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青未了|漫說明代“德州十景”之 “八里荒塘”

菜單

青未了|漫說明代“德州十景”之 “八里荒塘”

文|馬惠彬

青未了|漫說明代“德州十景”之 “八里荒塘”

(目前,德州最大的“海子”——新湖)

“塘”意思是面積不大的水池子,如再加上“荒”字,那它就是一個荒涼的不太大的水池子。在德州明代它卻被命名為“八里荒塘”是“德州城明代的十大名景之一。

經查資料“八里荒塘”它指的是,原古德州城正北方城牆下,名曰“北海子”的大海子。這個大海子在1952年前後,以原勞改隊後身為中心,這裡的水最多,由此而延伸的東、西方和岸邊都是長滿蘆葦、雜草的溼地。絕對稱得上“荒塘”也,

德州解放初,站在北城牆上向城裡看,這裡到處是海子和蘆葦塘,蘆葦塘裡不時的發出各類水鳥的怪叫聲。城牆底部的斜坡上長滿了野草,在野草叢中,有零零星星的孤墳和棺材形的磚墳墓。不時還可看見飄著招魂幡的新墳。它們是那麼的刺眼、嚇人,此處絕對是一片荒涼、恐懼之地。可它怎麼能成為德州城的十大名景之一哪!

原來,在明初洪武三十年(1397)德州衛在修建磚城時,截取了一段運河的河道留在了城裡,後來因故將運河改道,這些留在城裡運河它們便成了死水的故道。後來,由於多種原因,它們便逐漸變成了許多大小不一的海子。北海子這段舊河河道,因緊靠北城牆且水面較大,加之居民少長期無人侵襲、汙染,水面碧綠清澈、海子邊的蘆葦裡水鳥時起時落、天天飄旋著優美動人的鳥叫聲,故景緻優雅異人。

此處先是運河、後是運河故道,從修磚城到嘉靖七年(1528)修《德州志》時,這片碧水它歷經了130餘年的風雨洗禮。當時,它西部是雄威壯麗的“德州衛”和“德州左衛”的衙門,正南方是德州文廟(原勞改隊處)等德州較有名的名勝古蹟,故它就成了:

“踏入空營七里餘,荒陡淪廢已多時。循營不復尋王景,遊賞徒吟擬習池。

信宿沙禽空戀戀,清秋禾黍自離離。魚龍變化無訊息,過客停□有所思。”?

“碧塘半畝隔溪灣,春草初生宇宙寬。紫陌紅塵飛不到,任教極目靜中觀。”之處了。

故它就引來了不少文人墨客及閒暇之人,時常來此遊玩、散心。因而它就被當時的官府命名為:“八里荒塘”並記入了“史志”,成為德州的十大名景之一了。

在德州民間有個離奇傳說故事,可以證明此時此景為名景。

話說,明末某年的春天,北海子沿上忽然裂開了一道大裂縫,人們都不敢前往觀看。某天,閣老謝陞回家探親來此遊玩時,他向裂縫裡觀看發現裡面有一口大缸,大缸被汙泥沾汙的已看不清面貌了。謝閣老便叫僕人前去擦拭,擦拭後見缸的表面黝黑髮亮,裡面還放著一個偌大的石質硯臺。

他便將大缸抬回了家,等他們將缸裡的硯臺取出後,發現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的“端硯”,謝陞喜出望外。更稱奇的是待他們進一步擦拭後,發現大缸的內壁上能顯現出佛像、美女、佳男的人影以及貌似流動的水波紋等。故諸多人來他家觀看,觀後人們無不稱奇。由此,也為北海子引來了諸多的遊客,也給“八里荒塘”帶來了佳名。

今天,所謂的美景“八里荒塘”不見了,由青年路南的茂密林蔭、高層居民樓、商店、花園、遊樂場等所替代了。

(作於2021年1月2日)

青未了|漫說明代“德州十景”之 “八里荒塘”

馬惠彬,男,1944年生於德州市德城區橋口街,大學文化,企業退休員工。由於我生在運河邊、長在德州城,對運河、對德州歷史有著特殊的感情,故2005年退休後,便介入了對德州地域歷史及德州運河文化的研究,先後寫出了有關德州歷史和運河文化的文章350餘篇、200萬餘字。先後在各種報刊雜誌和書籍上發表了260餘篇。寫出了各種型別的詩詞歌賦等近300餘首,在各種報刊雜誌和書籍裡發表了百餘首。已出版《德州史話》 一、二集,《北廠志》、《橋口街志》、《水獸旱船》等書籍。

壹點號玉河微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