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何止“更上一層樓”!

菜單

何止“更上一層樓”!

【這些文化遺存現今的模樣】何止“更上一層樓”!

這是盛唐的一個尋常黃昏,詩人王之渙登上鸛雀樓,極目遠眺,融融落日西沉,滾滾黃河東流……

宏闊氣象令他無限感慨,遂吟得千古絕唱《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始建於北周時期的鸛雀樓,因造型雄奇高拔、周圍景緻瑰麗,素有“天下黃河第一樓”之稱。它原是一座戍樓,軍士憑此瞭望敵情。及至唐代,軍事功能漸失,常有文人墨客登臨賞景,成為美名遠揚的“賽詩樓”。宋人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寫道:“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渙、暢當三篇能狀其景。”

千餘年滄海桑田,唐人筆下的鸛雀樓,今日又是怎樣一番景象?仲秋時節,記者來到山西運城永濟市黃河之濱。

尚未見樓,嚶嚶鳥鳴先縈繞耳畔。“瞧,這就是鸛雀,我們叫它‘老等’。因為它老是呆立在淺灘上等食物,一動不動,但只要魚蝦游過來,就立馬伸出脖子大快朵頤。鸛雀成群結隊在樓上棲息,‘鸛雀樓’就因此得名。”手指黃河灘塗上一群長頸赤喙、白身黑尾翅的水鳥,運城市作協主席李雲峰告訴記者。

鸛雀樓名聲雖大,卻命途多舛——13世紀初毀於戰亂,就連其遺址殘跡,亦在明朝時被氾濫的黃河淹沒。1992年,近百名專家學者聯名倡議重建鸛雀樓,十年之後,復建的鸛雀樓拔地而起,千年英姿得以重現。

登樓遠眺,天開地闊,頓有“蕩胸生層雲”之感——上有一碧如洗之長空,下有五穀豐登之沃野,黃河宛若一條金色飄帶蜿蜒向前,壯闊中透著旖旎,磅礴間又現溫柔。果然是詩人暢當筆下圖景:“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黃河在這裡拐了個90度的彎,東流向大海。咱運城就在黃河金三角大拐彎處,山西的母親河汾河也是在這裡流入黃河的。”李雲峰言語間滿是自豪。

是啊,若無黃河經天亙地、浩浩湯湯之勝景,哪裡有鸛雀樓千載不息之隆名?建造於黃河、輝煌於黃河、湮沒於黃河、重生於黃河!飽經滄桑的鸛雀樓,正是黃河流域巨大變遷的見證者、黃河文化深厚精髓的集大成者,而其“更上一層樓”的精神氣韻,早已成為這方熱土生生不息的發展密碼。

“黃河流進新中國,越變越好——從桀驁不馴變成了萬里安瀾,‘脾氣’來了個‘180度大轉彎’!”李雲峰說。防洪排澇建設、沿線水土保持、水資源集約利用……他歷數著當地治理黃河的一項項努力,目光落在岸邊鬱鬱蔥蔥的林帶上:“喏,如果沒有這連年種植的防風固沙林帶,黃河的水調節能力咋能提高這麼多?”

大河溫馴了,還能不能“更上一層”?能!

沿著平坦寬闊的黃河一號公路行進,不多時,車停在萬榮縣廟前村,“一泓清水入黃河”幾個大字赫然入目。站在望河臺上俯瞰,晴光瀲灩的汾河水正緩緩投入黃河懷抱。

“過去,大量工業汙水、生活汙水直接排入汾河,汙穢不堪,也讓人的心情蒙了灰。陣痛之後,治汙淨水的行動開始了。”李雲峰帶記者來到廟前斷面監測站。不大的空間裡配置了8組線上監測裝置,一組組資料在螢幕上跳動著、變化著。

“能監測11項指標呢!等於汾河入黃水質的‘晴雨表’。”工作人員祁建新說,“資料日益向好背後,是沿岸幹群付出的努力——萬榮設了65名縣、鄉、村三級河長,21名縣、鄉河湖警長,還有專業的巡河隊!去年3月,山西首家環境資源法庭也在我們這兒掛牌成立啦。”

為了大批次處理汙水,運城人還想出了“汙水人工溼地深度處理”的妙招。城市因此多了一座座生態溼地公園,不但市民們有了休閒好去處,“還常有珍稀鳥類來‘打卡’,簡直是一幅美不勝收的‘百鳥圖’!”

水清岸綠,自然是村靚業興。

“你看看咱縣的農田水利設施和高標準農田,整得多好!咱種地用上了大機械,再加上糧食高產綜合配套技術,嘿,產量一下子提高了20%。”萬榮縣光華鄉大興村,村民張利民說得頭頭是道。

“這就叫‘芝麻開花節節高’!”運城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蘇麗紅接過話茬,“現在,咱運城有百萬畝糧食優質高產高效示範基地、十萬畝玉米高粱基地、萬畝水稻基地,一袋袋沾著露珠的糧食、果菜,正源源不斷地走向全國。”

喜悅,不只來自良田沃野。

記者來到臨猗縣,走進豐淋牧業有限公司,到處整潔清新,讓人很難和“養豬”聯絡起來。

“這邊是豬舍,智慧控制的!可以隨時調成最適宜的環境。我們為生豬養殖配套了工業物聯網體系,透過中控臺大螢幕,隨時掌握各項最新資料。”自稱“現代豬倌”的豐淋牧業有限公司員工羅世冬神氣地指點著,“這裝置的先程序度,排全國前三。”

最讓他得意的是,每頭母豬都有一個電子晶片,一舉一動乃至體內營養狀況完全資料化,“可以根據資料及時調整養殖方案、飼料配比,科研人員坐在辦公室就能遙控完成大部分操作。”

踏上歸途時,夕照如碎金般跳躍在黃河微波中。鸛雀樓畔,鸛雀翩翩,鳴叫著歸巢。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充滿生機的“黃河金三角”,明天,何止“更上一層樓”呢!

(本報記者 楊珏 本報通訊員 王婕)

【編輯:房家梁】

【來源:光明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