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寧夏明朝那點事81:明朝藩王安息處的羅山美景,和賀蘭晴雪齊名

菜單

寧夏明朝那點事81:明朝藩王安息處的羅山美景,和賀蘭晴雪齊名

挖掘鮮為人知的寧夏人文,講述你不熟悉的寧夏曆史,我是阿威!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寧夏風情!

《大銀川傳奇》

小城故事多,但聽我唱和。

唏噓嘆往昔,千秋已蹉跎。

寧夏明朝那點事81:明朝藩王安息處的羅山美景,和賀蘭晴雪齊名

前言

賀蘭晴雪世人知。這幾天銀川的賀蘭山晴雪美景讓很多人驚歎,驚歎它那絕世的美。古代到如今的很多人們,都把它當作是寧夏美景的代表,透過各種方式紛紛為它打卡。

其實,寧夏的山色美景還有一處,那就是羅山!它的景色毫不遜色於“賀蘭晴雪”,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蠡山疊翠”(如今叫“羅山疊翠”)。

羅山,坐落在寧夏中部,地處吳忠市同心縣和紅寺堡區境內,有“旱海明珠,荒漠翡翠”的美稱。山勢呈南北走向,山勢挺拔,巍然屹立,綿延三十多公里,寬十八公里,總面積約33710公頃,海拔2624。5米的主峰“好漢圪塔”,是寧夏中部的最高峰。

它的名字也是幾經更改,唐代時候,稱“達樂山”;因山下有泉名曰“鐸落泉”,故又稱其為“鐸落山”;後來因為南降過來的吐谷渾部族安置在這裡,又稱之為“安樂山”;直至明代,慶王府長史劉昉以其峰如“蠡”,故稱“蠡山”。後改為螺山,再在口口相傳之下,改成“羅山”。

寧夏明朝那點事81:明朝藩王安息處的羅山美景,和賀蘭晴雪齊名

1

羅山,雖然存在了千萬年,但是它在明朝的時候才開始出名!還是由於一座城和一個人。

“一座城”就是韋州城,“一個人”就是大明慶靖王朱栴。

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年滿十六歲的慶靖王朱栴

“受命西來”

就藩寧夏,

“以餉未敷,令駐慶陽北古韋州城,就延安、綏、寧租賦。”

他在韋州舊城址上重新修築城牆,建王府,在這裡生活了九年才遷往

“巨鎮”

(銀川城,那時候叫寧夏鎮)。

這裡也留下了他從少年到青年的足跡,並且在這裡他結婚,生子,同時他也給這片土地烙上了深深的印跡!可惜的是,隨著韋州古城的落寞,這些印跡也被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寧夏明朝那點事81:明朝藩王安息處的羅山美景,和賀蘭晴雪齊名

2

眾所周知,朱栴是一位才子王爺,文采斐然,對於寧夏的歷史和文化起到了一個推動的作用!他從十六歲踏上寧夏這片土地開始,到六十一歲去世,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寧夏。他留下了大量的詩篇和負責編撰寧夏第一部地方誌書,給寧夏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然而有誰知道,朱栴的文學才華是從哪裡得來的?有人說,他自幼在國子監學習,勤奮好學,聰明過人。但是有誰想過,一個十六歲的孩子(在如今才是高一的年紀,正是叛逆期)離開了父母到千里之外的寧夏來戍邊,他是怎麼能夠安心下來讀書的?

不得不說,朱元璋給他配了幾位好老師!這些老師隨朱栴前來寧夏就藩,兢兢業業地教朱栴,使得朱栴的文學水平大漲!他們影響著朱栴的文學造詣。其中最有名的是“三劉”:劉昉,劉牧,劉中!

寧夏明朝那點事81:明朝藩王安息處的羅山美景,和賀蘭晴雪齊名

3

劉昉,就是那位給羅山起名叫蠡山的人!他是慶王府長史(職掌王府政令,輔弼親王,總領王府庶務),實際上就是少年朱栴的老師!剛從陝西慶陽徙遷到寧夏韋州,他看到了羅山(那時候還不叫羅山),以其峰如“蠡”,故稱“蠡山”。

另一位長史劉牧(副職),他沒劉昉那麼忙,有閒心欣賞到羅山的美,在春日的時候信馬由韁上羅山賞春,心情大好,寫下了一首讓羅山流芳千古的詩篇,題目就是如今代表羅山美景精華的“蠡山疊翠”:

《蠡山疊翠》-明長史劉牧

蠡山雨洗高嵯峨,群峰疊翠攢青蠡,

我來信馬上山去,馬上觀看頻吟哦。

平生愛此嘉山水,愛山不得住山裡,

到家移入畫軸中,掛向茅堂對書幾”。

回到王府,朱栴聽到他吟誦這首詩,牢牢記住了“蠡山疊翠”這個名字。以至於遷住銀川后,看到了“賀蘭晴雪”這個千古美景,也不能忘記羅山的美景。在後來他認定的寧夏八景中,他把賀蘭晴雪和蠡山疊翠並列展示,可想而知他是如何的喜歡蠡山疊翠!

4

羅山,是一座見證了他從少年到老年的一座山啊!如果說賀蘭山是他生命中的過客,那麼,羅山就是他的歸宿!他從一位春風得意,意志風發的少年王爺,變成一位南歸無望的落寞老人,他的心境落差之大,也只有羅山能承載住他心中的悲涼!

他幾乎每年都要從銀川回到韋州消暑,晚年時候的某一年,直到過了立秋都還捨不得回銀川,他登上“擁翠樓”眺望羅山,昔日種種不如意湧上心頭悲從中來,寫下了一首寄託他愁緒的詩:

《登擁翠樓》-慶靖王朱栴

天際風雲起, 山樹結夕陰。

園林含暝色,笳管動哀音。

邊報軍書急,南來雁信沉。

病懷與秋思, 憀慄苦難禁。

那時候他已經動了死後下葬在羅山腳下的念頭。很多人說他為什麼要選擇羅山,而不是賀蘭山?那是因為,賀蘭山下已經有了西夏王朝的墓冢,俗話說,一山不容二主,更何況西夏都滅亡了,對於古人的風水學來說,這是不吉利的,更何況是皇家墓地。正好他在寧夏的起步是在羅山腳下的韋州城,所以,他選擇了羅山作為他的歸宿地。

5

如今,由於“賀蘭晴雪”的光芒太盛,很多人已經不知道“蠡山疊翠”是什麼了。至於說,羅山,那不過是一座山而已。它哪個季節漂亮,這個其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羅山隱含的厚重,它承載的歷史和文化,不應該被忘記!

阿威正好看到了,於是翻出來讓它見見陽光,至於有誰能看到,誰又能瞭解它飽含的辛酸,這個就不知道了!

下集更精彩,敬請關注阿威《明朝銀川那點事》系列文章82!

這裡是銀川!發現銀川之美,感受銀川之美!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翻起塵封的記憶,記錄銀川的人文歷史!謝謝閱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