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泰安市東平縣知名旅遊景點

菜單

泰安市東平縣知名旅遊景點

泰安市東平縣知名旅遊景點

東平縣,隸屬於山東省泰安市,位於魯西南,西臨黃河,東望泰山,東平縣歷史悠久,境內黃河、大運河、大汶河三河交匯,大汶口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漁家文化、民俗文化等相互交融,“運河之心”戴村壩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東平地處黃河、京杭大運河、大汶河交匯處,是水滸文化的發祥地,全縣共有自然、人文景觀400餘處,其中國家級景區、景點5處。境內的東平湖是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樞紐,也是“八百里水泊”的唯一遺存水域。

泰安市東平縣知名旅遊景點

白佛山石窟造像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縣城西側的白佛山。造像初雕於隋朝開皇七年(公元587年),唐代和五代至宋初均有增刻。 白佛山石窟造像現存138尊,多為佛教內容。

泰安市東平縣知名旅遊景點

其中第一號窟內的十六王子像是中國境內已知的唯一一處以十六王子為專一題材並有可靠記銘的造像窟,是研究十六王子佛像的重要實物資料。與造像共存的有隋代以來的造像記銘110條,重修碑刻14方,與造像共存的附屬文物有金大定年間修建的三教堂一座,是中國現存較早的三教合一的古建築。 白佛山造像有著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和獨具特色的宗教研究價值。

北橋墓群位於東平縣老湖鎮展營村內,為後漢東平國獻王劉蒼及其後代的墓葬群,又稱“王陵山漢墓群”。

墓群原有9座,俗稱“九子冢,”皆封土堆高大,從南向北呈“八”字形依次分佈。其中最北一座1號墓即獻王墓,現存封堆高20餘米,直徑300餘米,夯土層明顯。其它2、4、8、9號均現存有不同程度的封土堆。5、6、7號墓在“文革”中被扒毀。

泰安市東平縣知名旅遊景點

1958年,山東省文物管理處對3號墓進行過發掘,墓內出土有較完整銅鏤玉衣一套,同時還有金銀器、銅鐵器、玉盅、耳杯、陶壺等一大宗文物,均為東漢時期早期文物特點。北橋墓群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平湖位於東平縣境內,古稱大野澤、鉅野澤,亦名梁山海。金大定年間,黃河長期淤澱使梁山海大部乾涸,到清咸豐五年(1855年)改稱東平湖。建國後,政府多次整修湖堤,湖堤長135公里。湖面面積632平方公里,常年蓄水量為10多億立方米,為山東第二大淡水湖,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八百里梁山水泊”的遺存水域。東平湖三面環山,面臨黃河,京杭大運河穿湖而過。湖區盛產魚、蝦、鱉、蟹等魚類,菱、葦、蒲、蓮等植物。環湖畔有白佛山石窟造像、臘山風景區及司裡山的造像群等人文景觀。每逢夏季,萬畝荷蓮花、菱花齊放,湖面魚帆點點,吸引著眾多的遊人來此觀光。

泰安市東平縣知名旅遊景點

臘山位於東平湖西岸。其特色是奇、險、幽。有“小泰山”、“小岱峰”之稱。為山東省風景名勝區之一。以臘山為主的臘山林場是省級森林公園,總面積1。08萬畝。林區內有四片群體式名勝古蹟九處,分別為:六工山林區的玉皇廟、理明窩、摩崖造像,建福寺和白衣庵;臘山林區的以三清宮、碧霞行宮為主的祥龍觀;山趙林區的青龍觀和磨香寺;山沃林區的月岩寺和跑馬泉。其中理明窩摩崖造像系唐代所創,歷史悠久,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清宮邱祖閣傳為元代道士邱處機修仙處,廟內香火旺盛。景區內還有大量的唐、宋、元、明、清歷代風格各異的廟宇建築和碑刻。

泰安市東平縣知名旅遊景點

司裡山造像司裡山又稱棘梁山,別名小梁山,位於東平湖西畔銀山和戴廟交界處,因明代在此設“巡檢司”,故名司裡山。傳為梁山好漢晁蓋、吳用及阮氏三雄等起義初期的根據地,並有起義軍活動的遺址多處。山頂千佛崖雕鐫著從春秋戰國、唐、宋、元、 明、清至民國各朝代不同風格的佛像560餘尊,主像高12米,侍像高近10米,是山東最大的造像之一。山頂原有千佛大殿等建築,現僅存遺址、柱礎、石碑等,為佛文化藝術的寶庫。1992年被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