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代平均壽命超過70歲的人有多幸運?古代的壽命到底有多長命延續?

菜單

古代平均壽命超過70歲的人有多幸運?古代的壽命到底有多長命延續?

人生七十古來稀,是古人對生命短暫的感嘆,由於生產力低下,醫療水平有限,導致古人的平均壽命較短,六十歲屬於比較長壽之人,活到七十歲的比例相對較低,八十歲以上絕對屬於高壽。皇帝希望自己活得更久,所以大臣稱之為“萬歲”,只是一種美好的幻想罷了,就像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種祝福語。

隨著時代發展,“七十古來稀”早已成為歷史,現代人的平均壽命超過七十,八九十歲的老人也隨處可見。俗話說,到了一定的年紀,就要明白以前不明白的道理,看透一些事情,這也要分古代和現代,孔子曾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古代平均壽命超過70歲的人有多幸運?古代的壽命到底有多長命延續?

在孔子看來,二十多歲是求學的年紀,奮發學習是最重要的事情,到了三十歲,就要確立好目標,擁有一份為之奮鬥的事業,也許不能大富大貴,但必須能夠自力更生,否則就成了所謂的啃老族了。等到四十歲,思想上達到某種高度,知識和閱歷相對豐富,對於人生不再迷茫。

孔子的這番話,放在古代是非常貼合實際的,但以現代的眼光分析,稍微有些不適用。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處於迷茫的階段,直至三十歲之後,才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並且努力實現理想。平心而論,大部分人三十歲已經成家,但未必“立業”,畢竟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

古代平均壽命超過70歲的人有多幸運?古代的壽命到底有多長命延續?

且看那些成功的企業家,許多是三十歲之後才開始創業,經過多年打拼,最終擁有令人羨慕的成就,四十歲就能看淡人生,對前途一點都不疑惑和迷茫的人挺少。畢竟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科技日新月異,若想不被時代拋棄,必須不停地思考,不斷地接受新知識,或多或少都會迷惘。

四十歲的你,可以產生疑惑,甚至可以對不確定的未來有些許焦慮,但要認清一件事,人生之路已經走完一半,心智應該比過去更成熟,即時調整心理狀態,戒驕戒躁,即使事業不太順利,也不要氣餒。另外,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家和才能萬事興。民間常說的俗語:“四十比三,妻離子散。”究竟指的是哪三點呢?

一、家庭背景

年輕的時候,經常有人埋怨自己的家庭背景不好,出身比不上他人,只能憑藉自身能力去打拼,成功的機率較低。其實,這種想法本身無可厚非,畢竟沒有絕對的公平,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些人卻出生在羅馬,起點遠超常人,同等情況下,他們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很多。

古代平均壽命超過70歲的人有多幸運?古代的壽命到底有多長命延續?

過了四十歲,千萬不要在和別人比家庭背景,這屬於很愚蠢的做法,除了徒增煩惱之外,毫無意義。對於無法改變的事情,一定要放平心態,坦然接受,透過自身努力,縮小與別人的差距,而不是整天自怨自艾,你不是富二代,但可以讓自己成為富一代。

二、財富

此處所謂的財富,簡而言之就是金錢。一般人做不到視金錢如糞土,畢竟很多東西需要用錢買到,人們常說:“錢也許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扎心又現實的一句話,但不可把金錢當成唯一追求的目標,廣義上的財富,還有健康的身體、和睦的家庭,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

古代平均壽命超過70歲的人有多幸運?古代的壽命到底有多長命延續?

可以樹立賺錢的目標,以身邊比較成功的朋友為榜樣,努力向他們看齊,但切勿陷入攀比的漩渦。歲月不饒人,四十歲之後,即使你能力不錯,但精力也不如從前,一味地攀比只會讓你更加疲憊,百害而無一利。

三、子女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是每位家長的心願,希望自家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優秀,一旦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在班級中的排名降低,就會非常難受,甚至無端指責孩子。期待孩子變得更優秀,本身沒什麼問題,但不能只看分數。

古代平均壽命超過70歲的人有多幸運?古代的壽命到底有多長命延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非讓孩子每次都考前幾名,總是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不僅給孩子造成巨大壓力,自身也會感到身心疲憊。要引導孩子學習,發現他們的興趣和特長,因材施教,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人才的標準不唯一,不能只以考試成績比較。

對於中年人來說,最好多體會“四十比三,妻離子散”這句俗語,聽來了彷彿是危言聳聽,其實很有道理。如果過度攀比家庭背景、財富和子女,很難擁有幸福的家庭。一旦家庭都不和睦,與妻離子散又有什麼區別?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