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放了5、6年的白茶黴味很重,是怎麼回事?不是說能越陳越香嗎?

菜單

放了5、6年的白茶黴味很重,是怎麼回事?不是說能越陳越香嗎?

放了5、6年的白茶黴味很重,是怎麼回事?不是說能越陳越香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春天是雨紛紛的季節。

好在倉庫裡的抽溼機,是24小時不停歇的,儲水箱時不時就要拿去倒掉。

因為有了這個偉大發明,我們的白茶不管在什麼季節,都能安穩度過。

太姥山上,一片綠意蔥蘢。

每年春茶季,都給我們兩個工作狂帶來了一段忙裡偷閒的時光。

至少能在春意盎然的時候,看看外頭的美景。

不太平坦的路段,積起一個個小坑,踩上去,吧唧吧唧,惹人上躥下跳。

放了5、6年的白茶黴味很重,是怎麼回事?不是說能越陳越香嗎?

回想起,李麻花去年在這兒摔過一跤,屁股疼了好幾天。

好在是泥土,不是城市裡的水泥地。

溼潤的綠,輕輕搖搖的,帶著青石磚上的跫音和清淡的香氣。

這香氣,來自茶園裡,那些生長旺盛的白茶樹。

到茶園裡走上一遭,滿身都是香噴噴的,白牡丹的花香,清新雅緻,也讓我們倆當了回“香美人”。

一旁的李大小姐隨即詩性大發,念道: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呃,接下來是什麼來著?”

這個ABC,古詩詞還停留在小學生水平。

不理她,轉身採茶去了。

放了5、6年的白茶黴味很重,是怎麼回事?不是說能越陳越香嗎?

《2》

和陸游的許多個春天一樣,這個春天,對大多數人來說有些艱難。

光從存茶這件事上,就能看出。

前幾天,有位茶友給我們發訊息,問,“

我存了5、6年的白茶,怎麼出黴味了?

“不是說白茶能越陳越香嗎?按照這麼下去,10年陳的老白茶得‘臭’成什麼樣了?”

此話差矣!

很多人都知道,白茶能夠越陳越香,還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美譽。

放了5、6年的白茶黴味很重,是怎麼回事?不是說能越陳越香嗎?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白茶的陳化是需要前提的。

首先,

需要有好的品質,產區好、工藝好,含水量達標。

其次,

還必須有好的倉儲,做到密封、乾燥、避光、陰涼、無異味。

有了這些條件,才得以支撐白茶的良好陳化。

當然,許多茶友並不知曉這一情況,只知道白茶能久存,存成老白茶好。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硬傷。

遇人不淑,盲目相信了某位茶掌櫃的話,買回了含水量超標的白茶。

放了5、6年的白茶黴味很重,是怎麼回事?不是說能越陳越香嗎?

剛開始,因為白茶體內的水分含量高,所以花香很足,湯水也很潤。

被“假象”所迷惑,於是大量囤茶,打算收藏起來。

這一存,就是好幾年。

期間也很少開啟來檢查,只覺得白茶會自己陳化,不需要太多操心。

但事實是,那些多餘的水汽就是定時炸彈,和茶葉長時間呆在一起,容易讓茶變質變味,發酸發黴。

於是大家就會發現,當初香氣滋味都不錯的白茶,如今卻變得面目全非。

可不要小看發黴的威力,那是會生成有害細菌的。

由此可見,水分的力量是巨大的,足夠讓一款好好的白茶,變成一塊長毛的豆腐。

放了5、6年的白茶黴味很重,是怎麼回事?不是說能越陳越香嗎?

《3》

白茶和水,註定是一對冤家。

鮮葉從採摘下來以後,到正式進入製作環節,就要和體內多餘的水分說再見了。

白茶的工藝簡樸,主要分為兩步,萎凋和乾燥。

不管是哪一步,都是為了把茶葉做幹,讓水分順利地離開茶葉細胞。

因此,白茶排斥水分,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含水量超標的白茶,在加工的時候就沒有被認真對待,粗製濫造。

隨便烘一烘,或者是乾脆沒有烘乾,只曬乾了就上市。

一曬到底的白茶,含水量當然達不到標準,也當然會發黴。

不發黴,才奇了怪了。

放了5、6年的白茶黴味很重,是怎麼回事?不是說能越陳越香嗎?

除了本身品質的原因外,白茶發黴還和儲存有關。

尤其是在南方地區,空氣中超額的溼氣,很容易讓白茶受潮。

倘若存茶的時候,沒有密封,成天讓白茶暴露在空氣裡,吸收水汽。

又或者是,把白茶存在紫砂罐、陶瓷罐、鐵罐這種密封性有限、防潮性不佳的容器裡。

那麼,再幹燥、再優秀的茶葉,也抵不住這般迫害。

不出幾個月,就跑氣受潮,生出酸味、巧克力味、煙味等怪味了。

再繼續下去,發黴是必然的結局。

所以,我們便費盡心思,給白茶創造幹度極佳的儲存環境,營造一個常溫、乾燥的儲存空間。

放了5、6年的白茶黴味很重,是怎麼回事?不是說能越陳越香嗎?

比如,一個標準化的倉庫,常年需要開啟空調和抽溼機,保持室內恆溫恆溼。

最佳的溫度,是在25℃左右,最佳的溼度則是在45%以下。

又比如,放置白茶的時候,要離牆離地。

按照福鼎當地的標準,倉庫的地板上要鋪一層高約十公分的木板,讓存茶的紙箱放在上面。

和牆壁、地面保持一定的距離,茶葉很難接觸到水汽,也就減少了變質的風險。

再比如,儲存白茶要做好密封,用三層包裝法,將茶葉層層包裹起來。

從內到外,一層鋁袋、一層食品級塑膠袋、一層標準五層厚的瓦楞紙箱。

村姑陳提倡的“三層包裝法”,是業內目前最穩妥的存白茶方法,沒有之一。

放了5、6年的白茶黴味很重,是怎麼回事?不是說能越陳越香嗎?

《4》

做白茶,是為了“去水”。

存白茶,是為了“防水”。

兩者都證明了,白茶和水汽八字不合,水分太多隻會讓茶葉受潮、發酵、發黴、長毛……

從香噴噴的白茶,變成人見人嫌的“臭豆腐”。

所以,這也從側面回答了一些茶友的問題。

白茶要時不時開啟透氣嗎?白茶要拿出來曬太陽嗎?太密封白茶會不會被悶壞?……

只要白茶夠乾燥,儲存條件夠好,這些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當然,還是有很多我行我素的朋友,堅持用紫砂罐存白茶,堅持給白茶透氣。

於是乎,白茶漸漸發酵,生出了一些奇怪的,本不該有的味道。

比如巧克力味,比如酸梅味,比如煙味、倉味,比如……

放了5、6年的白茶黴味很重,是怎麼回事?不是說能越陳越香嗎?

不過,這些味道經過某些人的美化,演變成了高階老白茶才有的味道。

巧克力味,成了頂級老銀針的象徵;酸梅味,成了壽眉餅的特殊風味;煙味、倉味,成為了陳香的一個變種。

把臭的說成香的,也真是難為了那些人的想象力。

老白茶品質到底如何,靠聞還不夠,還得靠喝。

優質的老白茶,湯水醇厚甘甜,稠滑細嫩,豐腴飽滿,漿感很足。

如果你發現你的巧克力味銀針、酸梅味壽眉,湯水很薄很淡,像是在喝白開水一樣,沒有內容。

那麼,大機率是白茶被存壞了,變質了,而不是所謂的“特殊風味”。

很多時候,面對那些被存壞的白茶,還是心有不甘。

明明當初品質那麼出眾,如果有好的儲存,那將會是如何地湯水稠滑,香氣馥郁,鮮爽氣十足。

只可惜,沒有遇到好的主人。

放了5、6年的白茶黴味很重,是怎麼回事?不是說能越陳越香嗎?

《5》

被存壞的白茶,有輕症,也有重症。

初級階段是跑氣,茶香減弱,湯水變薄。

而當水汽愈加猖狂,白茶便離發黴越來越近。

五六年的老白茶,本應該是最好的年華。

卻因為無處不在的水汽,斷送了自己的未來,成為了劣質茶。

據觀察,外面大多數的老白茶,也是帶黴味的居多,帶乾淨清爽味道的少。

更誇張的情況是,隔著袋子,都能聞到渾濁的味道。

很難想象,這些老白茶將會銷往何處,落進誰的肚子裡。

如果是自己存的,那就更揪心了。

付出了時間和精力,發黴了,到底是喝還是不喝?

理性想來,不該猶豫,當然是扔掉。

茶葉有價,健康無價,就當是教訓,吃一塹長一智了!

更多關於白茶的知識

國標允許白茶出現紅張,為什麼有紅色的老白茶,還是做舊老白茶?

二十年陳的老白茶,沒有藥香,那這個年份的白茶是正常老白茶嗎?

無論新白茶,還是老白茶,請問白茶的毫香就是棗香嗎?

新人買白茶,選新白茶還是老白茶?什麼價格的白茶才能放心收藏?

奇怪,明明是老白茶,為什麼香氣越存越弱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