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菜單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王維·《畫》

王維的這首詩題目是畫,描寫的卻是畫中的山水花鳥。前兩句從色彩和聲音出發, 描寫畫中的山色分明與流水無聲;後兩句描述畫面中永不凋零的花卉和不怕人的鳥兒。短短四句詩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畫卷,全詩對仗工整,節奏清晰,韻味十足,讀來朗朗上口。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王維的這首詩,既是一首山水詩,又是一幅山水畫。在唐代詩人中,王維是山水詩的傑出代表。他在山水詩歌的創作中將繪畫的技法運用到其中,他以畫家的眼光來描繪山水風光,詩意清新淡雅,意境悠遠。在他的詩歌作品創作中,他能更細緻地感受、把握自然界美妙的景色,這體現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讀王維的詩,如同欣賞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彷彿讓人置身於這詩情畫意中。宋代大文豪兼畫家蘇軾讀了王維的詩並欣賞了王維的畫後,曾評價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摩詰是王維的字,這既是蘇軾對王維詩畫風格的總結,又是一種讚譽。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王維畫像)

王維山水詩追求一種空靈的意境,詩情和畫意的互相滲透。他把繪畫的技法運用到山水詩創作中,他以一個畫家的視角出發,對於山水的描繪顯得更加形象生動。

讀王維的詩句,往往眼前會浮現出一幀幀優美的山水圖畫,在詩人的筆下,這圖卷展現出的是山水的幽深、靜寂、精緻。

如《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如水的月光灑在松林,松林間的清冽泉水,潺潺流瀉在山石之上,泉水在月光的輝映下,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閃閃發光。讀到這樣的詩句,眼前就是一幅幽清明淨的松林月光圖卷。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再如《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中的“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詩人描寫的是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蒼翠的青山、緩緩流淌的秋水。

詩人選取的季節和時間,充滿濃濃的秋意。秋天的遠山極富色彩感染力,潺潺的秋水呈現出流動美。畫面有聲有色,動靜結合,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和諧幽靜而又富有生機的山水畫卷。

王維的山水詩主要是對自然山水幽靜美進行描寫,他的山水詩在對山水藝術美的創造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善於在詩中構圖、著色、講究動靜結合,善於將詩情與畫意融合在一起來表達景物的幽靜美。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王維《青溪》·詩意圖)

提到王維的山水詩,他的《青溪》這首詩可以說極具代表性,不管是構圖還是著色,詩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精美的畫面,所有的詩句結合起來,就是一幅有機的青溪山水圖卷:

你看,那溪流隨山勢蜿蜒盤旋,河床上鋪滿亂石,溪流在山澗自由歡快地奔騰著,溪流穿過靜謐的松林,松林間頓時傳來潺潺的流水聲,這聲音打破了樹林的靜寂;水面微波粼粼,各種水生植物隨波漂流;溪邊的巨石上,坐著一位老翁,他在悠閒自在地垂釣。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王維《青溪》·詩意圖)

王維的山水詩《青溪》,詩句自然清淡,繪聲繪色,靜中有動,節奏舒緩,韻律諧美,讀來回味無窮。原詩如下: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

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王維退隱之後選擇居輞川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作為居所。青溪,一條普通的山間小溪,在終南山輞川的山腳下流淌著,詩人愛極了這裡的山山水水,一有時間他就來到青溪。

溪水沿著河谷流淌,詩人則沿著水流的方向在岸邊閒庭信步,他隨波逐流,追逐的是溪水的活力。山間的溪水清澈而透亮,流速緩慢但聲音清脆。幽靜的青山因為有了溪水的潺潺聲而變得靈動歡快。

青溪水隨著山勢蜿蜒綿亙,流過鋪滿亂石的山澗,流過鬱鬱蔥蔥的樹林,青溪水百轉千回,經過的路途,卻不足百里。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詩意圖)

王維筆下的青溪水線條明晰,他利用線條來勾勒溪水,透過線條的變化讓青溪水呈現出一種獨特的一氣呵成的整體美。

詩開頭四句,是詩人對青溪山水的一個整體上的構圖。接著採用空間轉化的寫法,詩人移形換步,順流而下,隨著映入眼簾的變化著的景物,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青溪水各具特色的畫面。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王維畫像)

當青溪水在山間亂石中穿過時,水勢湍急,潺潺的溪流聲忽然變成了一片喧譁。“喧”字造成了強烈的聲感,給人以如聞其聲的感受。當它流經松林中的平地時,這同一條青溪卻又顯得那麼嫻靜、安謐,幾乎沒有一點聲息。

澄碧的溪水與兩岸鬱鬱蔥蔥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調特別幽深、和諧。溪水的聲音和樹林的靜謐,這一動一靜,使人讀後就像是聽到了溪水撞擊亂石的聲音,看到那蒼翠的樹林。聲響與景物的結合,使青溪更加寧靜秀麗,這樣的美景不禁讓人陶醉其間,流連忘返。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聲音和景物的有機結合,相得益彰,也是王維心靈世界的外化。這兩句,表現了青溪幽美清新的環境和在所描寫的景物中所表現出的色彩。

冷和靜在感覺上互相溝通,詩人以靜的感受來表達對松聲的印象。而在這一動一靜中,詩人又以動襯靜,聲色相通,極富畫面的意境美。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青溪水的喧鬧和松林的寂靜,呈現出不一樣的姿態。在無邊的秋色中,一場秋雨讓自然景象更加清新,山明樹淨,皓月當空。此時清澈的溪水緩緩流過山石,靜態的景物隨著溪水的流動也呈現出隨波舞動的美妙姿態。

澄澈的溪水與河床的石頭,動態的流水與靜態的山石,在石頭的映襯下,溪水愈發清澈可愛。在這幅圖畫中。

如果只有單純的景物的話,感覺缺少了一份生機,而詩人給這畫面加上潺潺流淌的小溪,這點睛之筆,讓視覺、聽覺瞬間融為一體,從而營造出有聲有色的動人畫面。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詩人以景物的特點表達內心的感悟。這種表達方式也是一種託物言志,用景物呈現出來的特點與聲響表達內心無法言說的感覺,具體形象,更加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營造出聲情並茂,引人聯想的意境美。

當青溪緩緩流出松林,進入開闊地帶後,又是另一番景象:菱葉、荇菜等水生植物漂浮在青溪水面上,水面一片碧綠,流水經過處,微波盪漾,搖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像一面鏡子一樣明淨澄澈,岸邊淺水中的蘆花、葦葉,倒映水中,畫面天然生色,美不勝收。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王維的這首詩不僅注重畫面的佈局構成,也講究色彩的鋪設和點染,透過色彩的搭配來表達詩人的情感。

色彩的運用使得青溪水具有色彩的美感,他用詩歌的語言勾勒出了具有不同色彩畫面的青溪美景圖畫。

色彩是表現詩歌形式美的重要方面,王維對自然景物色彩的感受特別敏銳,他擅長以色彩的感染力來帶動詩歌的畫面美。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在這兩句中,還有一個特別明顯的描繪手法,那就是動靜結合。“漾漾”是水波盪漾的動感形態,“澄澄”又是形容水面靜止的靜態美,這一動一靜,極為傳神。詩人筆下的青溪,既喧鬧,又沉靜,既活潑,又安詳,既幽深,又素淨。

從不斷的流動變化中,詩人也是步履不停,詩人猶如一位攝影家一樣,在漫步溪邊的同時,他手中的攝像機也記錄下了青溪水的每一幅值得抓取的畫面。

青溪水一幀幀盎然的畫面被詩人及時地捕捉了下來,並以詩歌的形式表現出來,從而讓畫面呈現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這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正是王維詩句中彰顯出來的畫面美,人們在如詩如畫、美輪美奐的情境中能感受更豐富的情感。

“漾漾”和“澄澄”,正是詩人王維抓住隱逸生活中感受到的青溪水的細節加以描繪,詩人閒逸的心情與幽靜的環境相融合,人與景融為一體,增強了詩歌的意境。

誠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維也正是從青溪素淡的天然景緻中,發現了與他那恬淡的心境、閒逸的情趣高度和諧一致的境界。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意境之所以感人,是因為詩句中包含了詩人要表達的情感。以景託情是王維詩歌的一個重要藝術手法,以自然之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透過對山水自然景物的描寫來寄託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

當自然景物被反映在詩歌中時,它就不是單一的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而是一種藝術語言,這種藝術語言是詩人情感的表達。

王維以景託情,以詩歌的藝術再現青溪的美,透過對青溪的描寫來表達詩人的人格美,從而創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這不正是對“一切景語皆情語”的最好詮釋嗎?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王維善於描寫靜的景物,在內心平靜中,在山谷幽靜中時刻都感受到生命的顫動。只有有了青溪水這種清脆的生靈,寄情山水的樂趣才體現得更加完美。

青溪只不過是輞川一條普通的溪水而已,在我們看來,它並沒有什麼別緻的地方。可是為什麼在王維的眼中,會具有如此的魅力呢?

“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詩人在這兩句中道出了他鐘情於青溪的原因,因為這淡雅素淨的青溪水正是詩人的寫照,以青溪水的淡泊來印證自己的人格,此刻詩人的心境與自然景物的物境早已融合為一了。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最後,詩人暗用了東漢嚴子陵垂釣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隱居青溪來作為自己的歸宿了。嚴光是東漢初年的著名隱士,他秉性清高,學識淵博,劉秀曾多次邀請嚴光輔佐自己治理朝政,但他拒絕了劉秀的徵召,甘願做一個隱士。

相傳他退隱之後,選擇山清水秀的桐廬富春山作為隱居之地。平時嚴光就在田間地頭耕作,農閒時節就在富春江上垂釣。

嚴光淡泊名利,從不以曾經的恩寵為榮。後人很欣賞嚴光的品性,也非常尊崇嚴光泊名利的高風亮節,將他在富春江的垂釣處命名為“嚴子陵釣臺”。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王維在詩歌的結尾引用東漢嚴光的故事,除了對自身隱逸身份的認同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表達對青溪山水的鐘愛之情。這是詩人對青溪發自內心的喜愛,更是詩人發自內心的淡泊心境的體現。

王維的這首詩中,青溪山水有著自然、清淡、素雅的風貌,詩人借景抒情,但寫景與抒情都是自然而然,不是刻意為之,所以詩歌呈現出來的畫面才是這樣自然流暢。

王維的《青溪》,詩歌的韻味雋永醇厚,詩歌的畫面清新自然,詩與畫的完美融合,在平淡中又增添了幾分韻致。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讀了王維的這首《青溪》詩後,才明白蘇軾此言不虛

王維的《青溪》,在對自然山水的描寫中飽含著深情, 詩人描繪了了許多生動的畫面,他將畫的結構和美感融入到詩歌創作當中,使詩歌的層次分明,遠近相宜,動靜相兼。詩人把畫面美詩歌美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清新柔美的青溪美景畫,給人帶來藝術的美的享受。

王維在《畫》中說“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他以畫家的藝術審美來描繪山水風光,他以詩人的藝術手法描摹山水風光。

而王維的這首《青溪》,山有色,水有聲,在詩人繪聲繪色地描寫中,詩人有情,山水有情,這正是對蘇軾那句“詩中有畫”的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