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永嘉80歲老人,是這項非遺的代表性傳承人!

菜單

永嘉80歲老人,是這項非遺的代表性傳承人!

永嘉80歲老人,是這項非遺的代表性傳承人!

永嘉80歲老人,是這項非遺的代表性傳承人!

“左手鑼,右手鼓,手拿著鑼鼓來唱歌。別的歌兒我也不會唱,當會唱個鳳陽歌。鳳鳳陽鼓啊,咦喲哎嗨喲……”或許很多人對花鼓的認識是來源於《鳳陽花鼓》這首歌曲。

其實,在溫州也有獨具地方特色的曲藝曲種——永嘉花鼓。永嘉花鼓來源於民間,它帶有濃濃的永嘉印跡,主要分佈於國家級旅遊風景區楠溪江流域,演唱內容包含了當地的文化、民俗、歷史等各個領域。

2009年,深受當地群眾喜愛的永嘉花鼓,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永嘉80歲老人,是這項非遺的代表性傳承人!

書籍《永嘉花鼓》

解開曲藝文化生長密碼

永嘉80歲老人,是這項非遺的代表性傳承人!

永嘉花鼓用永嘉方言演唱,其包含的眾多民俗資訊,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深厚的群眾基礎,諸多的永嘉人都想“澆灌”這朵永嘉曲藝之花。永嘉教師胡勝盼就曾撰寫永嘉非遺書籍《永嘉花鼓》,解開了其背後的地域文化生長密碼。他在書中寫道:

永嘉花鼓由民間相傳的故事與民歌相結合,經過一代又一代藝人的口頭傳承與發展形成了現在順口好唱的花鼓韻文。

永嘉花鼓的唱詞原為散歌散曲、詩歌小故事、歌曲小故事等,有人物、有故事情節,基本上是七字句韻文,代表性的曲目有《賣桃郎》《週六幫工》《光陰記》《董永遇仙》《周德明賣油》等,屬於民間口頭文學,留下的曲本很少。總之,它包含了大量富有地方特色的俗語、俚語與有關甌越地域風情的描述,是溫州地方獨特文化形態的鮮活敘述,且吸收了民間小調、山歌、田歌等旋律來充實音樂。

永嘉花鼓對藝人的演唱功底要求頗高。表演時為一人演唱,以“一人多角”的方式,透過說、唱,演繹各式各樣的人物與故事。為使聽眾享受到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藝術美感,永嘉花鼓藝人必須具備紮實的說功、唱功、做功,以及超常的模仿力。

因為一群孩子

對“花鼓”情根深種

永嘉80歲老人,是這項非遺的代表性傳承人!

家住永嘉芙蓉古村,

80多歲的滕玉英老人就是省級非遺專案“永嘉花鼓”代表性傳承人

。當記者來到她家,她第一件事情就是從布包裡拿出她的“寶貝”。“這本證書,是2009年我被評為省級非遺專案‘永嘉花鼓’的代表性傳承人發的,另外這幾本是曲本……”當她拿出“寶貝”與記者分享時,有關她與“永嘉花鼓”的情話也就停不下來。

我學唱花鼓,是件很意外的事

。1958年,村裡許多人都被叫去鍊鋼鐵,孩子無人照看,於是,村民將需要照看的孩子集中起來讓我照看。那時我才19歲,一下子讓我照看幾十個孩子,心裡有些慌。有的孩子哭著要回家,有的跑到室外去玩……出於無奈,我拿出了藏了多年的鑼、鼓、鈸等行頭,讓孩子們玩。”憶起這些往事,滕玉英老人滿臉笑意。“原先不斷在教室裡奔跑或嚷嚷著回家的孩子們,漸漸圍坐在地上敲鑼、打鼓,不亦樂乎。再後來

,為了讓孩子們安靜下來,我憑藉著自己多年前聽過花鼓藝人演唱的記憶,唱永嘉花鼓給他們聽

……雖然唱得有些生疏、有些生硬,但這一招非常有效,孩子不再吵鬧,均安靜聆聽。”

至此之後,滕玉英開始編詞,透過唱花鼓的形式與孩子互動,在互動中教會他們各種知識。孩子也會經常纏著讓她唱“花鼓”。滕玉英記得有一次,當地舉行幼稚園老師交流會,其他老師或上臺朗誦詩歌,或跳舞,

而她不識字,只能硬著頭皮上臺唱了一段“花鼓”,沒想到掌聲不斷。

於是,她對永嘉花鼓產生了情感,開始了情根深種。

不識字的她

在大膽試錯中創新

永嘉80歲老人,是這項非遺的代表性傳承人!

在學唱永嘉花鼓的過程中,滕玉英每逢初一或十五,就會去永嘉縣巖頭鎮附近的寺廟裡看花鼓藝人表演。等他們表演結束了,滕玉英就主動請教他們如何唱花鼓。在家,她也時常坐在椅子上,右肩揹著花鼓帶,花鼓下垂左腰際,右手擊鼓,左手提鑼,扶鼓擊小鑼,一面唱詞,一面鑼鼓伴奏,如此反反覆覆地練習著。

對於她來說,學永嘉花鼓最難的是記唱詞與唱“花鼓調”。不識字的她,每天得背記很多七言為主的花鼓唱詞,得弄懂每段四句花鼓唱詞,起、承、轉、合的單曲體結構,且還要保持勻速的演唱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字要念得準確,調要唱得圓潤。

經過長時間的學習積累、大膽試錯,她學會《廿四交節》《十二生肖》《珍珠塔》等民間流傳的經典曲目的同時,還學會編一些孩子們喜歡的花鼓。她盡力挑選生活中有代表意義的故事情節進行創作,常多變靈活地安排韻轍,甚至還會出現長短不一的句子,讓永嘉花鼓在時代的潮流中開出鮮豔的花朵,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目前,

永嘉縣會唱花鼓的藝人已寥寥無幾,跟隨滕玉英老人學習花鼓的只有3名農村婦女,年齡均在50~60歲左右,青年人幾乎都不願意學。

“我選的繼承人必須要有文化,對永嘉花鼓要有股倔勁,才能與我一樣能堅守著這個戲臺。”對於她選出的繼承人,滕玉英均給予厚望,並表示會將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們。在傳承的過程中,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溫暖與力量。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