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神鵲"茶場: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菜單

"神鵲"茶場: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2022年的春天來得似乎慢了一些。2月底的一天,幾場春雪剛過,我與同事驅車前往觀山湖區朱昌鎮高寨村神鵲茶場採風。

西出觀山湖城區,前行數公里,繞行至一處盤山公路。隨車上行視野逐漸開闊,景色也越發秀麗。道路右側,可遠眺百花湖,千峰競秀、綠水縈繞、如詩如畫。而其左側,茶浪湧波,疊疊青翠,不斷向山頂蔓延。林間,偶有幾聲鳥鳴徜徉在山風之間,像是等不及向我們傾訴來自春天的喜悅。

"神鵲"茶場: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採茶季,茶場十分熱鬧。

沿山道而上,很快便到了茶山頂上的觀光亭,一壟壟綿延開去的茶樹、蜿蜒遠去的山道以及遠處百花湖的湖光山色盡收眼底,令人豁然開朗、心曠神怡。

"神鵲"茶場: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在茶場遠眺百花湖。

“神鵲”的蛻變

山頂春風拂面,雖有絲絲寒氣夾雜其中,都被春陽驅散開去,只剩下迎面而來的和煦。同樣給人溫暖的還有劉騰飛的笑容。

今年34歲的劉騰飛是神鵲茶場總經理,得知我們的到來,他早已準備好茶場的得意之作——神鵲白茶。

"神鵲"茶場: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神鵲白茶沖泡。

一芽一葉經開水沖泡,在透明的玻璃杯中上下浮沉。大家圍著茶桌,沐著春風,品著香茗,話題也自然而然說到茶場上來。

2005年,一個白茶栽培生產專案落地高寨村,一種珍稀的白化變異茶樹品種——“白葉一號”隨之被引種進來,神鵲茶場的前身“高寨茶場”就此誕生。高寨村坐落在百花湖畔,生態條件優越,海拔、溫度、溼度、土壤酸鹼度、降水量都是茶樹最適宜的生長環境。吸湖之氣,納湖之靈,茶樹長勢十分喜人,但茶場發展卻不盡如人意。

"神鵲"茶場: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茶葉長勢良好。

龔榮忠是原貴州榮盛集團董事長,也是茶場後來的主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朋友家做客品茶,頓覺滿口生津、神清氣爽,就決定要到產茶的地方——高寨茶場考察,從那時起,他便與這個茶場結下緣分。

2013年9月,高寨茶場由於各種原因難以維持經營,得知訊息的龔榮忠不甘好茶就此沉寂,便將茶場收購,成立貴州柏春食品有限公司,接手了這個大家眼中的“燙手山芋”,茶場也迎來命運的轉機。

接手茶場後,如何將茶場做好做優是擺在龔榮忠眼前的問題,思考過程中,一個小夥子的名字浮現在他腦海中。

“當時老爺子問我‘你在哪做什麼’,我說‘我在北京’,然後他說‘我開了個茶場,有沒有意願來幫我一起經營’,我簡短思考後就立馬答應了。於是我就來到了這裡。”爽朗的笑聲中,劉騰飛接過了話茬,在貴州電視臺當過編導、“北漂”過的他,開始講起了他與茶場的故事。

"神鵲"茶場: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劉騰飛講述他與茶場的緣分。

在貴州電視臺擔任編導期間,一次偶然的機會,劉騰飛採訪到了當時有貴州“水泥大王”之稱的龔榮忠。“短短的採訪中,可能是我認真對待工作的態度,給老爺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吧。”劉騰飛稱呼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龔榮忠,很少稱“老董事長”,更多是親切的“老爺子”。被問及為什麼爽快答應,劉騰飛說:“因為相信這是一個發展機遇。”

初到茶場,熟知劉騰飛履歷的龔榮忠並沒有給劉騰飛安排具體工作,只是跟他說:“你思考一下你能做什麼?”

“拍一個宣傳片吧,就當是給茶場的見面禮。”躊躇滿志的劉騰飛想了想,決定從老本行入手,為茶場做點什麼。拍攝的過程也是劉騰飛與這片茶山正式“相識”。

"神鵲"茶場: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茶場一角。

“那段時間,從茶園到車間,從施肥到銷售,從技術把控到品牌設計,我瞭解、參與了茶葉生產的全流程,有的工作說起來是乾巴巴的幾句話,但背後卻是大量繁瑣的工作。”劉騰飛感慨道,“任何事業都是從基礎開始,正因如此,拍攝結束後我就主動申請到生產第一線。”正是這段時光,為劉騰飛後來管理茶場打下了基礎、積蓄了動力。

這一年,還有一個事件必須載入“神鵲”茶場發展史——貴州柏春食品有限公司神鵲白茶品鑑會在北京舉行。品鑑會上,中國茶葉屆專家紛紛對神鵲白茶給出高度評價,“茶中珍品”“頂級白茶”等美譽紛至沓來。從此,神鵲白茶一舉成名,茶場還被中國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委員會授牌為“中國頂級白茶生產基地”,相繼落地北京、上海,入駐重慶、西安,相關產品甚至飛出了國門、售到了中東地區。作為主推產品,2020年9月,“神鵲白茶”被評為黔系列品牌產品;同年10月,其系列包裝被納入全國首批農產品包裝標識典範。聲名大噪的“神鵲”,自然也成為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領頭雁”反哺一方水土,在觀山湖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中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成為朱昌鎮打造都市休閒農業示範區的重要載體。

"神鵲"茶場: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工作人員檢視茶葉長勢。

劉騰飛見證了“神鵲”白茶的飛速發展,也看到了茶場的發展瓶頸。

“神鵲白茶”這一品牌逐漸成熟,因為要嚴把品控關,茶場規模一直沒有擴張,種植面積一直維持在2000餘畝,年採茶青5萬餘斤,但成品茶葉只有1萬餘斤。如何增加產品輸出、提升企業效益成為茶場需要破解的瓶頸。

“在當時國內還沒有用‘白葉一號’製作紅茶的案例和技術,我們就決定搏一搏。”從生產第一線的車間出來,劉騰飛又帶著研發團隊一頭扎進了紅茶研發的棚子裡。“最開始是用那種花膠布搭起簡易的棚子,透過燒熱水控制空氣溼度溫度,人就蹲在棚裡盯著,霧氣和熱氣讓人悶得十分難受,但是需要每10分鐘記錄一次發酵的變化,所以必須蹲守。”

紅茶研發屢敗屢試,但也越挫越勇。“怎麼把產品搞成功,這是在紅茶研發的三年時間裡想得最多的事情。”

最後難點怎麼攻克的呢?

劉騰飛笑了笑道:“在不斷的實踐中,我們發現,‘白葉一號’這個特異性品種,在採摘期的15-20天以內氨基酸成分非常高,但當溫度急劇達到25℃以上後,茶葉的氨基酸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降低。這一發現一下子就解決了茶葉的氨基酸和茶多酚比例和環境溫度溼度的關係,打破了氨基酸的平衡,我們就踩在這個時間點上,延後茶葉採摘時間,獲得了我們想要的茶葉。”

技術難點攻克後,2018年,神鵲就推出了自己的紅茶生產線,成為全國第一家用“白葉一號”做紅茶的企業。

幾年下來,劉騰飛已從當初的廣播電視編導,成功“轉場”成為技術工和管理者。2016年,劉騰飛29歲,踏實肯幹的他接過龔榮忠的擔子,成為茶場總負責人。時光催人,以前年輕的帥小夥,如今雙鬢已漸染白霜,不過眼界與格局也隨之躍升,不再限於一山一隅。

"神鵲"茶場: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附近村民是茶場採茶季的重要勞動力。

“以前的高寨村是產煤的地界,山地多荒,如今的高寨村荒山變茶山、煤山變寶地,今後,我們將進一步融入觀山湖區發展大潮,積極參與朱昌鎮、高寨村鄉村振興建設,在茶產業外延、茶旅融合發展等領域發力,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談起未來,劉騰飛抬頭遠望、目光灼灼、語氣堅定,“當下,我們正計劃打造‘產業聯盟’,開拓發展思路和市場,全力擦亮‘神鵲’這張名片,讓它飛得更遠!”

“神鵲”的綠翼

百花湖畔,水軟山溫,不僅適合白茶生長,也吸引不少外地人在此紮根,劉騰飛是,吳非亦是。

與吳非相見是在結束劉騰飛的採訪後,前往參觀茶場的辦公場所時,吳非正與同事進行新品包裝設計。

“好的茶需要一個響亮的推廣名片……”吳非是一個約四十歲的中年男人,瘦瘦小小的身板,說起話來輕言細語,但只要提及“神鵲“品牌的打造,他的話匣子可以隨時開啟。

時光溯回2013年。“在那以前我們叫高寨茶場,這個名字在貴州就有好幾個,為了品牌能有所區分,同時打破這種地域性的發展限制,龔榮忠老董事長開始考慮更名……”吳非不緊不慢地說著,“有一天茶山上飛來幾隻鳥一直盤旋不肯離去,經瞭解,我們知曉它們叫做‘紅嘴藍鵲’,是一種稀有的鳥類品種,寓意高尚、神聖;同時在朱昌鎮當地也傳說有一種名叫‘朱鳥’的紅嘴鳥,朱昌就是朱鳥昌盛之地,被當地居民譽為‘神鵲’,基於此,這個茶場有了全新的名字——‘神鵲茶場’。”

"神鵲"茶場: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工作人員除草之後,巡查茶葉長勢。

吳非隨之接到的任務便是圍繞“神鵲”之名進行品牌設計。“我用古風的設計筆風,結合白茶葉形和鳥的特點,在字型設計上下功夫,形成層次感與美感的結合……”說起自己得意之作,吳非滔滔不絕。

“一個品牌的定位決定了它的走向和高度,而品牌的塑造依賴於產品自身的品質,2013年,著眼於‘神鵲’白茶的全新定位——‘打造貴州高山品質茶’,品牌迎來重大升級,主打生態、有機、高階等賣點,隨後‘神鵲白茶’以全新名稱與全新包裝在市場亮相……”吳非介紹道。

外觀上的變化折射出的是茶場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

一旁的技術工人宋師傅告訴我們,茶場堅持綠色種植,使用天然有機生態肥和“生物防控”技術,從選種、培育、種植到灌溉,嚴禁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和任何生長激素,並嚴格遵循國際標準規範作業,生產全過程零農殘、零化學制劑、零汙染排放。“不僅如此,茶場還一直堅持人工鋤草和鬆土,每年有4-5輪的除草時間,單這一項除草人工費用就要花費幾十萬哩。” 宋師傅說道。

說到茶樹施用的肥料,劉騰飛把話題接了過去,說制肥環節是他的 “噩夢”。

因為神鵲茶場的茶樹不施化肥,用的是菜籽榨油剩下的油餅,透過生物菌來進行發酵製成的有機肥料,患過敏性鼻炎的劉騰飛曾因參加一次施肥作業突發急性哮喘,而後每次肥料製作後期鏟勻階段,他都是被“勸退”物件。

除了管理精細,品控也是關鍵。大多茶品都是一年兩季、三季,甚至更多,可神鵲白茶一年只採一季,僅在每年清明前最佳時期進行採摘,而且保持“一芽一葉” 的採摘標準。吳非告訴我們,這是為了遵循生物自然規律,便於春季採摘過後茶樹在夏、秋季進行修復、免疫、營養補給的養護,保證茶樹良好的健康狀態。因此,神鵲白茶產量十分稀少,品質才榮為茶中珍品……

"神鵲"茶場: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明前採茶忙。中心資料圖

品質始終如一,但市場需求不斷變化。吳非伸手捧起一個簡約大氣的茶罐,向大家展示:“今年我們的外包裝將再次迎來‘更新換代’,歷久彌新的‘神鵲’茶場也準備時尚一把。”吳非一一介紹起他辦公桌上的樣品,“今年茶場將結合地域性特點增加推出‘神鵲觀山’‘神鵲觀湖’等品牌,而且線上售貨板塊也將開啟,按照時尚、簡約、便攜打造的5T袋泡茶,5款茶品、5個時間、5種體驗,為消費者提供科學飲茶概念。”

在品牌的深化中,如何繼續走好“生態路”?吳非說:“當前,目前我們正在深度開發茶葉原料,由我們提供茶原料,帶動周邊村民參與制作茶點、茶麵、茶膳等製作,進一步把茶產業鏈條做長;同時,積極思考‘體驗式’農旅融合發展,在採摘體驗、加工體驗等方面做文章,發展生態休閒農業,啟用‘週末經濟’,進一步拓展和擦亮‘神鵲’品牌的同時,也讓茶場釋放更多紅利饋贈與這片土地。”

“神鵲”的饋贈

說起茶園的饋贈,劉玉祥最有發言權。

遇見他時,他正與兩三名技術人員穿梭在茶園中,沿著茶樹挨個仔細檢查茶葉的長勢。

劉玉祥個子不算高,體型微胖,膚色有點黑,幹事卻很認真仔細。他告訴我們,從他的父輩開始,劉家就生活在高寨村,算是地地道道的高寨村村民。過去長輩靠務農為生,而他也曾在外做買賣、打零工後,發展不如意之時機緣巧合來到了茶場工作,還硬是憑藉自身的努力以及對這片茶園的熱愛,成為從普通村民走上的副廠長職務的“傳奇人物”。

“我這個人只曉得工作,嘴巴比較笨。”聽說想採訪他,劉玉祥臉一下漲紅起來,羞澀、扭捏和侷促交織在臉上,和剛才認真進行指導技術的“副廠長”判若兩人。大家一下子被這個質樸的中年漢子逗笑了。

正如劉玉祥所說,他確實不善言辭,卻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派”。巡視茶園是他每天的必須工作,這樣便於隨時檢視茶葉的長勢,如果發現有問題,他要立即聯絡技術人員或者工人進行相應的處理,確保茶葉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出問題。

“你別看這聽起來像是個小事情,做起來可真的不容易,每天走一圈下來起碼要兩個小時以上,每天我都是微信運動排行榜的前三名。”話匣子打開了的劉玉祥漸漸放下緊張,和我們講起了他與茶場的淵源。

故事要從2005年說起。在那之前,劉玉祥在附近辦了個小服裝廠,生意不好的時候還會去周邊開貨車賺點“外快”,顛簸不穩的生活讓劉玉祥多次陷入對生活的迷茫當中。後來聽說有人想租他們村的土地搞茶葉種植,因是村民小組長的身份,他就和當時的茶場老闆有了接觸,一來二去,老闆看他這個人比較老實,做事也踏實,就邀請他到茶場去工作,並承諾每個月固定給他發工資。“既穩定離家又近,似乎是一份不錯的差事,於是和家裡人商量之後,我就正式成為了茶場的一員。”劉玉祥說。

萬事開頭難,剛到茶場時,他和同事的工作就是跟著當時的技術人員學習種茶苗、施肥、除草、防治病蟲害的技術,工作雖然枯燥,但他這一干就是5年。“2010年,茶葉開始量產,也讓我看到了希望,雖然當時的銷售情況並不理想,但我們所有人都沒有放棄,依然在崗位上繼續努力著。同年我被分配至生產車間工作,又開始在車間開始了新一輪的學習,直到2020被提拔成為了茶場的副廠長……”劉玉祥蜻蜓點水式的交代,卻像是盤點一路走來的時光。

"神鵲"茶場: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茶場。

“這一晃,在茶場就度過了17年的時光,佔據了我人生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我也見證著它從無到有、從有到好的發展歷程。”回望來時路,劉玉祥的眼眶有些溼潤。“我覺得自己挺幸運的,雖然之前也幹過一些不如意的買賣,但是到了茶場工作後,我不僅在這裡學到了很多茶葉種植方面的技能,還得到了提拔,工資也翻了4倍,覺得挺滿足的。今年的茶葉長勢很不錯,快到採茶季了,我們都很期待能有一個好收成。”

劉玉祥的故事是典型,但並不是個例。茶場在高寨村安家,不僅美了一方,也富了一方。

每年清明前後是茶場的採茶季,也是茶園最熱鬧的時候。採購商、遊客絡繹不絕,不少村民也變身“茶工”,透過參與採茶、製茶獲取額外收益。有一些想自種茶葉的村民,除了到茶場學習茶葉生產技術外,茶場還會給他們提供種植技術指導、幫助聯絡買茶苗,用實際行動帶動一方百姓致富。資料顯示:自2013年至今,茶場已累計為周邊村民提供勞動崗2。5萬餘人次,直接帶動農民增收3100萬餘元。

“人不負青山,青山必富人。”神鵲茶場在其十餘年的發展中,用行動踐行了綠色發展理念,用行動探尋了科學發展之路,用行動書寫了造福鄉梓的情懷。

"神鵲"茶場: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茶場。

“你以後會離開這片茶山嗎?”

“我的妻子從湖南過來了,我們還生了兩個神鵲寶寶,我想,我的根已深深扎進這片土地……”

如何進一步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劉騰飛們”和神鵲茶場的故事還在續寫中。(文/王明元、邰芯雨、駱婭、陳楊、羅飛宇 圖由觀山湖區融媒體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