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四川綿竹:一群老礦工的"童話"

菜單

四川綿竹:一群老礦工的"童話"

四川綿竹:一群老礦工的"童話"

▲當了近20年礦工的謝正虎將自家打造成“礦工主題”民宿

雪山溪流掩映之下,這裡如同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

而童話般的民宿背後,老闆是一個個礦工……

2021年1月12日上午,四川綿竹清平鎮鹽井村,老礦工謝正虎正在打理自家的民宿院子。巨型十字鎬,礦車、軌道、油桶等物件佈置在院裡,老謝將自家民宿定位為 “礦工主題民宿”,畢竟曾幹了20年礦工,沒什麼比採礦更熟悉。

老謝家的民宿,只是清平鎮上百家民宿中的一家,這個龍門山系九頂山下的小鎮,現在已有120家餐飲民宿。深冬的上午,紅色、黃色、藍色等各種顏色的民宿建築在場鎮上隨處可見,在雪山溪流掩映之下,色彩斑斕如童話世界。

而在數年之前,小鎮還是一個老謝口中“滿是灰塵和爛泥”的礦區,如今鎮上的這些民宿,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老謝這樣的老礦工開的。

從礦工到民宿老闆,這樣的身份反差不所謂不大。是什麼讓礦工們扔下了鐵鎬,走出了礦井?

迎來人生轉彎的老礦工

告別辛苦開民宿 旺季時能有3萬收入

老謝是一個幹了20年的老礦工。他介紹,自己1979年開始當礦工,2000年前後,因年齡大了,外加危險等因素退出這個行業。女婿付若強也曾是一名礦工,直到2017年當地封閉礦山,才退出。

像老謝翁婿一樣,做礦工,曾是綿竹清平鎮當地人一個較為普遍的選擇,因為這裡位於龍門山系九頂山下,曾是一個多年的磷礦產區。在2017年以前,這裡跟全國大多礦區小鎮一樣,採礦及其相關工作是當地人的主要就業選擇之一。

清平鎮副鎮長林森向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介紹,“關停礦山前,清平有3/4的家庭從事採礦、運輸等相關行業。”

幹了20年,礦工經歷也成為老謝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經歷。“850號礦井是清平最長的礦井。”69歲的謝正虎回憶,他曾在當地煤礦、磷礦當過礦工,不僅辛苦,經常還會遇到危險,工友受傷的事時常發生,“但為了一家人生計,只有堅持。”

從礦井下真正“走”到地面上,是老謝2017年迎來的一個轉彎。他的女兒謝芬昌告訴記者,2017年礦井封停後,一家人暫時沒有收入來源,就開始嘗試做旅遊接待。

2017年6月,四川綿竹在大熊貓國家公園九頂山自然保護區內全面清理整頓探礦權、採礦權,修復礦區生態環境。當時完成了43個礦權整改任務,封停礦井243口。

老謝一家藉著小鎮旅遊發展選擇了做民宿。“邊摸索,邊發展,邊投入,一共投入30多萬做民宿。”謝芬昌說,剛開始家裡只整理了3間房開民宿,現在又增加了3間房,一共6間房,還有一個咖啡廳。每年旺季做民宿可為家裡增加3萬元收入,現在升級打造了,收入也將增加。

“礦山沒有關閉時候,清平到處是灰塵、爛泥。現在生態、環境變好了,野生動物多了,遊客也多了。” 謝芬昌說。

而看著自己新打造的民宿院子,老謝有些感慨,“不用辛苦吃灰,現在每月收入比當礦工時強多了。”

以前下礦,如今時不時為遊客掌勺

女兒女婿放棄打工 回鄉修了29間房

開民宿的礦工家庭,不止老謝一人。

67歲的老礦工藺天興,他的女兒女婿也回鄉在自家宅基地上開起民宿,於2020年6月開業。此前,夫妻倆曾在外打工奮鬥10餘年。“我們有29間房,夏天生意特別好。”老藺的女兒藺興燕說。

回鄉發展,也是看到了清平鎮從礦區小鎮向旅遊小鎮發展的變化與前景。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瞭解到,封礦後,在進行風貌打造的同時,清平鎮加速了生態建設。村民漸漸發現,村裡的水變清了,林木茂盛了,曾被礦山放炮嚇走的野生動物回來了,山谷裡的螢火蟲也多了。

藺興燕介紹,父親藺天興炒得一手好菜,一到旺季,家裡請的廚師忙不過來,他都會親自上灶為遊客做幾道拿手的農家菜。問及民宿收入,老藺笑著說:“夏季有時候要提前幾天預定,反正收入很可觀。”

藺天興對清平的山山水水都很熟悉,他現在還有一個職責,巡山。

1月18日上午,藺天興正在巡山。他介紹,近年來環境改善了,他在巡山路上,經常會遇到黑熊、藏酋猴等國家保護動物。當地每月會象徵性地給他一些補貼,但在他看來,錢多錢少無所謂,“主要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還可以鍛鍊身體,環境好了,遊客多了,民宿生意也就好了!”

如今,自封礦以來已過去三年,清平的生態環境逐步修復,每年盛夏,螢火蟲滿溝滿谷。當地扶持鎮村集體經濟建起了觀光小火車,在廢地上改造出帳篷民宿,透明“泡泡屋”宿營更成為網紅打卡地,加上全鎮上百家彩色餐飲民宿,“童話小鎮”的名聲不脛而走。“夏季是旺季,週末可是一房難求。”

第一個“吃螃蟹”的礦工女兒

循著家鄉生態發展 在銀杏樹院落裡開民宿

在清平鎮第一個“吃螃蟹”開民宿的,也是一個礦工的女兒。

馬旭俊原來在德陽一家媒體工作,她的父親年輕時是一名礦工,在礦山整治後退出採礦行業。

2017年,看到家鄉封礦,並修復生態向旅遊方面發展,馬旭俊毅然辭職回到清平將自家房屋打造成民宿,成為當地第一個“吃螃蟹”開民宿的人。

馬家的民宿,院落裡以銀杏樹為主,栽種了大量綠植,層疊的綠意掩映著一棟棟民宿,與山巒、藍天和白雲相呼應。“我們的賣點就是空氣好、環境好,夏天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避暑,其他季節人少一些。”馬旭俊很少給自家民宿做宣傳,但回頭客很多,很多客人來過一次後,又會帶上朋友再次光顧。

如今,她家的民宿有28間房,每年可帶來30多萬元收入。馬旭俊坦言,綿(竹)茂(縣)公路通車和冰雪小鎮專案建成後,淡季遊客肯定也會多起來。

現在,清平鎮的民宿已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2016年以前,清平鎮只有1家館子,現在有120家餐飲民宿,從事旅遊接待人數超過600人,床位1000餘張。”清平鎮副鎮長林森向記者介紹,現在村民意識轉變了,主動將自家房屋升級改造辦起民宿、農家樂。

當地政府還請來專業規劃師為村民們設計,打造羌漢文化、農耕文化、礦工體驗、童話主題等民宿專案。“我去過很多小鎮,清平鎮很不一樣。”成都遊客劉先生坦言,清平山清水秀,賞花避暑玩雪,沒有太多商業化,適合旅遊小住。

2019年,清平鎮獲評國家4A景區,那一年,清平鎮接待遊客35萬人次,旅遊收入5000多萬,2018-2019年為群眾發放分紅120多萬。目前,在清平鎮,露營基地、玻璃棧橋、大熊貓科普知識宣教中心等重點旅遊專案正在建設。“熊貓宣教中心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將成為科普教育基地,此外,湔溝村規劃種植箭竹,建設熊貓生態走廊。”林森介紹。

新聞背景

礦工開民宿背後——

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帶來的商機與發展

實際上,清平鎮的蛻變,只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入口社群建設中“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

2017年1月,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正式啟動,範圍涉及川陝甘三省12個市(州)30縣(市區),2。7萬平方公里。2018年10月29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在四川成都成立。

據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德陽分局訊息,德陽為大熊貓國家公園的“腹心”地帶,是大熊貓岷山南部種群(B種群)的核心分佈區和連線樞紐。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統計,德陽片區擁有野生大熊貓5只,棲息面積409。7平方公里。此外,德陽片區內有大熊貓、川金絲猴、牛羚、綠尾虹雉等國家保護動物10種,藏酋猴、小熊貓、紅腹角雉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3種。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也梳理發現,自2019年以來,德陽綿竹境內的紅外相機曾多次拍到野生大熊貓影像。

清平鎮所在的德陽綿竹市,也搭上大熊貓國家公園的東風。2019年9月29日,大熊貓國際生態旅遊節在成都開幕,多部門簽署協議,將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入口區域綿竹市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創新示範區。該專案規劃總用地面積60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人民幣100億元。包括大熊貓科學研究院科研示範基地、大熊貓國際旅遊度假小鎮、大熊貓野生動物園、大熊貓親子動物園、大熊貓生物科技研發區、大熊貓科普教育示範區、大熊貓國際交流展覽區等。

同時,綿竹市總投資5820萬元,啟動“綿竹美麗竹林風景線”建設。目前已種植牡竹、撐綠竹等15種竹類5。24萬叢(株)、菲白竹2。17萬平方米。

更值得期待的大工程——“中國熊貓谷”已啟動建設。據大熊貓國家公園德陽分局訊息,2020年確定了“中國熊貓谷”徵地範圍初步方案,計劃2021年開工,2023年竣工,2024年完成對外營運。(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明平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