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老董關於九嵕山的回憶

菜單

老董關於九嵕山的回憶

老董關於九嵕山的回憶

壯美昭陵文化藝術平臺

| 文學 | 書畫| 攝影 | 朗誦 |音樂|

| 第 1653  期 |

老董關於九嵕山的回憶

關於九嵕山的回憶

文/老董

離開煙霞已經好多年了,但是從未想過寫點東西,去回憶自己在煙霞生活的那段歲月。今天看到一個朋友,寫了自己關於故鄉的兒時回憶,我不由有所觸動,覺得自己應該為故鄉九嵕山,寫出一段文字,緬懷自己曾經的童年歲月。

我的家是在禮泉縣煙霞鎮北邊的一個村子,距離煙霞鎮街道大概有三公里左右。村子的北面,就是有名的九嵕山,高大巍峨,山峰直插雲霄,曾經是我心目中的聖山。在一個八九歲的孩子眼中,他的目光所及,就是村子南邊的煙霞鎮和村子北邊的九嵕山。記得小時候,我曾經許多次沿著梯子,爬到我家屋頂,痴痴的朝山上極目遠遠眺,想看清楚那山上到底有什麼。可是除了看到九嵕山高大的身影,灰色的山坡之外,再也看不到別的景色。黃土高原的山上,總是光禿禿的,特別是冬天,一片蕭瑟荒涼之景。可是我對這樣的眺望,總是樂此不疲。經常在腦海裡幻想,山的那一邊,到底有什麼。曾經帶著這個問題去問母親,母親很鄭重的告訴我,山的那邊有狼,平時不要爬到樓上去看山,被狼看到晚上會來被窩吃你的。這個令人恐懼的警告,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後來,我才慢慢了解到,九嵕山的山坡上有人居住,山的另一邊也有人居住。他們和我一樣,都是煙霞鎮的人。他們平時也種小麥玉米蘋果,他們的一日三餐和我也是一樣,早上稀飯中午面。他們和我一樣,也是說正宗的關中方言。到了初中之後,我跟村裡的朋友們,第一次爬到山上,才看到真正的瞭解了這座山。

老董關於九嵕山的回憶

九嵕山是關中平原的一座名山,也是黃土高原與關中平原在禮泉縣的分界線。翻過了九嵕山,才是真正的踏上了黃土高原。關中平原上的咸陽市,名字的來源是與九嵕山有淵源的。在古代風水書中寫到,山之南,水之北俱稱陽,咸陽市地處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這個典故,在我小時候上語文課時候,老師就多次講過,因而記憶猶新。

小時候的寒假和暑假,就是孩子們的狂歡節日。那時候,家裡農活忙,父母也無暇去照看八九歲的小孩子,所以他們可以肆無忌憚的去外面玩。我那個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去野外玩。一到了放假的時候,就約上村裡的朋友,三五個就開始去爬山了。平日裡,九嵕山看著很近,似乎伸手都可以摸得到。可是,真正爬起來,還是很耗費體力的。

從村裡的小路一直朝北走,來到村外的水渠旁邊,就是正式踏上了攀登九嵕山的旅途。我們一般走到水渠旁,都會停下來,脫下鞋子,在水裡洗洗腳,然後打打鬧鬧,結束後繼續走路。九嵕山上的第一個村子,叫袁坡村,這是一個極小的村子,大概有二三十戶人。村子周邊的田地裡,種了一片一片的蘋果樹,夏天路過的時候,一片綠色映入眼簾。在村子正南邊還有一條極深的溝壑,聽說夏天溝裡還會發洪水。我們一行人經常站在溝邊,向溝底扔石頭,過了許久,才會聽到石頭砸在地面的回聲。在山溝的懸崖邊上,長著許多酸棗樹,一片一片的。到了夏秋之際,酸棗成熟了,果實紅彤彤的,我們就摘下來吃。有的貪心的夥伴,他摘了整整一口袋,說是帶回去給奶奶吃。

老董關於九嵕山的回憶

沿著山路一直往上爬,景色也發生發生了變化,遍地的蘋果樹沒有了,路也變得崎嶇陡峭了。看不到村莊的影子,只有滿目的黃土、荒草,和遠處的九嵕山。我們走累了,就想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可是除了席地而坐,再沒有可供小憩的地方。於是繼續走,在一處土崖底下,發現了一孔窯洞。那孔窯洞不大,大概有2米高的樣子,洞口幾乎被荒草全部掩蓋了。我們幾個人把荒草除去,發現窯洞裡面竟可以容得下四五個人。於是大夥就鑽進這個窯洞裡,坐了下來,拿出口袋裡的酸棗,一邊吃一邊聊,歡聲笑語從窯洞裡面飄出來。在冬天的時候,我們就會在窯洞裡,架一個火堆。所有人去外面的紅薯田裡,挖出七八個紅薯,在窯洞裡烤著吃。大家一邊吃,一邊聊,那會兒覺得這樣的生活或許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刻了。

一般從家裡出發去爬山,都是吃完早飯之後,大約九十點的樣子。爬到九嵕山的山腰處,就到了中午一點左右了。大家的肚子都開始餓了,有人就吵著嚷著要回家了,於是軍心渙散,大家就決定回家。那會兒沒有手機可用,無法告訴父母自己此刻的行蹤,到了午飯時候沒有回家,怕父母在家擔心,就只能趕快回家。

下山很快,一夥人飛奔著往下跑,看誰跑的快,結果十多里的山路,我們用一個小時左右就回家了。也許是餓得慌,也許是想家了,每個人都跑的飛快,氣喘吁吁的到了家,恰好母親把飯已經做好了。父親看到我氣喘吁吁,滿頭大汗,輕微的責罵了幾句,一家人就開始坐在桌前吃午飯了。

老董關於九嵕山的回憶

作者簡介

老董,禮泉煙霞人,現居湖北。從事機械設計工作。

編輯︱董志振   審稿︱洪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