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柴洪德:品味冬天的成都

菜單

柴洪德:品味冬天的成都

2019年快要結束的時候,我來到成都,有機會品味一下冬天的成都。

如果說冬天的魯中地區是一幅素描畫,那冬天的成都便是一幅水彩畫。此時的魯中,氣溫最低已至零下,放眼四野肅殺凋敝。而冬天的成都卻依然色彩斑斕,樹冠如傘,是那麼豐富多彩,那麼自然和諧。

成都,別稱“蓉城、錦城”,古稱益州。據宋代《太平寰宇記》,“成都”是因“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享有“天府之國”美譽,現轄20餘縣市區,人口1600餘萬,GDP超1。5萬億,這規模和實力,在沿海地區也是屈指可數,是名副其實的特大城市。

成都的交通十分便利。此次入川,我和夫人先到川北廣元探望老戰友,然後自廣元乘動車不到2個小時便抵成都東站,站內換乘地鐵2號線,到省中大醫院再換乘4號線,只一站便抵到達寬窄巷子站,步行約六百米到達我預訂的奎星樓街一家酒店。

成都古街錦裡,我們成都遊的第一站。據史書記載,蜀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是蜀國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因此,專門設定錦官以管理蜀錦生產,並築城以保護蜀錦生產,被稱為錦官城,因此成都也稱作錦城。唐杜甫《春夜喜雨》詩云:“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初冬的錦裡,雖說是旅遊淡季,但依然是遊人如織,大大小小的餐廳和臨街食品櫃檯前擠滿了遊客。各色川味美食小吃應有盡有。

我們看中一家門口懸掛著“正宗川味”招牌而且就餐免費看“變臉”的餐館。沿著木質樓梯來到二樓,選了臨街靠窗的位置。擔擔麵、龍抄手、米飯各一份,還特意點了與山東有些淵源的“宮保雞丁”。相傳這個川味特色菜,是清朝曾經做過山東巡撫的丁寶楨,人稱“丁宮保”發明的菜餚。一邊品嚐美食,一邊欣賞窗外街道上的熱鬧景色。

用過午餐,我們漫步街市,邊走邊看。街面上許多現場製作的小吃店鋪,很具誘惑力,偶爾也品嚐“三大炮”、千絲餅、龍鬚酥。味道怎樣?我不說,“您懂得”。

店鋪以出售土特產為多,也有藝人捏泥人,卷糖畫兒,為遊客剪影的。我們為七歲的大孫子樂樂買了一支會變臉的中性筆,為不滿週歲的小孫子賀賀買了一隻木質撥浪鼓,算是此次錦裡之行的重大收穫吧。

錦裡是一個休閒遊玩的好去處,看戲、購物、用餐、賞花觀景,隨你所需。

與錦裡一牆之隔的是武侯祠,始建何年,已無從考證。杜甫《蜀相》詩中有“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的描寫。其實,大門匾額上分明題寫的是“漢昭烈廟”。正如民國時期著名教育家鄒魯詩曰:“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由來名位輸勳業,丞相功高百代思。”

“功高蓋主”用在孔明身上最為貼切。如今劉備廟、武侯祠、劉備惠陵融為一體。一進大門, 古柏森森,“三絕碑”前擠滿遊客,這塊由唐宰相裴度撰文,書法家柳公綽書寫碑文,著名工匠魯建鐫刻的碑稱得上傳世瑰寶。二進門,是劉備殿,陪祀的有孫子劉湛,有關羽父子和張飛祖孫三代的塑像,而那位“樂不思蜀”的後主劉禪卻不見蹤影。東西廊房14尊真人大小的文臣武將塑像,文有龐統領銜,武為趙雲領軍,而“腦後生有反骨”的猛將魏延不在其列。

劉備殿後面是武侯祠。氣宇軒昂,羽扇綸巾的孔明塑像前,遊人摩肩接踵,煙霧瀰漫之中,那幅清末雲南人趙藩所撰“攻心聯”,為大家反覆誦讀,上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下聯“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成為後來政治家“施政”和“安民”的妙計良策。

從武侯祠出來,我們來到寬窄巷子。所謂“寬窄巷子”,是寬巷子與窄巷子的合稱,是成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有人說寬窄巷子最能代表成都市井民俗文化。有老人在茶館門口安詳地喝茶擺龍門陣。街口空地上,一字排開幾把竹藤椅,有人愜意地半躺著,有人在細心地為客人挖耳朵,在錦裡也曾見到這般景象。

一路走著,分不清哪條街是寬巷子,哪條街是窄巷子,走著走著,到了井巷子,三轉二轉又轉回了寬巷子。沿街街面以古樸壁燈照明,臨街院落花牆透視。精品酒店、特色民俗餐飲、特色客棧、紀念品攤位、休閒會所……

出自餘秋雨先生“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的宣傳語,讓我們平添去“拜水問道”的衝動。

這裡原稱灌縣,1988年更名為都江堰市。古人修建並使用至今的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率眾修建了世界年代最久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文化遺產。

初冬的都江堰,豪無嚴寒之氣象,站在南橋廣場舉目四望,青山依舊在,清流濤聲響。從離堆公園進入景區,右側映入眼簾的便是餘秋雨手書的“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的石刻。甬道正中,數條水柱從地下噴射而出,形似水幕,在水幕下橫躺著四根臥鐵,那是內江“歲修淘灘”的深度標誌複製品。

沿“堰功道”前行,道旁是兩條小渠,二百多個石刻噴水龍頭清流汩汩。古銀杏樹夾道,尤以張松樹最為古老,距今已有1800年的歷史,傳為三國名士張鬆手植。正對伏龍觀,是紀念李冰的廟宇。伏龍觀左側出離堆公園,岷江內江展現眼前。

遠觀離堆東側的寶瓶口,是將玉壘山劈開將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的唯一進水口。當年,一無炸藥,二無大型金屬開鑿工具,古人用“火攻”的方法,伐玉壘山之木焚燒岩石,再往熾熱的岩石上澆潑冰冷之岷江水,鑿去一層,再燒一層,如此反覆八年,鑿開了20多米,80多米長的寶瓶口。

沿隔開岷江和內江的金剛堤走,前方是安瀾橋,它是川西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此橋有千年歷史,早先是木橋樁,木板橋面,竹纜為欄,現為混凝土橋樁,竹藤扶欄。在金剛堤盡頭是著名的“魚嘴”景觀。“魚嘴”形如魚的嘴巴,位於堤壩頂端,將岷江水分為內外兩江。只見遠處江水奔流而來,在“魚嘴”處,一部分江水沿彎道迴旋內江,另一部分則直流外江道。

過安瀾橋、穿越二王廟,沿“步雲廊”扶梯登上玉壘山頂“玉壘閣”觀景平臺,眺望都江堰市區高樓林立,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全貌,是來自雪域高原的岷江水,千百年來灌溉滋潤了成都平原,不禁生出萬千感慨。

從都江堰車行十多公里便到青城山,乘景區電瓶車來到入口處,沿山腳下人工修成的木棧道緩步上行。山野綠樹蔥蔥,居然有許多在海南常見的芭蕉樹。遊覽過建福宮,來到山門處。

山門是青城山的標誌,具有道家建築特色,採用重簷式結構,門上塑有神話人物和蟲鳥禽獸。兩旁楹聯:“收八百景於目前,登卅六峰於頂上”,道出了青城山的特點。門前一對石獅,門內影壁上書“西蜀第一名山”。

在四川,六十歲以上老年人是免景區門票的,我們刷身份證進入山門。沿著石階緩步攀登觀景。環顧青城山,諸峰環峙,滿目林木青翠, 茂密的植被彷彿巨大的天然吸聲裝置,雖說遊人摩肩接踵,卻感覺不到喧囂嘈雜。

初冬的青城山如詩如畫,天師洞、朝陽洞、上清宮等人文景觀,山路上絡繹不絕的遊人,為這詩畫增添了些許靈動的神來之筆。

青城山水清、林茂、山秀,飛雲流瀑蔚為奇觀。

冬天的青城山,是一個幽靜的地方。

從青城山返回成都市區,已是天垂帷幕霓虹閃閃。冬天的成都,夜晚不似白晝那樣喧鬧,但休閒的人們依然擠滿街巷。

來到成都的訪客,品嚐川菜是必須的功課。川菜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著稱,其濃郁的地方風味,讓它成為走遍五湖四海的中國四大菜系之一。成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世界美食之都”。

品嚐冬天的成都,那飄散著濃濃麻辣香味兒的大街小巷是最好的去處。我們住宿的奎星樓街兩側,皆是美食店鋪:雙流老媽兔頭、賴湯圓、甜水麵、肥腸粉,居然還有“廁所串串”堂而皇之的招牌。

我們在一家懸掛著“要練膽還是吃剷剷家香串串”招牌的店,品嚐完一大盆各色串串後,又到街對面“老鍾家”品嚐了甜水麵、龍抄手。熱氣騰騰的小吃街,空氣中瀰漫著只有成都才有的麻辣香味兒,讓我們品味了這冬天的成都。

冬天的成都,很休閒,很溫暖,讓人回味無窮。

寫於2020年1月

柴洪德:品味冬天的成都

作者簡介:柴洪德,河北固安人,中國金融作協、書協會員,山東金融作協榮譽主席,山東省散文學會、詩詞學會會員,曾任金融作協一、二屆理事。作品散見於《山東文學》《中國金融文學》《金融文壇》《軍事故事會》《中國金融文化》等刊物,主編多部文學合集,著有個人散文集《三十六年間》。

壹點號 柳泉金融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