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關於昆明的各種傳說,老昆明都不一定知道!!

菜單

關於昆明的各種傳說,老昆明都不一定知道!!

昆明地處遙遠神秘的大西南,自古以來就是各種神話故事雲集之地。這些神話故事,有的能看得你脊背發涼,有的卻能讓你會心一笑。而它們至今也還在老昆明人的口中傳頌著,聽的人也總會意猶未盡。今天就給大家講講這些故事吧,聽完了可以去講給朋友聽哦!

1、昆明城的傳說

面對老昆明地圖,人們會發現,昆明的整個城池,完完全全是一個靈龜的形像,實在是讓人感到稱奇,高原古城昆明,平添幾許神秘色彩。昆明古城為何築成靈龜的形狀?一個悠遠的歷史故事解開了這個稀奇的亙古之謎:

明朝洪武年間,鎮守雲南的大將沐英決定好好修建一下雲南府城。如何建造?他自己卻沒有一個良策,就在他為此事而感到焦慮時,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

一條大蟒,身長萬丈,見頭不見尾,正張開大口,嘩嘩嘩嘩地對昆明城猛吸,城中的金銀財寶完全被吞進了它的肚子裡,沐英大怒,高聲喝問:“何處妖蟒,膽敢吸我城中財寶,使我百姓受窮?”大蟒回答:“我住城北山間,尾在四川,頭在雲南,我吃雲南,屙四川,關你何事?”沐英聽後,撥箭斬蟒,那蟒就地一滾,變成了一個黑臉大漢,與沐英大戰起來,正殺得難分難解之際,只見翠湖九龍池中的九個龍子,騎著一隻神龜,前來助陣,神龜最後把巨蟒給鎮住了。

沐英醒來,感到很是奇怪,但又無法釋夢,於是他請來了當時著名的風水先生汪藏海,求他給自己破夢。汪湛海沉思片刻,捏指掐算了一番,然後振振有辭道:“這是城北長蟲山在作崇,你看它頭對著雲南城府,大有吞噬古城之感。”沐英一聽,大為震驚,急忙討教破解之法。汪湛海說:“破解之道的上策是疏導,變害為利。”接著他談了自己的看法:長蟲山從東北方向蜿蜒而來,確有不吉之像,但在我的眼裡,它卻在古城上方彙集成了旺盛的吉祥龍氣。這可是千載難逢的“紫微龍”地脈。蟒蛇為長壽之物,但也為陰柔之體,它性格怪譎,若是耍起脾氣來,必然傷害黎民百姓。這樣就得有一靈物克之,化之,輔之,變之,這個角色得由同樣是長壽之物的,但卻有陽剛之體的靈龜來承擔。在汪湛海的指導之下,沐英把老昆明城建成了一個靈龜的形狀。大南門是龜頭,北門是龜尾,大東門、小東門、大西門、小西門分別是龜的四隻腳。這樣,在北走蜿蜒的長蟲山之麓,老昆明城與其氣脈相連,形成龜蛇相交之態,使得昆明有了一股天造地設、山長水遠和萬物合一的氣勢。看著建築好的昆明城,汪湛海站在五華山上笑了。他不無得意地說:“昆明城池龍氣益發,風生水起,定能造福於雲南人,相信五百年之後,雲南勝江南。”

2、金馬碧雞的傳說

昆明東面有一山曰金馬山,西面有一山曰碧雞山,史稱“東驤神駿,西翥靈儀”,為雲南的象徵。早在明代,“金馬朝輝”與“碧雞秋色”就已視為昆明勝景。

流傳於昆明的《金馬碧雞》的傳說其主要內容有二:其一,說古時昆明為荒涼貧瘠之地,山上無樹木花草。一日太陽東昇,在“隆隆”巨響聲中,大陽裡飛出一匹駿馬;當天月亮出來,在“嘩啦啦”的響聲中飛出一隻碧玉雕成的雄雞。於是,昆明處處金花開,滿山結金果,壩子成碧海,鳥飛魚蝦躍。

其二則說:武勇的滇王同哀牢王美麗的公主聯姻,金馬碧雞是哀牢王作陪嫁送給滇王的禮物。後來,因滇王有兩位王子,相互都謙讓王位。老滇王納宰相之謀,讓兩位王子都去尋找放到大山之中的金馬碧雞。結果兩位王子去找金馬碧雞之後,一直不見返回,於是便成為昆明民間流傳的紀念金馬碧雞的許多民俗事項的緣由。

3、圓通寺的傳說

據傳說,在明朝嘉靖年間的一天夜裡,昆明市區下了一夜暴雨。翌日清晨,一個和尚走出僧房,只見庭院中落葉遍地,轉入大殿燃燈上香,卻見木柱上的兩條泥龍渾身水淋淋,好像才出水面歸來。這和尚驚愕萬分,轉身跑去報告住持,住持半信半疑,於是,帶領一群和尚奔進大殿,果見這兩條龍遍身是水,鱗甲上粘掛著青苔。龍的胸部一起一伏地喘著氣息。眾和尚見狀,驚得目瞪口呆,不敢出氣。其中有個小沙彌,好奇地左瞻右顧,他走出殿堂,見地上有一條粗大的水跡,這水跡是沿著柱上盤繞的泥龍而伸到殿外,這小沙彌向眾和尚指指點點,他們似有領會,一齊躡手躡腳,沿循水跡去尋找根源。一行來到今翠湖的九龍池畔(今圓通街坡底西北面),岸上圍著一大群人正議論紛紛。原來昨夜天降大暴雨時,許多人聽到神龍咆嘯,格鬥之聲音一夜不絕。又有人在岸邊拾到有碗口大的幾片龍鱗殼,和尚們才恍然領會,方知是本寺的兩條泥龍奔入海中(翠湖原名菜海子),驅逐強佔九龍池的一條蛟龍。在這以前,昆明常遭蛟龍泛水,淹沒半個城區街道,老百姓叫苦不迭。經此一戰,蛟龍絕跡了,人民安居樂業了。

4、西寺塔的傳說

在昆明市中心,最有名的古蹟,除了每六十年能出現“金碧交輝”奇景的“金馬”、“碧雞”二坊之外就當數相隔數百米,遙相呼應的東、西寺二塔,此二塔鎮龍的傳說在昆明已是家喻戶曉,以至於昆明市民文化中有了“鐵樹開花馬長角”的最大禁忌!而絕大多數人不知道的,就是在這兩座塔的中間地帶,還有一口井!!!聽過這樣一種說法:東西寺塔下的黑龍力量實在是太強大了,以至於雙塔都鎮壓不住。為了安撫黑龍,只能在雙塔中間開了一口井,必要時開啟蓋子給黑龍透氣並進行祭祀。

5、金殿傳說

傳說一:

明朝萬曆年間,雲南巡撫陳用賓崇通道教,一日夢見仙人呂洞賓約翌日在鳴鳳山麓相會。第二天,陳用賓很早便在山麓等候。只見一個放羊老頭,用繩子牽著羊,在山邊用一口沙鍋偎芋,另一口鍋作鍋蓋,待他走近一看,老頭忽然不見了,帶繩的羊也沒有了。陳用賓恍然大悟:兩“口”鍋壘在一起就是“呂”字,帶繩的羊意味著是“純陽”,是呂洞賓的道號,這個老頭就是呂洞賓。呂真人指示他鳴風山是洞天福地啊!所以在遇呂洞賓處,跨羊清河上,陳用賓修了“迎仙橋”,並在山上建了金殿。

傳說二:

陳用賓年青時很窮,到處流浪,他信奉道教,對那些雲遊四方,來去無蹤,變化莫測,長生不老的仙人羨慕不已。他聽說鳴鳳山上有座道觀,是塊風水寶地,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就住在那兒,於是他每天除了到道觀求神拜仙之外,都呆在山洞裡專心致志地讀書修道,盼望著有朝一日能見到呂洞賓。幾年過去,連呂洞賓的影子都還沒見到,他變得有點不耐煩,動不動就想發脾氣。道觀的道長見他這番情形就提醒他說:“火氣大的人是遇不到仙人的,即使遇到了也認不出來。”他聽了道長的話,覺得有道理,便回到山洞,在洞門口兩邊寫下了幾個大字:“了卻心頭火,要見呂洞賓。”

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他在洞門口遇到一位老頭。只見那老頭大約八九十歲的模樣,可長得鶴髮童顏,身體硬朗。這麼大年紀還一個人來到這深山老林,看他那具有仙風道骨的模樣,莫非他是仙人?陳用賓盛情邀請老頭到他的山洞裡休息休息。

到了洞裡,陳用賓拿出他存放了多年一直捨不得喝的老陳酒,用精心收藏的傳家寶玉龍酒杯斟上一杯,恭恭敬敬地遞到老人手中。只聽“當”的一聲,老頭不小心失手將杯子掉在地上,玉龍酒杯摔碎了。陳用賓一下子氣壞了,憤怒地衝著老頭叫到:“這是我的傳家寶,你要賠我!”老頭不慌不忙地站起身來,連賠不是,並說到:“我會賠你的,我要加倍賠償你,請跟我來。”

陳用賓以為老人要去買個玉龍酒杯還他,便跟著來到洞口,突然老人化為一道清煙消失了。陳用賓這才意識到這位老頭是仙人。待他回頭一看,只見洞門口上的對聯變成了:“了卻心頭火,要見呂洞賓。見了呂洞賓,心頭火又生。”

陳用賓看後真悔恨交加。他回到洞裡把所有的酒喝得一乾二淨。他喝得酪叮大醉,倒頭就昏睡著了。朦朧之中,他夢見自己升官發財當上了雲南的巡撫。酒醒之後,他受到夢境的激勵,經過幾年的刻苦努力,用功讀書。他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他狀元及第後做了雲南的巡撫。為了紀念在鳴鳳山上和呂洞賓的奇遇,他便在山上建了一座金殿。

6、睡美人的傳說

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緻極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譽。從昆明城東南一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臥在滇池兩岸。她的頭、胸、腹、腿部歷歷在目,青絲飄灑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顯得丰姿綽約,嫵媚動人,所以又叫睡美人。

民間傳說,遠古時一位公主耐不住宮中寂寞,偷偷出了王宮與一小夥結為夫婦。後來,國王拆散了這一美滿姻緣,並用計將小夥子害死。公主悲痛欲絕,痛哭不止,淚水匯作了滇池,她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

(備註:其實這故事是根據郭沫若遊昆明時的一句戲言編的,屬於真正無中生有的傳說,流傳時間不超過三十年)

7、黑龍潭的傳說

傳說一:據說很久以前一對夫妻很恩愛,但有一次丈夫發現了自己的妻子和別的男人有私情,一氣之下拿了一個稱砣出走,到了此地當了道士,幾年後修道成仙,人們就稱呼他為稱砣道長。再說他的妻子那時已是人老珠黃,那個男人不要她了,她又到此地找稱砣道長,當時手裡還拿著一條鯉魚,在稱砣道長烤魚吃時,為了要點化他的妻子,只吃掉了鯉魚脊背便將魚丟進這個潭裡,後來他的妻子也明白了,最後修道成仙。丟進潭裡的魚也奇蹟般的活了。故從此潭中之魚就稱“爛脊鯉魚”,這也是為什麼話說黑龍潭中的鯉魚都是沒有脊背的。

8、蓮花池

很多史料記載,吳三桂死後,1681年冬昆明城破,陳圓圓亦自沉於五華山華國寺外蓮花池,死後葬於池側。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小影二幀,池畔留有石刻詩。

9、大觀樓長聯

清道光初年,在風雨飄搖中來昆明任雲貴總督的阮元(阮芸臺)慕名至大觀樓觀景,他對長聯越看越不順眼。他認為:“孫髯原聯,以正統元漢、唐、宋、元,傳業豐功總歸一空為主,豈不乎說到我朝?故改‘偉業豐功’為“爨長蒙酋”,遞到吳三桂等人身上,所以抉正而消逆也 。”於是他利用權勢,強行把長聯改了,作為他“扶正消逆”的功績,另制了一副長聯掛在大觀樓前,他改為: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憑欄回憶,喜茫茫波浪無邊。看:東驤金馬,西翥碧雞,北倚盤龍,南馴寶象。高人韻士惜拋流水光陰。趁蟹嶼螺洲,襯將起蒼崖翠壁;更蘋天葦地,早收回薄霧殘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鷗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爨長蒙酋費盡移山氣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蘚碣苔碑,都付與荒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鴻雁,一片滄桑。

兩相對照即可看出阮元其實改得很糟,把原來優美的有詩意的句子改成了一些死句 ,當時就有名士公開指責說:“阮元所改,不及原文遠甚,芸臺亦多事矣。”一首譏諷阮元的打油詩就在民間迅速流傳開來:“軟菸袋(阮芸臺)不通,蘿蔔韭菜蔥,擅改古人樹,笑煞孫髯翁。”阮元被調離後,其改制的長聯也就悄然撤消了,換上的仍是布衣詩人孫髯翁千古流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