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菜單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濟南的老街舊巷,蘊藏著濟南老城數百年來的記憶,可謂是街街有傳說、巷巷有故事。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晴天的鞭指巷,藍天白雲,灰磚白牆,行人騎車從南到北

儘管鞭指巷不過是泉城路北的一條小巷,但是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南有嚶園舊址,北有陳冕狀元府,兩座古建築渲染出鞭指巷的歷史氣息

究竟裡面藏著什麼寶貝?聽泉小娃給大家一一道來。

乾隆鞭指永定名

鞭指巷位於老城區西門附近,向西距五龍潭公園不足一里,向東穿過兩個街區便是濟南“美食聖地”芙蓉街,北接雙忠祠街,南倚泉城路商業街。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鞭指巷街上的歷史建築都被登記在冊,得到文物單位的保護

鞭指巷的名稱很有趣味。上溯明代都察院都御使劉都憲,名曰

清康熙年間,因巷內有多家經營鞭子、韁繩、鞍子等皮製品手工作坊,人稱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沿老街邊上張貼著”仁義禮智信“等文字,宣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清乾隆年間,乾隆南遊濟南府,突然停馬駐巷鞭指南北,近臣

狀元及第有二君

鞭指巷中有一副對聯,上聯詩文書畫有真意,下聯翰墨丹青無俗情,橫批晴耕雨讀。該聯用詞精妙,令人驚歎。

細細品讀,腦海中浮現出一位勤奮好學的仕子形象。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灰瓦出簷,黑金大門。開啟門,彷彿一位彬彬有禮的少年郎出來,走向狀元之路

這裡的仕子是指元代淳祐二年左榜狀元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泰昌運辰,關友聲所築商號嚶園的舊址,晴朗天空下,煥發著灰磚白牆的魅力

現在鞭指巷僅存一處狀元府,又稱

狀元府是濟南老城裡一處遺存最好的、獨具特色的古建築,它恢宏高深,氣度非凡,集磚、石、木雕於一體,雕刻精湛,佈局方式為老濟南四合院佈局。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牆壁上掛著陳冕狀元府的標識牌,開啟手機掃描二維碼,便能聆聽陳冕狀元府背後的故事

如今,狀元府已被納入濟南歷史建築名錄,受到了相關部門的悉心保護。

泰運昌辰屬關君

從狀元府出發,沿鞭指巷南行至巷南頭,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西方建築中的圓拱與中國傳統建築的灰磚砌築相互融合,實現東西方文化的統一

泰運昌辰四個大字由近代書畫家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泰運昌辰四個大字筆觸老道,雕刻遒勁有力,十分氣派

泰運昌辰現存舊址保留了建築外觀的形象特徵,屋頂挑出的灰瓦花脊,拱券形態的門洞猶如新建,

浪漫花香醉人心

沿雙忠祠街東頭(即鞭指巷北頭)南行,有幾處主題小館沿街分佈。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鞭指巷自南向北望去,沿街商鋪高高低低分佈,行人零星走過,顯示出一派安靜街景

其中兩層重簷小樓為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街頭轉角處,行人落腳,明湖家常菜是食客不可錯過的用餐選擇

菜品做成,擺到餐桌上,魚香氣味頓時香飄萬里。

沿鞭指巷與將軍廟街交叉口西行,有一處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靜謐、精緻、多樣,形容詩人的小屋最合適不過

詩人的小屋創始人豬小樂,本名胥茂源,是一位自由插畫師,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個畫畫的”。

大學時到沂蒙山寫生時學到的藤編給他帶來了關注度,大學畢業後,開始自由創業,創辦詩人的小屋。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小屋內的牆壁上掛滿詩人的繪畫作品,雖小但精緻,在光影下綻放出獨有的光芒

在這裡可以學習畫水彩、油畫、木板畫,也可以做手工、花藝插花、體驗老手藝藤編,還可以來看書、喝茶。

小屋雖小,因有詩人的眾多興趣和好友,而變得大了起來。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小屋用屏斷隔開,於外可以欣賞作品,於內是詩人的工作空間

沿鞭指巷再往南行,身旁不覺傳來一絲花香。走進去看,原來是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灰瓦簷,白木門,醒目的標牌顯示出花店名為花語心香

花店主人待客熱情,店內常有好友停駐畫水彩畫,筆觸一動,紙上生出活潑形象的畫兒。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承載五百年曆史,每一步都秒出復古大片的寶藏街!

△//店內展示著遊客的繪畫作品,畫作清新別緻,與花店氛圍十分契合

店內花香氣味瀰漫,月季花、百合花、玫瑰花散發著美妙的氣味,相互融合,匯成一種動人的香味。

撰文:阿C

攝影:邵凱、陳澤震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