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闔閭墓中藏有九千把劍,只因藏身水中,至今沒被盜墓賊挖掘成功

菜單

闔閭墓中藏有九千把劍,只因藏身水中,至今沒被盜墓賊挖掘成功

虎丘山下,劍池深處,有九千把劍陪著吳王闔閭長眠不朽。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墓中有大量的水銀,用水銀造“百川江河大海”,重量經估算約有百噸。而比秦始皇大了三百歲的闔閭,他的墓中同樣有水銀,“銅槨三重,傾水銀為池,黃金珍玉為鳧雁。”這還並不是闔閭墓的奇特之處,畢竟如果僅僅是這樣,如何會讓秦始皇掘地三尺想要挖開闔閭墓?實際上秦始皇是看重了闔閭墓中的九千把劍。但是,即便是秦始皇這個建立了不世帝業的始皇帝也無法撼動闔閭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闔閭墓建在水中。

闔閭墓中藏有九千把劍,只因藏身水中,至今沒被盜墓賊挖掘成功

春秋戰國時期吳越之爭,我們通常對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比較熟悉,原因就在於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千古流傳。勾踐戰敗後和夫人到吳國去做奴隸,為的是讓夫差原諒二人,而夫差將兩人安排到了其父闔閭的墓地,讓他們在那裡劈柴餵馬、洗衣做飯,勾踐為了取得夫差的信任甚至親自為他嘗大便,最終被夫差放了回去,臥薪嚐膽,後來滅了吳國。

夫差之所以讓勾踐到闔閭的墓地服務,原因就在於闔閭的死正是勾踐造成的。吳王闔閭即是公子光,原本沒有資格做吳國的國君,當時他不甘於人下,早就想取代吳王僚,而楚國伍子胥的到來給了公子光篡位的機會,伍子胥先後給了公子光兩個刺客,幫助公子光繼位並穩定政權,這兩名刺客就是專諸和要離,專諸有魚腸劍刺殺了吳王僚,而要離刺殺了慶忌。這讓闔閭坐穩了國君之位,之後就開始和伍子胥富國強兵,讓吳國迅速成為南方的大國之一,並攻佔了楚國的都城。

吳國在強大的同時,對鄰國越國多有戰事,兩國本來就是互相看不順眼,但實力相當,當時伍子胥來了之後,吳國明顯比越國強了很多,所以越國國君允常的數次征戰都以失敗告終,後來允常去世,勾踐繼位。

闔閭墓中藏有九千把劍,只因藏身水中,至今沒被盜墓賊挖掘成功

先君去世新君即位之時,正是國家比較虛弱的時候,闔閭就在這個時候出兵了,攻打越國,而越王勾踐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他深知正常的進攻無法打敗吳國,於是給闔閭安排了一個自殺陣。兩軍排開陣勢,勾踐選了百十名戰士組成敢死隊,向吳國挑戰,但是這敢死隊並沒有進攻吳軍,而是跑到吳軍跟前,在吳軍進攻之前來了個集體自殺,這一下子就鎮住了吳軍,誰也看不懂這是啥意思,怎麼好好的就自殺了呢?

正在吳軍愣神的時候,勾踐一聲令下,進攻吳軍,打了吳軍一個措手不及,而闔閭也被越國大夫射傷,闔閭只得撤軍,這個傷最終要了闔閭的命。闔閭死的時候對自己的兒子夫差說:“爾而忘勾踐殺汝父乎?”

夫差自然是不敢忘的,闔閭死後,夫差歷時三年為闔閭在水中修建了一座陵墓。闔閭生前酷愛寶劍,夫差就在闔閭墓中放置了九千把劍,《越絕書》記載:“玉鳧之流、扁諸之劍三千,方員之口三千,盤郢、魚腸三千在焉。”

闔閭墓中藏有九千把劍,只因藏身水中,至今沒被盜墓賊挖掘成功

闔閭死後第三年,夫差就打敗了勾踐為自己的父親報仇,本來越國就這樣滅國了,但夫差最終還是決定放勾踐一條生路,讓勾踐夫婦給闔閭守墓,這一決定直接讓吳國滅了國,後來勾踐臥薪嚐膽滅了吳國,為了發洩心頭之恨,勾踐也曾挖掘闔閭之墓,只是最終無功而返。後來的秦始皇、孫權等人都曾動過挖掘闔閭墓的心思,也都付諸了行動,但是都沒有成功。

連勾踐、秦始皇、孫權這樣的人物去挖掘闔閭墓都沒有成功,就更不用提那些前仆後繼的盜墓者了,即便是到了今天,闔閭墓也還完好無損的在那裡,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座陵墓在2500多年的歷史裡成功躲過了盜墓賊的光顧呢?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闔閭墓在水中,劍池深處,這本就加大了盜墓的難度,更不用說闔閭墓本身建造的就很堅固,有了水的保護,闔閭墓被很好的儲存下來,這樣的一半帝王陵墓都在風水極好的山中,像闔閭墓這樣在水中的幾乎是僅此一例,所以人們想不到水中會有陵墓。即便想到了,在水中進行作業本就很困難,古代並沒有在水中作業的高科技。

闔閭墓中藏有九千把劍,只因藏身水中,至今沒被盜墓賊挖掘成功

按照《越絕書》的記載,劍池是“池廣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水深在五米左右,在古代,人下到這樣的深度,很難作業,即便是排水,也不好排,那並不是死水,又沒有現在的抽水泵。所以挖掘很困難。

另一個原因就是闔閭墓建造的非常堅固,歷史上,劍池並非一直有水,在明朝時期,劍池曾枯竭過,但是即便沒有水的保護,闔閭墓也沒有被盜,那就說明即便有人找到了這個地方,也因為其很堅固而無法進行盜墓,盜掘這樣的大型帝王陵墓,必須是大規模的操作,但是一般的民間盜墓賊是做不到的,官方盜墓又比較少,所以闔閭墓一直儲存至今。

當然現在的技術是可以對闔閭墓進行挖掘的,只是出於文物保護的初心,任何陵墓的挖掘都是慎之又慎,至少現在還不是挖掘闔閭墓的最好時機,必須將其保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