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艇子飄搖喚不回,半溪清影漾疏梅”,極盡手法只為賦予梅花神韻

菜單

“艇子飄搖喚不回,半溪清影漾疏梅”,極盡手法只為賦予梅花神韻

四時輪轉,人事飄零;秩序的最終生成,總是奠定在毀滅之後,建立於廢墟之上。生命的確足夠匆忙,老是會讓人忘記意義何在,信念何處,歸宿何方。忙裡偷閒,不是讓人變得頹廢,而是要學會清空心靈,好裝載更多更好的事物。

《合江探梅》【宋】白麟艇子飄搖喚不回,半溪清影漾疏梅。有人隔岸頻招手,和月和霜剪取來。

這首《合江探梅》詩,作者是北宋詩人白麟,生卒不詳。據《宋會要輯稿》記載,他曾經寓居在敘州(今四川宜賓市東北)。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知華州郭源明曾經審理過白麟偷稅之事情。由此可知,詩人大略的生活時代。今日《全宋詩》錄其詩作八首。

“艇子飄搖喚不回,半溪清影漾疏梅”,極盡手法只為賦予梅花神韻

首句“艇子飄搖喚不回”,直接描寫合江江面之上舟船來往頻繁之狀況,以此來說明“合江探梅”之盛景。艇子,小船;如辛棄疾《賀新郎》詞:“艇子飛來生塵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飄搖,飛翔貌;見《戰國策·楚策四》:“﹝黃鵠﹞奮其六翮,而凌清風,飄搖乎翱翔,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

在這裡,詩人詳細地描繪出小船爭先恐後的模樣,即使是他人使勁地呼喚,由於船隻航行的速度過於飛快,船上的船伕或者乘客都沒有能夠聽到叫喊的聲音,船隻就已經行駛過去了。詩人沒有直接去描述探梅之人的表情,僅只“喚不回”三個字就巧妙地借用旁敲側擊之法,把探梅之人急躁而迫切的心理狀況給呈現得清清楚楚。

“艇子飄搖喚不回,半溪清影漾疏梅”,極盡手法只為賦予梅花神韻

次句“半溪清影漾疏梅”,詩人忽而轉換筆觸,專心賣力地描繪梅花盛開之景象,把前面探梅之人之所以焦急的原因給交代清晰,原來是要去追索自然裡最美好的瞬間。清影,清朗的光影或月光;如曹植《公宴》詩:“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參差。”範圍不必太廣,只要“半溪”足夠;數量勿需過多,僅是“疏梅”就好;生命的美麗,從來恰到好處。

初冬之梅是淡淡盛開的臘梅,不需要燦爛而絢麗的妖嬈,它是屬於清淺而又疏朗的,恰如林和靖所寫:“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所以,詩人僅僅使用了一個“漾”字,就讓水光與梅影完美地交織在一起,從而營造出來一個幽靜而清寂的氛圍,彷彿一幅淡彩水墨畫,不喧囂,不浮誇,偏又惹人喜愛。

“艇子飄搖喚不回,半溪清影漾疏梅”,極盡手法只為賦予梅花神韻

末尾兩句“有人隔岸頻招手,和月和霜剪取來”,透過對探梅之人的行為舉止,來具體化探梅之時的愉悅之情。當到達賞梅之地時,那裡已經有許多同好,大家隔著溪流兩岸,熱情地搖手呼喊著彼此的名字,然後在快要離開之時,趁著月光和著霜色,把帶著梅花的枝條剪了下來。固然這樣的行為帶有深深的自私意味,但其中蘊藏著的濃厚愛意卻無法無視。

詩人與一眾探梅之人是一樣的,都是同樣懷著欣喜的心情,所以在此用細膩的筆調把探梅之人的表情與動作給一一描繪出來。無論是看到熟識之同好後的“隔岸頻招手”,抑或是情不自禁之下對梅樹枝條的“剪取來”,全部奠定在內心對探梅之後的狂歡上,非如此不足以表露看見梅花之後的激動之情感。或許,愛本就是藏著一定的吧。

“艇子飄搖喚不回,半溪清影漾疏梅”,極盡手法只為賦予梅花神韻

全詩專注點所在,必須是一個“探”字,詩人沒有在開始就去描寫探訪尋求的物件“梅”,而是首先構造出來一個繁忙的場面“艇子飄搖”。忙碌到什麼程度,即使有人大聲呼喊,船上的人也聽不見,“喚不回”。由此可見,探梅之士的用心地步,同時也放大了梅花的誘惑力。

詩人一步步寫來,不慌不忙的,一切盡在掌握。對於主要的關注物件,他當然也不會忘掉,所以接下來就落筆“半溪清影漾疏梅”。梅花的英姿入眼而來,環環相扣之中,使人見識到了什麼才叫引人注目。最後的“剪取”行為固然“殘忍”,卻無法給予更多譴責,反而從另外一個方面再次令人體會到梅之魅力,尤其顯得意味深長。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