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冀北遊記(二)從承德避暑山莊到塞罕壩

菜單

冀北遊記(二)從承德避暑山莊到塞罕壩

冀北遊記(二)從避暑山莊到塞罕壩

文/姜苗林

老薑記得二十五六年前來避暑山莊的時候,是住在山莊裡面的,還曾經買過一本明唐編著的書《神秘的避暑山莊》。那時候的山莊裡面有蒙古包,草原、樹木沒有經過多少修飾,估計是保留著清朝原有的風貌。老薑看著眼前的湖泊遊船還有修剪的平平整整的草坪,說:“即便是來過一次,也一點兒印象都沒有了。不僅我認不出來,恐怕皇上來了也認不出來了。”烈日當頭,天氣悶熱。老李說:“這裡也不比我們濟南涼快多少呀。”導遊說:“過去這裡最熱的時候也就是二十七八度,現在全球天氣都在變暖,這裡都跟北京一樣熱了。”老薑說:“就連避暑勝地都這樣了,要想涼快就只能回到大清王朝了。”

冀北遊記(二)從承德避暑山莊到塞罕壩

來到“試馬埭”,沒有人能夠讀得出“埭”的讀音,還是導遊為大家解圍。所謂“試馬埭”說白了就是練習騎射的土坡。作為皇家練習騎射的地方就取了這樣一個高大上的名字,讓人認不出來。老薑只記得“避暑山莊”的避字是皇上所書,避中的“辛”字多了一橫,這事兒地球人都知道。放在導遊的嘴裡,那故事就多了。“皇上是大智慧的人。不多寫這一橫就是逃避的避,如果去了走之就是復辟的闢,寓意都不好。皇上加了這一橫,把問題就化解了。皇上的高明之處就在這裡。大家不要以為避暑山莊是專供皇家避暑用的,其實它是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唻。”皇上明智,導遊會說,可是電腦裡也打不出三橫的“避”字來。

乘車去往外八廟的途中,開車的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胡師傅。他的解說詞如同順口溜,講解更具有說服力:“俗話說明修長城,清修廟,社會主義修大道。明朝修了那麼多的長城也抵擋不住塞外的鐵蹄,很快大明朝就亡國了。清朝人在這裡修了幾座廟宇,目的是能夠與北方的少數民族和平共處,保護大清朝的安寧。”

來到小布達拉宮前,已經口乾舌燥,也有體力不支的。老薑說:“大、小布達拉宮我都是到過的。我建議,如果還想去拉薩的就不要看這小的布達拉宮了,如果這一輩子不打算去拉薩了,到裡面看看也是值得的。”

冀北遊記(二)從承德避暑山莊到塞罕壩

宮殿對面的山巔之上有長城蜿蜒。不去宮殿的人就在外面看風景。老薑在樹蔭下找了一塊地方乘涼。有老鄉賣“驢打滾”的,又是承德當地的小吃,老薑沒有吃過,買了一斤慢慢地品嚐。約有兩個小時逛宮殿的人都回來了。大家商量,不如趕路去壩上草原,那裡肯定是避暑的好地方。從承德上高速一路向北,在圍場北下高速駛上國道,景色漸漸的有了變化。當地人似乎早已知道趕路人的心情,在路旁設定了觀景臺,讓有幸來到這裡的人停下腳步飽覽遠山近水藍天白雲。入住的地方也是在網上預定好的。在距離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景區約有幾百米遠的地方是大北岔村,良棲山院的老闆已經迎候在了門前。這裡是一處農家小院兒,兩層樓可以住宿,同時也可以就餐。老闆推薦他的拿手好菜:“烤羊腿是我們這裡的特色小吃,另外再送四個我們當地的特色野菜。”大家也就順從了老闆的意願。

冀北遊記(二)從承德避暑山莊到塞罕壩

小院周圍的大山上面鬱鬱蔥蔥。趁著吃飯前的空檔,老薑在村子裡面逛。不遠處也有一家開辦農家餐館的,一位老爺子在門前納涼。老薑上前與他攀談。老爺子說:“我來到這裡已經是第四代了。聽祖上說老家是濟南齊河的晏城。我姓楊,老家那邊應該也有楊各莊或者楊莊。”都是濟南老鄉,這話題自然就多了。“自從祖上來到這裡我們就再也沒有回去過。祖上當年闖關東來到這裡,人生地不熟的要想落戶,按照村規民約還要經過當地鄉親們的認可簽字才行。這裡土地多,落戶以後慢慢的開墾,生活也就有了著落。前些年坐飛機路過濟南,只是在空中看了一眼黃河。我也知道現在濟南那邊要比這邊好多了,可是子孫都在這邊安了家,也就不回去了。”

“這邊的環境可比濟南那邊好多了,那麼多的人到這裡來觀光瀏覽,多好的地方啊。這山上的樹木都是塞罕壩人栽種的嗎?”

“山坡上的林木都是天然林,那山頂上的樹才是種植的人工林。”

老薑最近看電視才得知塞罕壩幾代人在這裡種樹,使荒漠變成了綠洲,也創造了一種精神叫“塞罕壩精神”。

7。23

壹點號 暢敘幽情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