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1913年,以發電和罐頭為領跑者的煙臺本土民族工業迅速在大海洋河畔...

菜單

1913年,以發電和罐頭為領跑者的煙臺本土民族工業迅速在大海洋河畔...

煙臺故事 | 大海陽1913

文 | 木刀

1913年,對於芝罘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年份。

1912年8月,孫中山先生應袁世凱之邀北上,由上海經水路在煙臺停留,出席了煙臺同盟會、社會黨的歡迎會,他在演講中指出:“為今之計,欲商業興旺,必從製造業下手。如本埠張裕公司,設一大造酒場,製造葡萄酒,其工業不亞於法國之大廠,將來必可獲利。又如玻璃公司亦然。張君以一人之力而能成此偉業,可謂中國製造業之進步……”之後,孫中山參觀了張裕公司,並留下了“品重醴泉”的題詞。

1913年,以發電和罐頭為領跑者的煙臺本土民族工業迅速在大海洋河畔誕生。

大海洋河加蓋擴路前,河東河西有很多的民居,河西民居中還佇立著一座基督教堂,尖尖的屋頂,高高的拱門,白色的圍牆,裡面住著一群修女。大海洋河沿著花崗岩的河床一路向北,河水清澈見底,水質甘冽,河的兩邊栽滿膠東最常見的柳樹和無花果樹。

筆者翻開《芝罘區志》,在1913年的芝罘大事記裡記載著8條史實,與大海洋河有關的就佔了兩條。

1913年新春伊始,在莒沂巷東側的河邊兒,最早的煙臺發電廠開始破土動工。煙臺開埠後,吸引了大量的外鄉人來煙臺謀生。莒沂巷(後改名西盛五巷)在今南大街以北路西,曾經有一條南北方向的小衚衕,是莒縣和臨沂等外鄉人來煙的落腳點,也是當時煙臺街上窮苦人的群居之地。

史料記載,煙臺商人張潤喧、王子雍聯絡政記輪船公司和煙臺天成棧、泰安恆、雙盛泰等商號集資十萬元,創辦了煙臺生明電燈有限公司。公司購進兩臺英國產100千瓦蒸汽機和兩臺六噸臥式鍋爐,翌年五月一日正式投產發電。時有電燈6928盞,1915年的發電量為46萬多度。

當人們還在看著高聳入雲的煙囪和蒸汽塔疑竇叢生時,電廠門外已經排起了長隊,原來這是資方開始招工了,身強力壯的外鄉青年當仁不讓地成了電廠的第一批工人。火力發電,煤炭和水是必需的資源,電廠之所以在大海洋河畔建廠,就是看中了大海洋河的水資源,即使在旱季,也能從水井裡抽上足夠的地下水,而經過蒸汽機之後的廢水也可直接排放到河裡。與此同時,大海洋河的北端,可以停靠運煤的輪船,為電廠的運營提供了基礎保障,煤渣可以直接運送到海灘傾倒。

同年春天,李芳田在大海洋河畔創辦了煙臺利豐罐頭實業有限公司,購進削皮機、制罐機和鍋爐,生產陽梨、桃子和蘋果等水果罐頭。

李芳田早期留學英法,回國之後在東海關任職,後擔任了東海關幫代職務,人稱“李幫代”。他在大海洋河畔建廠,同樣也是看好了這裡優質的水資源,還有金黃頂山上盛產水果的便利。看到寬寬的大海洋河上橋樑偏少,李芳田便在河的上中游建起了一座小型的石板橋,橋長不足30米、寬約3米,人們稱其為“幫代橋”。據《煙臺概覽》記載,利豐罐頭實業有限公司開了山東境內罐頭產業的先河。

大約在發電廠建好兩三年之後,為了方便過河,建起了一座石橋。為了不影響發電廠運送煤渣和煤炭的軌道車在橋下透過,石橋被建成了單孔拱型橋,因此被人叫做“羅鍋橋”,很多人推斷這石拱橋的出資人就是電廠的股東們。

歷史遠去,痕跡蕩然無存,作為芝罘本土民族工業的重要發祥地,1913年的大海洋河畔將被人們所永遠銘記。

原文發表於2022年11月9日《煙臺晚報-煙臺街》

1913年,以發電和罐頭為領跑者的煙臺本土民族工業迅速在大海洋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