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黃河流域祭祀文化之一絕——柳林盤子會

菜單

黃河流域祭祀文化之一絕——柳林盤子會

黃河流域祭祀文化之一絕——柳林盤子會

柳林縣地處晉西北高原,東倚巔連起伏的呂梁山脈,西與陝西省吳堡縣隔黃河相望,歷史悠久、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是黃河文化之傳承與集散地,民俗文化活動獨具韻味,最富代表性並享譽三晉的“盤子會”堪為中國黃河流域祭祀文化之一絕,而祭品饃花則是民以食為天的糧食圖騰崇拜的歷史見證。

盤子會與元宵節的活動自始自終就是融為一體的,盤子會隨著元宵節的發展而發展,每年正月十五,彩盤佈滿大街小巷,各種民俗活動豐富多彩。盤子的繪畫主要分佈在內裝板上,主要以各種歷史故事、神話人物,神話傳說為主。如四大金剛、十八羅漢、麒麟送子、觀音菩薩、、二十四孝圖等。

“柳林盤子”源於古代的“搭神棚”,又稱 “盤子會會”“三官會會”“天官會會”“小子會會”。柳林盤子是高度濃縮的廟宇,是一門集雕刻、繪畫、建築、麵塑為一體的民間藝術。由精雕柱廓、彩繪木板等組合而成,有鐵製、木製、鐵木組合之分;古樸蒼勁、構思奇巧,樑棟、簷柱、斗拱、屋頂、飛簷、銅鈴、鐵馬、玻璃、紗窗、盈聯等,雕工精細有二龍戲珠、龍鳳呈祥、琴棋書畫、麒麟送子歷史故事等無不包括。

“盤子會”保留了傳承了民間社群組織,以每座“盤子”為核心,由一名“主人家”(社首)和七、八名糾首組織社家,負責籌集錢資、搭盤、出盤、祭祀、娛神、卸盤等活動,社家每年輪換,民主推選、民主自治,是鄉土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基礎之一,對社會學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盤子會”保留了華北地區特別是黃土高原以民間信仰為特點的民間祭祀文化,盤子內要擺放各種食品祀神,其麵塑供品最具特色,麵塑種類有棗山、棗洞洞、大供、三牲(面豬、面羊、面魚)、面雁等。造型生動、製作精巧。“盤子會”堪為中國黃河流域祭祀文化之一絕,而祭品饃花則是民以食為天的糧食圖騰崇拜的歷史見證。

柳林盤子為什麼叫“盤子”?柳林縣民間有許多說法,而一句出自民俗文化專家的描摹是比較貼切的,即柳林盤子是“濃縮了的廟宇,擴大的神龕”。從盤子所承載的內容,盤子的形式來看,很像人們雙手端供品的木製方盤,其名故出於此。每年正月,柳林縣的人們都要精心搭建“盤子”,並圍繞“盤子”舉行許多文化和祭祀活動鬧元宵,以活躍節日氣氛,祈求幸福吉祥。

“棗洞洞”由這樣的麵塑五塊組成,下面四塊用紅頭繩綁在一起,上面蓋一塊。人們為祖先延續香火,祈求早生兒女,她們把面供上的棗洞洞偷回去,如果來年“添人進口”則需加倍奉還。

盤子主要分佈在柳林鎮和穆村鎮一帶近幾年來已向周邊地區發展,活動時間從正月十三到正月二十六,前後長達半月之久。以元宵節和填倉節為高潮。活動期間各種娛樂活動豐富多彩,秧歌、談唱、轉九曲,到處燈燭輝煌,香菸繚繞,香風撲面,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虔誠的善男信女們屈膝跪地頂禮膜拜,焚香燒表。祈求時來運轉否極泰來,少兒無女者則祈求早生兒女,為祖先延續香火,她們把面供上的棗洞洞偷回去,如果來年“添人進口”則需加倍奉還。人們祈求天官保佑,使其五穀豐登,祈求祛邪降福、安度難關,事事如意,歲歲平安。元宵節既是祈求“天官賜福”“麒麟送子”的佳節,又是慶賀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良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