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陳寅恪與魯迅本為同窗,但後來陳寅恪從不提起魯迅,這是為何?

菜單

陳寅恪與魯迅本為同窗,但後來陳寅恪從不提起魯迅,這是為何?

陳寅恪是一代國學大師,在文學和歷史方面的造詣非常深厚。他是一向勤謹自律,埋頭苦讀,甘於寂寞。因此,文學功底非常深厚。民國時期,他的學術地位非常高。同時期的魯迅也是民國時期的出色人物,透過筆桿子對腐朽的封建社會大加批判。

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兩人竟是“同窗”。陳寅恪和魯迅都曾去日本求學,兩人同住一個公寓,是熟識多年的好友,而且,陳寅恪的哥哥陳衡恪和魯迅是至交,兩人惺惺相惜,是非常好的朋友。但陳寅恪一生不提魯迅,一直到晚年之際才在日記中談到為何不願公開和魯迅的關係。

陳寅恪與魯迅本為同窗,但後來陳寅恪從不提起魯迅,這是為何?

魯迅在21歲之時,公費去日留學,同船的有27歲的陳衡恪和12歲的弟弟陳寅恪,兩兄弟背景深厚,是俞明震的外甥,陳寶箴的孫子,父親又是維新人士。因此,兄弟二人有極高的理想和抱負。魯迅非常喜歡陳氏一家以及陳氏兄弟。在《朝花夕拾》中,魯迅談到過俞明震,出的漢文題目別具一格,有自己的想法,同他人不同。還曾詢問過“華盛頓”,突出俞明震是一個謙虛好學的人,而且,魯迅對俞明震非常敬重,每每談起,都是“俞師”敬稱。俞明震雖是官員,但是支援變法圖強,主張學習日本先進的治國經驗,思想非常開明。因此,對陳氏兄弟寄予厚望,希望他們學成歸國,報效祖國。

陳寅恪與魯迅本為同窗,但後來陳寅恪從不提起魯迅,這是為何?

到了日本,陳氏兄弟和魯迅同住,兩年時間中,他們一同學習日語,共同成長,共同進步。魯迅和哥哥陳衡恪的年齡差距較小,兩人是密友,經常談論文義。而小兩人許多的陳寅恪卻很少與魯迅交談,在21歲的魯迅眼中,12歲的陳寅恪就像是一個孩子一樣,兩人的學識、思想和追求,都不在一條平行線上。魯迅棄醫從文,在日學習多國語言,翻譯多部外國小說。而陳寅恪在日並沒有專注學業,惶惶度日,透過聽幾節課完成差事,好領取官費。後來,陳寅恪便回國在復旦學習,而後又去德國、法國、瑞士等國的最高學府遊學,學習了二十多種外語,對八國文字甚是精通,學識也愈加淵博。

陳寅恪與魯迅本為同窗,但後來陳寅恪從不提起魯迅,這是為何?

陳寅恪的哥哥陳衡恪精通美術、繪畫,年少有為,成名也早於魯迅,魯迅和陳衡恪見面非常親熱,兩人交往也很密切,陳衡恪為魯迅新書《域外小說集》題寫書名。陳寅恪留學歸國,投奔哥哥,做了大將軍蔡鍔的秘書,因工作需要,與魯迅見面次數逐漸變多。魯迅寫了新書也不忘贈送陳氏兩兄弟,當面誇獎陳寅恪讀起書來不要命,而陳寅恪也稱讚魯迅的文學造詣極高。

陳寅恪和魯迅的專攻領域並不相同,加上性格清冷,言談甚少,所以與魯迅的聯絡也並不多。而後,陳寅恪又開始踏上留學之旅,和魯迅的聯絡也中斷了。

陳寅恪與魯迅本為同窗,但後來陳寅恪從不提起魯迅,這是為何?

陳寅恪和妻子唐篔結婚,唐篔是一位老師,曾經教過魯迅的妻子許廣平,許廣平去也曾去看望老師。魯迅和陳寅恪交往並不多,也很少提及魯迅,對魯迅的態度甚是淡漠,但魯迅卻時常提及陳氏兩兄弟,以及一些與陳寅恪的交往細節。陳寅恪和朱自清、胡適等人關係非常好,且經常提及,與魯迅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陳寅恪極少提起魯迅,並不是他對魯迅有成見,而是兩人的交往過程的確屈指可數,志趣也不相投。陳寅恪是一個非常謹慎清冷的人,對待魯迅的態度從未變過。

陳寅恪與魯迅本為同窗,但後來陳寅恪從不提起魯迅,這是為何?

陳寅恪在晚年說出不向公眾談起魯迅的真實原因,因為兩人的關係始終比較淡薄,陳寅恪是一個非常孤傲的學者,他不覺得魯迅是他的“知己”,所以很少提起。而且,陳寅恪的一生命運多舛,年紀輕輕患有足疾,因為高度近視而雙目失明,雖然表面風光無限,學識淵博,為人敬仰,但是陳寅恪生活卻十分艱難,創作之路也非常艱辛。

陳寅恪為人低調,鮮少露面,和光芒萬丈的魯迅千差萬別,而且非常高冷孤傲,不願意攀附當時已成名人的魯迅,只想憑藉自己的實力混出名堂,紮根學術界。陳寅恪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有研究,對於舊文化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魯迅對傳統文化的否定與批判並不完全認同。兩人分別代表新、舊兩種文化,在角度和立場上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這也是兩人交流甚少,陳寅恪也很少談起魯迅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