴他們要忠孝仁義禮智信。

古代的科舉狀元真的是書呆子嗎?不是!個個都是天才

八股大體大家都知道,每一部分寫什麼定死了的。古代沒標點,用之乎者也判斷一段句子,所以閱卷的時候考官會斷錯句子,結果讀不懂反說考生寫的不通,當然了,真要熟讀書籍,對於幾個字的用法當然爛於心中,斷句手到擒來,但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考官就這麼個水平。手頭沒書沒法說具體,這也是個比較特別的例子,畢竟靈活的考生少見。從古至今從來就沒有科舉決定一切,都是幾個選拔制度並舉。

古代的科舉狀元真的是書呆子嗎?不是!個個都是天才

一般古人都是把八股當敲門磚,考完了就再也不寫了,這點和今天高考一樣,考完了誰去看那些書,至於說教材編的好的,後續教育大概沒跟進,活到老學到老是肯定沒做到的。當然教育的鍋不能教材背,但覺得小學到高中的知識有用的,沒接觸新知識的可能太大。朝廷也覺得科舉不靠譜,當官要熟悉吏治,但只碰過八股的文人哪懂吏治,這裡就有一個著名的職業了——師爺,紹興師爺天下聞名。

古代的科舉狀元真的是書呆子嗎?不是!個個都是天才

像電視裡一個貪官後面跟著壞師爺,這師爺絕不是什麼狗腿子,出主意的全是師爺,師爺秉性如何,老爺秉性就如何。師爺是十分熟悉吏治的,人情世故那也是懂的多,天下最多的是糊塗官,但糊塗師爺卻少見,因為糊塗的都被撤了。那麼狀元到底怎麼樣?任文職,官運亨通是一定的,實際才幹就未必,家裡當官的那自然從小熟悉如何操作,家裡人告誡這是敲門磚,平民的話那就是一生的事,想起雍正王朝裡被氣倒的狀元,真就覺得百無一用是書生。

古代的科舉狀元真的是書呆子嗎?不是!個個都是天才

古代的狀元是科舉制度的產物,有歷史的侷限性。但是,無可否認的是,狀元都是高智商的精英人士。放在今天,他們做律師、醫生、工程師,都是沒任何問題的。今天的官員選拔不是靠科舉考試。如果拿高考的狀元來說事,已經有人做過統計,好像也不都是出將入相。這從側面反映了他們之間無正相關的關係,至少在過去的幾十年如此。

古代的科舉狀元真的是書呆子嗎?不是!個個都是天才

中國1300年的科舉史,曾經湧現了數以百萬計的舉人和十多萬名進士。從范進中舉和阿Q正傳就可以知道舉人已然很難。難度這麼大的百萬舉人,為其墊底的更大多數的炮灰讀書人則應該以千萬計數了。而作為這個龐大知識分子群體之巔峰的“狀元”郎,只出了592個,這水平我們現代人是無論如何想象不出的。狀元是皇帝親自面試選拔出來的,也就是說狀元們不但筆頭了得,口頭表達也應當是極其出眾的,風度應該也屬上乘。為其專業能力和風度打底的,不只是幾本四書五經,也不只是光有智商。

古代的科舉狀元真的是書呆子嗎?不是!個個都是天才

可見,狀元是頂級智商、情商、自控力、知識面、眼界、思考力、外貌的集合體。你說,他們不頂級,誰頂級?所以古人形容狀元是文曲星下凡,真不為過。達官顯貴們皇榜之下攔狀元郎,絕對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