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這條流淌在清流人心裡的河,怎不令人嚮往!

菜單

這條流淌在清流人心裡的河,怎不令人嚮往!

悠悠流淌的龍津河,在上游寧化縣被稱為翠江,經龍津鎮的南岐村流入城區後似乎不願離去,在清流縣城迂迴出一個大大的“S”字母后,才戀戀不捨地向東流到龍津鎮橫口村的崆峽嶺,這段河流被稱為龍津河。

清流“古八景”中

有一半是描寫

龍津河的風景

“龍津望月”

描寫東門橋,也稱龍津橋,每年夏夜皓月當空,橋上涼風習習,人們在此倚欄望月,避暑納涼。

這條流淌在清流人心裡的河,怎不令人嚮往!

(老悟攝於 2009 年)

“雁塔曉鍾”

在今人武部後山,山上原有一座宋代淳祐五年所建的萬壽寺,寺旁立六角塔,太陽落山時,塔影被夕陽映至龍津河。

這條流淌在清流人心裡的河,怎不令人嚮往!

(吳傳義攝於 1970 年)

“西橋橫笛”

指西門橋又名鳳翔橋,形如橫在龍津河上的一支玉笛。

這條流淌在清流人心裡的河,怎不令人嚮往!

(老悟攝於 1975 年)

“北渡孤舟”

位於北門,相傳清流老城區地形似豬肚,造橋有刺穿豬肚不利聚財之說,人們出城來往只能靠擺渡,北門也叫“渡頭”,對岸就叫“渡背街”。

這條流淌在清流人心裡的河,怎不令人嚮往!

(老悟攝於 1990 年)

“半溪殘雪”

這條流淌在清流人心裡的河,怎不令人嚮往!

半溪殘雪(老悟攝於 1973 年)

這些古老的文化景觀故事融合著中國古人包容、和諧、至善的太極精神,是太極之城的神韻。

在2007年建設清流九龍公園時,專門設定了“古八景園區”,以浮雕形式,將這些古老的文化故事集中呈現在了人們眼前。

這條流淌在清流人心裡的河,怎不令人嚮往!

這條清澈潺流的龍津河,在與時代並行中更顯太極之姿。童年記憶中,龍津河畔一年四季喧鬧異常,老人垂釣、青年摸螺、大人挑水、小孩牧鵝,婦娘在城門水口平坦的礁石上捶衣、蕩裳、洗菜、刮薯。每年農曆五月端午佳節,坪揹人進行龍舟競賽,兩岸人頭攢動,十分熱鬧。

新中國成立前,清流沒有通公路,龍津河上舟楫穿梭,是清流運輸物資的主要航道。西門橋河段停泊有各式舟船,曾是清流物資集散繁華的碼頭。1972年福建省嵩口坪電站建成,古老的龍津河蓄滿水能發電去了。從此,往日氣勢磅礴的龍津河,變成了樸質無華的庫區平湖。

這條流淌在清流人心裡的河,怎不令人嚮往!

龍津河 S 型河景(林旭煌攝於 2017 年)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龍津河兩岸之景發生了巨大變化。開挖西山嶺建成鳳翔街,整治北山地質災害,再造一座城,建設長興南路、中路、北路,沿路樹木成蔭,高樓林立。經過歷屆縣委、縣政府的接力推進,城區面積擴大近 10 倍。龍津河承載著清流人建設美麗家園的夢想,向前奔流。

特別是2006年以來,結合龍津河防洪堤建設,將曾經雜草叢生、低矮易澇的窪地進行了整治,龍津河12公里沿河兩岸先後修建了兒童公園、世紀公園、九龍公園、尚書公園、九龍廣場,及文化長廊、桂花樹林、風雨廊亭、非遺文化、客家人物、二十四孝雕塑、書法牆以及假山、瀑布、噴泉等景觀,與龍津河瀲灩波光交相輝映。

夜幕降臨,五彩繽紛,火樹銀花的燈光夜景,將龍津河畔裝扮得更加風情萬種,婀娜多姿,龍津河畔成了平民百姓休閒、娛樂、健身的理想場所。龍津河以一種現代、健康、生態的生活方式詮釋著太極之韻。

隨著城鎮化程序的加快,城區人口逐年增多。為解決生活汙水、廢物排放問題,保護龍津河沿岸的綠水青山,清流縣又投入資金建設垃圾和汙水處理廠,鋪設雨汙分流管道,收集汙水、垃圾及時處理。

近年來,又實施河長制管理,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目標。

今日,行走於龍津河畔,山水相映,碧波微瀾,桂香馥韻,清雅宜人,行人信步,謙和自信,太極之城包容和諧、柔和中正的文化氣韻與精神正悄悄融入清流小城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作者:鄧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