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元朝末期陳友諒的勢力大過朱元璋,為何最終卻敗給了朱元璋?

菜單

元朝末期陳友諒的勢力大過朱元璋,為何最終卻敗給了朱元璋?

元朝末期陳友諒的勢力大過朱元璋,為何最終卻敗給了朱元璋?元朝是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起的大一統王朝,當年蒙古人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從此漢人的天下被蒙古人給統治,元朝統治中原將近百年,爆發的起義和叛亂就有二百多起,到了元朝末年因為統治者的昏庸和殘暴,導致了當時全國各地爆發了農民起義,這些起義軍戰鬥力強悍,面對著很久沒有上過戰場的蒙古兵,起義軍的勢力越來越大,元朝當時根本沒有足夠的實力去平叛。在明朝末年就湧現出了一大批起義軍領袖,就比如朱元璋、張士誠和陳友諒等人,在《倚天屠龍記》中,陳友諒被刻畫成一個奸詐的小人,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不過歷史上的陳友諒可是一代梟雄,和朱元璋爭奪天下。是朱元璋在統一天下的征途中最強勁的對手,曾揮師六十萬討伐朱元璋,但是卻被朱元璋二十萬大軍給打敗,陳友諒中箭身亡,他建立的大漢政權隨之煙消雲散。陳友諒的實力大過朱元璋但是最終贏家卻不是他,大家知道陳友諒為何會鬥不過朱元璋嗎?

元朝末期陳友諒的勢力大過朱元璋,為何最終卻敗給了朱元璋?

其實陳友諒和朱元璋二人的命運以及經歷都十分相似,陳友諒也是出身於貧苦百姓的家庭,後來參加了當時的紅巾軍,他二人的發家歷史也都存在著共同點,那就是都在長江中游地區,從當時的地理位置上來看,他二人發展起來以後,避免不了會發生戰爭。所以二人一直以來都是不死不休,水火不容,但是朱元璋的勢力明顯弱於陳友諒。然而陳友諒卻沒有那麼好的運氣統一天下。這也就導致了他輝煌而又悲哀的一生。最終成為了朱元璋建立明朝的一顆墊腳石。

元朝末期陳友諒的勢力大過朱元璋,為何最終卻敗給了朱元璋?

陳友諒出身於漁家,從小就喜好讀書,在他參加起義前曾在當地的官府中當過小吏,如果當時元朝不亂,而是一個太平時代,那陳友諒這輩子也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縱然他有著異於常人的本事,就像是朱元璋,如果是太平盛世,朱元璋這輩子可能就在他生活的村子裡平凡度過一生。陳友諒參加了當時聲勢浩大的紅巾軍,很快他就脫穎而出,當時起義軍內部發生了政權,陳友諒他置身事外,在爭權結束後他坐收了漁翁之利。當時勢力擴大了好幾番,當時就帶著自己手下的人在荊湖地區連續攻下週圍地區,並且建立了漢。

元朝末期陳友諒的勢力大過朱元璋,為何最終卻敗給了朱元璋?

當時的朱元璋和陳友諒的勢力相距不遠,所以雙方經常發生戰爭,但是雙方論地形優勢,陳友諒所在的地區就有些吃虧,他所處於荊楚和兩湖地區,這些區域的開發程度以及各種資源都比不上朱元璋的領地,朱元璋所佔領的地方大都是富庶之地,農業發達,所以大軍出征所需要的糧草得到了更好的解決,古代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糧草,沒有糧草,那軍隊將會不戰而敗,而陳友諒所控制的地區可以耕地發展農業的地區很少。

元朝末期陳友諒的勢力大過朱元璋,為何最終卻敗給了朱元璋?

還有就是二人在交通上就有很大的差別,陳友諒所選擇的水路航線很少,這就抑制了他的發展和壯大,而朱元璋則不同了,長江和贛江以及部分的大運河都可以供朱元璋的水軍使用,交通方便,在戰爭時期,朱元璋的補給和支援可以很快就送達到戰爭前線,古代交通是不如我們現在這麼方便的,如果打仗,那交通問題是有很大機率去改變戰爭的結局,就像是當年三國時期,諸葛亮六次北伐,有好幾次都是因為糧草問題而不得不中止北伐,當時蜀國的交通就十分不方便,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就是很好的例子。陳友諒當時的領地中大多都是山區,除了那一條水路可以讓他運送物資和大規模的出兵以外,山路並不暢通,很難開發出一條便利的路,這就大大限制了陳友諒的的軍隊作戰力以及大軍的行軍路線也很容易被地方給估測出來。

元朝末期陳友諒的勢力大過朱元璋,為何最終卻敗給了朱元璋?

當年陳友諒帶著大軍攻打朱元璋時,作戰的套路大都一樣,在朱元璋和張士誠交戰時,陳友諒帶著大軍從水路上攻打朱元璋的城池,如果打下來那就繼續攻打下一個,一旦打不下來,也就沒有了別的作戰方案,完全是靠實力去碾壓,沒有一點點的套路可言,最終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鄱陽湖水戰中,陳友諒的六十萬水軍被朱元璋的水軍以及朱文正的陸軍給困住,最終六十萬大軍近乎全軍覆沒,陳友諒也身中流箭而亡。

元朝末期陳友諒的勢力大過朱元璋,為何最終卻敗給了朱元璋?

總的來說,雖然當時陳友諒實力雄厚,但是受到限制的因素太多,除了地形上朱元璋佔了優勢,兩方的軍事技術也有很大的差異,朱元璋最早掌控了火器的使用,和對於當時冷兵器時代的戰爭無疑是一大殺器,當時鄱陽湖水戰中,陳友諒吃了很多的虧。他的船不如朱元璋,糧草補給也跟不上,所以陳友諒的戰敗是必然的。一代梟雄也就此隕落。其實雖說陳友諒戰敗了,但是在那個年代,可以白手起家,發展成當時數一數二的大軍閥,足以說明他的本事和能力多麼出眾,但是他卻沒有當皇帝的命,最終敗給了朱元璋,結束了他這輝煌的半生。大家對此有什麼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