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舒公塔”和“安樂塔”隔溪相望了520多年,至今古韻猶存

菜單

“舒公塔”和“安樂塔”隔溪相望了520多年,至今古韻猶存

途經餘杭,路過南苕溪,毫不意外地就被一座方形古塔吸引,順著導航輾轉幾個彎後,竟然就來到堤壩之上。原來它叫“舒公塔”,也俗稱“地寶塔”、“雄寶塔”。

“舒公塔”和“安樂塔”隔溪相望了520多年,至今古韻猶存

從它所處的地理位置來看,“寶塔鎮河妖”,這一帶顯然曾經屢“洪水侵襲”,稍作了解,果然如此(據統計,從南北朝元嘉十三年,即公元436年到1948年,這裡受洪災不下179次)。然後得知塔下的這條堤壩其實也非常了不起,從東漢就開始開始修築,因位於杭州之西,自古就有“西險大塘”之名。

“舒公塔”和“安樂塔”隔溪相望了520多年,至今古韻猶存

而時任餘杭縣縣令的舒兆嘉在加固堤塘後,決定在苕溪北岸修建一座寶塔,鎮住“水怪”。於是在公元1592年(明朝萬曆二十五年)倡議並帶頭捐資(據說他捐出了一年的俸祿)建塔,當地百姓為了紀念其功績,就把寶塔正式冠名為“舒公塔”。

“舒公塔”和“安樂塔”隔溪相望了520多年,至今古韻猶存

“舒公塔”和“安樂塔”隔溪相望了520多年,至今古韻猶存

相對而言,和它“隔溪相望”的“安樂塔”則要“古老”得多,始建於公元907年(五代吳越時期),據《餘杭縣誌》記載:“安樂塔,吳越王子築庵養痾於此而愈,故名安樂,今遺塔現存。”雖經千年風霜,如今的安樂塔仍風貌依然,古韻猶存,不失其安詳寧靜的氣質,它也是“餘杭塔山文化公園”的中心。

“舒公塔”和“安樂塔”隔溪相望了520多年,至今古韻猶存

《餘杭縣誌·山水》有這樣一段記載“《續縣誌》雲:苕溪,……去城東三里,形家言溪流峻直,溪南山向有塔,而溪北亦築塔雙峙,以鎖迅流。……”這裡溪北亦築塔,指的就是舒公塔,而溪南自然就是指安樂塔,認真開啟地圖並認真“測距”,二者的直線距離果然不足千米。餘杭的“雙塔聳秀”景觀,原來已經至少存在了520多年,真是令人歎為觀止啊。

“舒公塔”和“安樂塔”隔溪相望了520多年,至今古韻猶存

安樂塔位於安樂山之巔,塔高35。28米,底徑8。6米,是六面七層樓閣式磚塔,聽說內築150餘級登道,可拾級逐層盤旋而至塔頂。不過我當時沒有爬山,更沒有去嘗試攀登了。

“舒公塔”和“安樂塔”隔溪相望了520多年,至今古韻猶存

用航拍視角“模擬”其“窗外”的風景,大致如斯。穿過密密麻麻的住宅區,南湖全景竟然清晰躍入眼簾,估計很多杭州人都沒想到吧,原來餘杭區還有這麼多值得一遊的地方。

“舒公塔”和“安樂塔”隔溪相望了520多年,至今古韻猶存

舒公塔就位於長堤綠道一側,旁邊就是溪塔村的健身公園。塔高27。46米,基座5。7米見方,底層直徑3。9米見方,是四面七層樓閣式磚塔。據說最早的時候也可以登至五層,不過裡面的木製閣樓早就腐朽,現在是爬不上去的。

“舒公塔”和“安樂塔”隔溪相望了520多年,至今古韻猶存

(圖文作者:阿陸,謝絕轉載哦,歡迎關注收藏和點贊)

“舒公塔”和“安樂塔”隔溪相望了520多年,至今古韻猶存

東西兩個門洞都只有七、八十公分寬,高一米七八的樣子,所以身材魁梧的朋友得彎腰才能進去。四周到處是劃痕,稍微觀察了下,或許也曾經是年輕男女互相表白的地方,來這裡刻“到此一遊”的可能性不大。

“舒公塔”和“安樂塔”隔溪相望了520多年,至今古韻猶存

“舒公塔”和“安樂塔”隔溪相望了520多年,至今古韻猶存

抬頭仰望,塔內通透,採光還不錯,曾經用來搭閣樓的凸起結構儲存良好。讓我佩服的是還有人把字“畫”到了高處,不知是怎麼上去的。

“舒公塔”和“安樂塔”隔溪相望了520多年,至今古韻猶存

這對“姊妹塔”雖然看上去挺近,但其實正常的路程大約有2。6公里,還不算需要走盤山遊步道(去安樂塔)的距離,因此想一次性參觀完“雙塔”,還是挺“費”時間的。

“舒公塔”和“安樂塔”隔溪相望了520多年,至今古韻猶存

除了自駕,也可以選擇公共交通:

到舒公塔可以乘坐463路公交車到烏龍澗站下,距離兩百多米。

到安樂塔可以乘坐469路公交車到太平庵站下,距離一百多米,或463路、469路、477路到餘杭東門頭站下,距離兩百多米,不過要去登塔的話,記得還有一段上山的遊步道要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