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1963年韓國發現中文石碑,記載了韓國的恥辱,歌頌了皇太極的恩德

菜單

1963年韓國發現中文石碑,記載了韓國的恥辱,歌頌了皇太極的恩德

2022年2月7日,北京冬奧會正式開幕,但是在開幕式上我國朝鮮族同胞身著的朝鮮傳統服飾卻在韓國引發了軒然大波。

韓國網友們在網路上公開叫囂,

說咱們中國的漢服就是源自於韓國的“韓服”,甚至還在社交媒體上列舉出了他們蒐羅出來的那所謂的“證據”。

1963年韓國發現中文石碑,記載了韓國的恥辱,歌頌了皇太極的恩德

圖1

眾所周知,韓國的前身就是朝鮮,而朝鮮自周朝時期就一直都是我國的鄰國,到了明朝時期更是成為了我國的附屬國。

可進入到20世紀之後,韓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身為“發達國家”的韓國越來越看不起依舊處於“發展中國家”之列的中國,所以不少韓國人便開始刻意竄改歷史,將韓國形容成一個獨立且擁有悠久歷史的大國。

隨著“端午祭”、“泡菜”等事物的申遺成功,韓國近兩年對我國的文化入侵越來越嚴重。

這也讓許多韓國的年輕人,逐漸產生了一種極為錯誤的“民族自大”,這些青年堅定的認為“韓國是擁有5千年歷史的大國”、源自於四川的辣白菜是“韓國發明的”、“首爾的縣城都比上海好”,一種“萬物皆源自於韓國”的可笑歷史觀逐漸在韓國人的認知中定形。

1963年韓國發現中文石碑,記載了韓國的恥辱,歌頌了皇太極的恩德

圖2

但是,一塊在1963年被洪水衝出的中文石碑,卻響亮的給了韓國人一計“耳光”,史學專家說“這塊墓碑是大韓民國的恥辱”

但是即便如此,韓國依舊將這塊石碑妥善安置到了現在,這又是為什麼呢?

大清皇帝功德碑

1963年,漢城爆發了一場非常嚴重的洪災,洶湧的洪水衝倒了大量民宅,給當地政府造成了極大的財產損失。

但是,在工作人員組織善後工作時,一塊刻著大量漢字的石碑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這些人雖然不認識漢字,理解不了石碑上的文字內容,但是從這塊石碑的質地以及精良的製作工藝上去看,這塊石碑絕非凡品。

1963年韓國發現中文石碑,記載了韓國的恥辱,歌頌了皇太極的恩德

圖3

後來,當地的文物專家以及歷史學家趕到了現場,當看到石碑上的漢字時,他們判斷出了這塊石碑的真實身份。

它就是在1637年,朝鮮王朝奉清朝皇帝皇太極之命,特意修建的“

大清皇帝功德碑”

,而石碑上所刻的漢字則是在歌頌皇太極平定朝鮮並加以懷柔的“恩德”。

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由興兵伐明,並於一年後取得了薩爾滸之戰的勝利,將明朝遼東的大部分土地納為了己有。

雖然疆域的擴大讓努爾哈赤得到了大量的土地與資源,但是戰線的拉長也讓後金不得不面對明朝與朝鮮的雙面夾擊。

1963年韓國發現中文石碑,記載了韓國的恥辱,歌頌了皇太極的恩德

圖4

朝鮮自明永樂一朝之後,就一直都是明朝的屬國,兩國的關係也一直保持得非常融洽,說是“恩同父子、義則君臣”也毫不為過。

當努爾哈赤舉兵伐明後,朝鮮也曾出兵幫助明軍抵抗,而在取得遼東地區的控制權後,明朝守將毛文龍又利用後金軍隊不善水戰的特點,以朝鮮的皮島為據點,頻繁襲擾後金的大後方,讓後金軍隊十分苦惱。

此後,努爾哈赤曾要求朝鮮交出毛文龍,可朝鮮的態度極其強硬,並沒有順從努爾哈赤的“聖意”,此時的努爾哈赤意識到,朝鮮已經沒有任何可能歸順後金了,有必要讓這些高麗人見識一下八旗鐵騎的彎刀了。

1963年韓國發現中文石碑,記載了韓國的恥辱,歌頌了皇太極的恩德

圖5

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取而代之的皇太極繼承了父親的對朝態度,他也將朝鮮視為必須除掉得“爛瘡”。

恰巧,在3年之前,朝鮮境內爆發了一場政變導致朝鮮的時局非常動盪,當時的朝鮮國王李琿,被他的侄子綾陽君李倧廢黜,歷史上將這場政變稱之為“仁祖反正”。

“仁祖反正”後,李倧統治下的朝鮮逐步斷絕了與後金的往來

,甚至貴為一國君主的李倧還曾揚言要“北上親征”幫助天朝(大明)剷除後金的亂臣賊子。

新王李倧的這種對大明一邊倒的外交政策讓朝鮮與後金的關係迅速決裂,而外交關係上的決裂也給了皇太極向朝鮮用兵的理由。

1963年韓國發現中文石碑,記載了韓國的恥辱,歌頌了皇太極的恩德

圖6

1627年,金國新汗皇太極命貝勒阿敏率兵征伐朝鮮,金兵勢如摧枯,逃至江華島避難的李倧不久即遣使金營請和。

雙方很快在江華島和平壤兩地告天盟誓,約為“兄弟之國”,金為兄,朝鮮為弟。

從此以後,朝鮮成為了後金的附屬國,並且需要為後金伐明提供軍糧、兵船以及金錢上的幫助。

1963年,皇太極在盛京(今天的瀋陽)稱帝,將國號改為“大清”。

但是,在皇太極的稱帝大典上,朝鮮信使羅德憲與回答使李廓拒絕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的君臣大禮,朝鮮國王李倧也拒絕承認“大清國”以及其“皇帝”的合法性。

1963年韓國發現中文石碑,記載了韓國的恥辱,歌頌了皇太極的恩德

圖7 影視形象朝鮮王

這使得皇太極極為惱怒,所以在那一年的冬天,“大清國”以10萬大軍遠征朝鮮,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丙子胡亂”。

“丙子胡亂”讓高麗人又一次見識到了八旗鐵騎的彪悍,

皇太極的軍隊挾雷霆之勢席捲而東,僅僅只用了1個月的時間,就連克朝鮮數座關隘,並於正月二十三攻入朝鮮首府——漢城

當時,李倧匆匆去邠分朝,自己帶領王世子以及一部分大臣前往漢城南面的南漢山城固守,另一部分大臣及嬪妃等前往江華島避險。

清軍在圍困南漢山城之時,擊潰朝鮮諸道勤王援兵,並分遣九王多爾袞率所部造船,動用紅衣大炮首陷江華島,俘虜大臣宮嬪百餘人。

1963年韓國發現中文石碑,記載了韓國的恥辱,歌頌了皇太極的恩德

圖8

最終,在皇太極的兵威之下,朝鮮國王李倧向後金請降,清朝也順勢向朝鮮提出了接受投降的十個條件,而這也就是日後三田渡碑碑文中所謂的“十行昭回”。

崇德二年正月三十,皇太極在漢江南岸的三田渡,接受了朝鮮國王李倧的“三跪九拜”之禮,並繳呈明朝所頒封印。

這也標誌著,朝鮮正式臣服於大清國,去明朝年號,奉大清為正朔

1637年,戰略目的達到的皇太極班師回朝了,但是他們並不是空著手回家的,而是將朝鮮王的世子以及大臣之子當做人質,一同帶回了盛京。

1963年韓國發現中文石碑,記載了韓國的恥辱,歌頌了皇太極的恩德

圖9 影視劇片段

皇太極回去沒多久,就向朝鮮王朝提出了在當時受降的地方豎立石碑以作紀念的要求,

李倧自然不敢再忤逆皇太極的旨意,迅速就將在三田渡建造“歌功頌德碑”的工作提上了日程。

一開始,朝鮮的大臣們極力反對為皇太極立頌德碑,可是身為君主的李倧卻堅持立碑。

他可真是讓八旗鐵騎給打怕了,

力排眾議,著張維、李慶全、趙希逸、李景奭四位大臣主持碑文的撰寫工作。

雖然國王極力主張立碑,但是這些對後金暴虐行徑頗為不滿的臣子們,仍然對皇太極心懷芥蒂,所以他們就在碑文的撰寫上動了歪腦筋。

1637年,李景奭完成了“頌德碑”最初的碑文底稿,在這份底稿中,李景奭直接從1637年的戰事寫起。

1963年韓國發現中文石碑,記載了韓國的恥辱,歌頌了皇太極的恩德

圖10

對於十年前朝鮮與後金告天盟誓一事隻字未提,

如此一來就彰顯出了“丙子胡亂”是皇太極主動挑撥的不仁之戰,將朝鮮刻畫成了一個無辜、卑微、受蠻夷欺凌的形象。

當這份定稿交到清廷的手上時,這些大臣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端倪,隨即嚴厲呵斥朝鮮修改碑文。

後來,

李景奭又增加了“小邦之獲罪上國久矣”等約214字,將朝鮮敗盟之故事以及“丙子胡亂”的主要責任全部闡明。

1639年,應清朝的要求,朝鮮將“大清皇帝功德碑”矗立在了三田渡。“功德碑”為灰色,通高523釐米由額、身、座三部分組成。

碑首呈長方形高95釐米前後各雕有兩條盤龍雙爪奪珠左側龍張吻怒目右側龍則閉口。碑身高324釐米寬147釐米厚39釐米後面為漢字碑文。

1963年韓國發現中文石碑,記載了韓國的恥辱,歌頌了皇太極的恩德

圖11

前部分追述丁卯年之事中間部分敘述清與朝鮮的關係後部分介紹了建碑原委和頌讚帝業長久的詩文有文有銘。碑文簡練順理成章。

左側為滿文右側為蒙文滿文橫書大清皇帝功德碑碑文,行款直寫自左向右共940字,計20行最長72字蒙文與滿文書法相同。

龍身下為龜趺碑座高104釐米、寬360釐米、長257釐米。

石碑幾經埋沒,最終被妥善處置

“頌德碑”的建立標誌著朝鮮王朝臣服於大清,

而在此後的二百多年的時間裡,朝鮮也一直遵守著作為附屬國的本分,年年向清朝進貢歲幣

,直到甲午海戰的爆發,朝鮮與大清的宗藩關係才徹底斷絕。

1963年韓國發現中文石碑,記載了韓國的恥辱,歌頌了皇太極的恩德

圖12

1894年,朝鮮東學黨起義,起義大軍勢如破竹將朝鮮官軍打得丟盔卸甲,朝鮮王廷迫不得已向清朝祈求援兵。

而與此同時,明治維新過後的日本一直都在為找不到合適理由與中國開戰而發愁。

如今,

清廷為了幫助朝鮮鎮壓農民起義派出了援兵,日本也藉機以“保護僑民”為藉口向朝鮮派出了軍隊

隨後本來僅僅是一場鎮壓農民起義的援助戰爭,愣是被日本攪合成了大清王朝與日本兩國之間的武裝衝突。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伊始,朝鮮就站在了日本的一邊,同時宣佈不再對清廷朝貢。

1963年韓國發現中文石碑,記載了韓國的恥辱,歌頌了皇太極的恩德

圖13

戰爭後期,清廷已經被日本人打得丟盔卸甲,就連有著赫赫威名的北洋水師也被日本海軍打得全軍覆沒,看到此景的朝鮮徹底放棄了對清廷的希望。

隨即日本便藉此機會將樸泳孝等主張反清獨立的開化黨人扶持上臺,中朝的宗藩關係也就此徹底斷絕。

開化黨上臺後,立刻開始了對中朝宗藩關係遺存的全面清算,而“大清皇帝功德碑”就是在這段時期被勒令推入了漢江之中。

20世紀初,深埋大地之下的“頌德碑”被日本殖民政府挖掘了出來,並且重新豎立起來。

可到了1956年,韓國文教部長以“此碑是民族恥辱的象徵”為由,再一次將“頌德碑”埋入了地下。

1963年韓國發現中文石碑,記載了韓國的恥辱,歌頌了皇太極的恩德

圖14

1963年,漢城遭遇了多年不遇的洪災,大洪水恰巧將深埋地下的“頌德碑”衝了出來,韓國政府認為這塊石碑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

同時也是大韓民族恥辱的象徵,所以便將此碑指定為“第101號史蹟”保護了起來,以警醒後人勿忘國恥。

1983年,韓國總統為了讓韓國的年輕人瞭解這段屈辱的歷史,隨即便將這塊石碑轉移到了松坡區石村洞289-3號。

相比於此前的位置,這裡的人流更為密集,為了能夠得到民眾的重視,韓國政府還特意在在該碑周圍建立公園。

2007年,即仁祖國王向皇太極投降370週年之際,一個姓樸的韓國民族主義者,

用紅色油漆在“頌德碑”的正面與反面塗上了大大的塗鴉。

1963年韓國發現中文石碑,記載了韓國的恥辱,歌頌了皇太極的恩德

圖15

因為他認為韓國政府不應該在如此引人注目的地方豎立這種寫滿屈辱的石碑。

當年2月末,韓國警方將其抓捕歸案。

四個月之後,“大清皇帝的功德碑”被修復完成。

如今,這塊“大清皇帝功德碑”被韓國政府移到了首爾松坡區蠶室洞47號石村湖西湖坡東北方向的綠地上,在這塊石碑不遠處就是有著“世界最大室內主題公園”的“樂天世界”。

雖然被放置在了首爾的黃金地段,但在民族獨立觀念異常強烈的韓國,很多知道此碑尚存的人,仍舊視之為韓民族之歷史恥辱,所以“

大清皇帝功德碑

”未來將何去何從,誰也無法給出定論。

1963年韓國發現中文石碑,記載了韓國的恥辱,歌頌了皇太極的恩德

圖16

結語:

否認歷史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忘卻本國的歷史更是整個民族的悲哀。

韓國的民眾現在已經在這種錯誤的歷史觀中逐漸走向沒落,關於他們的歷史他們會津津樂道,

而對於他們曾經在歷史上的傷痛與屈辱,他們卻隻字不提。

在韓國,他們的民眾甚至覺得自己國家版圖比中國還要大,看看韓國自己的出版的世界地圖就知道了,整個朝鮮半島幾乎佔據了整幅地圖的三分之一。

1963年韓國發現中文石碑,記載了韓國的恥辱,歌頌了皇太極的恩德

圖17

記得,曾經在美版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把中國文化的影響從韓國文化中去掉,韓國文化還會剩下什麼?”。

其中一條外國網友給予的客觀評價令我印象深刻,他說:

“在中國文化傳入韓國之前,他們沒有文字系統,只有口語,雖然現代韓語從英語中大量借用了幾十年的新詞彙,但仍有60%的詞彙是漢語詞彙。事實上,幾千年來韓國一直以‘小中國’自稱並引以為傲,他們的傳統文化諸如建築、宗教、服飾等幾乎都是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翻版,除去中國的影響,他們自己將所剩無幾。”

對於他的評價,大家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