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棲霞觀裡鎮蔣家莊村,有一支登州衛蔣姓軍戶的後人

菜單

棲霞觀裡鎮蔣家莊村,有一支登州衛蔣姓軍戶的後人

喜歡小編的請點一點關注,覺得小編哪裡做的不好的一定要在評論區告訴小編,小編一定會認真聽取的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在短暫的人世,我們要活出自我的精彩。就讓那些是是非非隨風去吧,任性做自己,因為那是最真實灑脫的自己。

方山,是棲霞南部的一座名山。從觀裡鎮到楊礎鎮的公路(省道306的一部分),就從方山的前面經過。

沿著這條公路行駛,過了喬家村之後,不遠的地方就會看到一個向南的路口。轉到這條小路上一直往前走,就會來到一個叫做蔣家莊的村子。刻有“蔣家莊”三個大字的石碑就立在村口。

棲霞觀裡鎮蔣家莊村,有一支登州衛蔣姓軍戶的後人

棲霞觀裡鎮蔣家莊村,有一支登州衛蔣姓軍戶的後人

蔣家莊,顧名思義,是一個蔣姓人聚居的村莊。蔣姓在棲霞還算常見,但這支蔣姓人的淵源卻有特殊之處。在石碑後面的文字,清楚地記載道:“這裡的蔣姓源自蓬萊,祖居地在蓬萊的畫河周圍。”而在歷史上,蓬萊畫河是登州衛蔣姓軍戶的居住地,也就是說,遠在棲霞方山之南的蔣家莊蔣姓,是明代登州衛軍戶的後人。

作為登州衛歷史上有名的軍戶家族之一,蔣姓在《蓬萊縣誌》中留名甚多。當年在登州城小水門附近曾有一座宏濟橋,就是蔣姓人修建,人稱“蔣家橋”。

棲霞觀裡鎮蔣家莊村,有一支登州衛蔣姓軍戶的後人

與當時膠東很多衛所軍戶相似,登州衛蔣姓也是原籍南直隸一帶,元末投入朱元璋麾下,從龍建功,明朝建立之後,論功行賞,遂有指揮使、指揮僉事、千戶、百戶之世職。

根據《蓬萊縣誌》的記載,登州衛蔣姓的開基始祖為蔣仕安,他在明初被封為昭信校尉、湖廣安陸衛中所世襲千戶。他的兒子蔣貴承襲千戶職務之後,也立有戰功,被封為武昌左衛世襲指揮,入祀武昌名宦祠。

在明初,衛所世職並非一成不變,也常用調動。後來,作為軍戶的這支蔣姓人,就調至登州衛。明代中期,有蔣山、蔣繼祖父子的事蹟見於史料記載,他們的身份都是登州衛千戶。值得一提的是,宏濟橋就是蔣山出資建立。

棲霞觀裡鎮蔣家莊村,有一支登州衛蔣姓軍戶的後人

登州衛蔣氏家風淳厚,忠孝之士眾多。明末,在孔有德發動的登萊之亂中,為明朝盡忠的蔣氏家族也頗受影響。登州失陷之後,蔣姓忠烈殉難者眾多,如蔣承光、蔣時行、蔣承恩等。自此,城內蔣氏衰落,一些分支為了避亂,有的遷徙到了關外,有的遷徙到了膠東鄉下。現在遼寧營口蓋州市的礦洞溝鎮,就有登州衛蔣姓的後人。

根據推測,棲霞蔣家莊的蔣姓,應該也是在崇禎登萊之亂時離開登州,遷居此處。

關於蔣家莊建村的經過,清代的《棲霞縣誌》以記載“節婦”事蹟的方式,對此有側面提及。

按照記載,蔣姓人當時從蓬萊遷到時,來的是一位姓張的“老祖太太”和她的兒子。張氏的丈夫叫做蔣英,之前已經去世。當時兵荒馬亂,孤兒寡母在登州城內難以立足,就遷徙至此。

棲霞觀裡鎮蔣家莊村,有一支登州衛蔣姓軍戶的後人

為何遷到這個地方?史料沒有詳細記載,從明代制度推測,這裡很有可能是登州衛的屯田 地 。蔣姓作為衛所軍戶,對部分屯田地有一定管理權,因此張氏帶著兒子就來到了這裡。

在張氏的操持下,蔣姓在這裡站住了腳跟,並在後世繁衍壯大。縣誌稱:“辛苦撫之成(人),再世則產業漸豐。今名蔣家莊,實始自(張)氏。”就這樣,這支登州衛蔣姓後人在棲霞建村。數百年過去了,關於明代的歷史和祖居地的印象可能已經有些模糊,但他們始終記得蓬萊畫河這個地方。在上世紀末的地名普查中,蓬萊畫橋這個名字,也寫到了村志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