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龍河示範湖建立:美了生態富了民

菜單

龍河示範湖建立:美了生態富了民

原標題:

退耕還溼 增植補綠 景觀打造 網格化管理治理水汙染

龍河示範湖建立:美了生態富了民

龍河示範湖建立:美了生態富了民

龍河風景。重慶市河長辦供圖

11月13日,依山而建的豐都縣龍河鎮洞樁坪村,清澈的龍河從山腳蜿蜒而過。一大早,村民向俊峰便趕著騾子,將一袋袋肥料馱運至沿河的李樹林。

向俊峰曾經是網箱養殖戶,如今有了新身份——洞樁坪村果樹專業合作社股東。向俊峰的身份轉變與龍河(豐都段)全國示範河湖的建立分不開。近年來,豐都縣圍繞建設“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示範河湖這一目標,在保護水資源、治理水汙染、修復水生態的同時,不斷調優產業結構,實現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價值轉化。

11月22日,龍河(豐都段)全國示範河湖建設順利透過水利部驗收,成為重慶市唯一成功建立全國示範河湖的河流。驗收組專家認為,龍河(豐都段)示範河湖建立經驗具有創新示範效應,為全國河湖管理及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提供了新樣板。

治水

限養殖關工廠

從源頭上斬斷汙染

發源於武陵山脈南麓的龍河為長江右岸一級支流,從石柱縣下路街道進入豐都,至豐都縣城匯入長江。在豐都境內,全長62。5公里,流域面積1347。5平方公里的龍河(豐都段)串起了豐都南岸龍河、三建、雙路等11個鄉鎮,是當地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關口。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依託龍河航運優勢,大大小小的工礦企業、畜禽養殖場分佈於河道沿岸,未經處理的生產廢水、養殖糞便直排河中,嚴重影響了龍河水質。汙染最嚴重時,部分河段水質低至劣V類。

向俊峰所在的龍河鎮是豐都境內數一數二的人口大鎮。上世紀90年代初,位於豐都龍河鎮的石板水水庫竣工,一些沿河居民利用水庫水生環境,開展網箱養魚。向俊峰也加入其中,在離家不遠的龍河塗溪湖水域安裝了20餘口網箱。

“頭幾年行情不錯時,一年能掙個十幾萬元,看到有利可圖,不少外村人也來到水庫養魚。很長一段時間裡,站在村頭的山崗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網箱遍佈湖面。”向俊峰迴憶。

據統計,高峰時期,龍河石板水水庫一帶僅登記註冊的網箱養殖企業就有四五十家,這還不算偷偷安裝網箱的散戶。

魚類的飼料與排洩物不斷進入水中,導致庫區水質富營養化。“有時,在岸邊就能聞到一股魚腥味,甚至還有腐臭味。”向俊峰直言。

“在龍河治理中,我們首先從源頭上斬斷流域內水汙染。”豐都縣縣長羅成告訴記者。

2018年,以龍河(豐都段)全國示範河湖建立為契機,豐都縣徹底取締了龍河石板水水庫內22戶1。4萬平方米網箱養魚,並全面關閉禁養區和限養區內的55家共計8800頭生豬當量畜禽養殖場,對28家涉河工礦企業進行整體關閉搬遷、集中入園,從根本上改善了龍河水環境。

今年以來,龍河在豐都境內的水質持續達到Ⅲ類,部分河段達到Ⅱ類水質。

綠岸

網格化管理

打出生態“組合拳”

龍河(豐都段)流域大部分被國家溼地公園和縣級溼地自然保護區覆蓋,在斬斷汙染源頭後,河岸生態環境如何修復,成為擺在縣委、縣政府面前的又一難題。

“我們打出了一套‘退耕還溼 增植補綠 景觀打造’的系統修復組合拳,並在此基礎上啟動龍河(豐都段)網格化管理制度,確保河道生態長治久安。”羅成說。

家住三建鄉魚泉子村的冉朝明怎麼也沒想到,當年的磚廠如今會成為風景宜人的景觀帶——清澈的河水從大河壩邊緩緩淌過,昔日的灘塗地上,綴滿紫色花朵的芭茅草隨風搖曳,岸邊還修建了長亭、步道。

“光灘塗地補植就進行了三次。”三建鄉副鄉長任正義說,昔日磚廠廢水向河中直排直放,不僅汙染了龍河水質,更影響了沿河一帶的土壤,岸堤寸草不生,到處是裸露的礁石。

在龍河(豐都段)沿線,像大河壩這樣生態受損的岸堤還有多處。豐都縣委縣政府為此成立了專家團隊,經過反覆論證,梳理出科學的治理方案。

他們對受損嚴重的河堤進行換土,在水位發生間歇性變化的消落區種植了水杉、芭茅、菖蒲等十餘種耐水淹的木本植物,為裸露的灘塗地披上了寬10餘米的綠色外衣;又在常年高於水面的坡地,遵循長生樹種與速生樹種相結合的原則,合理運用喬木、灌木及草本植物相互搭配,形成錯落有致的生態景觀帶,使其發揮護岸、生態緩衝、景觀美化等綜合效益。

不僅如此,豐都還啟動了龍河鎮村社三級網格員管理制度,結合脫貧攻堅公益性崗位,從村民中選聘網格管理員,開展巡河護河。

今年初,冉朝明也成為一名河道網格員,負責大河壩全長6公里河流及沿岸生態的管護。每天,他都要巡河3次,清理河道垃圾,排查違章行為,確保河道生態不被破壞。

“這幾年,我明顯感覺龍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好了,經常可以看見白鷺、野鴨子、鴛鴦等野生動物,岸上的垃圾也少了,村民漸漸養成愛護河道環境的好習慣。”冉朝明感慨道。

截至目前,龍河流域已形成長達30公里的綠化帶、10公里的濱河綠道。豐都縣還對兩岸景觀進行了提檔升級,建成佔地面積約116畝的大河壩溼地公園、42公里環塗溪湖景區綠道、62畝幹壩子小微溼地等,使沿線老百姓真正“居住在公園裡,生活在風景中”。

增效

發展鄉村旅遊

今年綜合收入500萬元

治理龍河的同時,如何保障村民增收,真正實現“生態美百姓富”?

“我們以龍河流域為軸心,綜合開發打造了花卉景觀、觀光農業、特色民宿等鄉村旅遊專案,推進河流沿岸美麗鄉村示範點建設,讓示範河湖建立服務豐都全域旅遊,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羅成告訴記者。

早在2018年,龍河鎮便依託脫貧攻堅、國土綠化、庫區後扶等專案,在河庫沿線栽種下8000餘畝經果林,村裡還成立了果樹專業合作社。

每到春季,石板水水庫四周桃紅柳綠、繁花簇簇,把清澈的龍河襯托得更有活力。從漁民轉產後,向俊峰以經果林入股洞樁坪村果樹專業合作社,又在果園打工,“明年果樹掛果後,村裡將舉辦旅遊採摘季,一年掙個20萬元不算難。”

而在三建鄉,當地政府利用其地處龍河水利風景區,緊鄰南天湖、雪玉洞旅遊景區的區位優勢,提出了打造龍河流域最美“生態休閒小鎮”的目標。

為此,該鄉以新場鎮為中心,依託現有旅遊資源,將開發魚泉子休閒垂釣、石龍門石林獵奇、雙鷹河峽谷探險、廖家壩登山體驗4個鄉村旅遊景點,並圍繞景點發展民宿、農家樂等業態,讓老百姓持續增收。

位於三建鄉保家樓的“花與澗”是當地政府引入龍頭企業開發的大型民宿專案。該民宿從今年5月開始試營業,雖然暫時只經營下午茶和餐飲,但每逢週末節假日,幾乎天天爆滿。

綠春壩村緊鄰龍河,去年,投資人彭紅娟一口氣砸下800餘萬元,將沿河21間農房承租過來,融合周圍的山水林田,打造古風民宿院落。在其帶動下,保家樓一帶陸續又有七八家村民也將自家老房子拾掇出來,搞起了民宿。

目前,龍河沿線保家樓、甘壩子等鄉村旅遊示範點已具雛形,今年以來,共接待遊客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