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陝西有黃河、渭河和漢江,為何只有漢江可通航

菜單

陝西有黃河、渭河和漢江,為何只有漢江可通航

陝西省作為一個西北省份,給人的印象是比較乾旱,實際上陝西省的河流並不少,最有名的自然就是我國母親河之一的黃河。黃河在陝西省與山西省交界處長達數百公里咆哮而下,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橫貫關中平原。除了黃河流域,陝西省南部也是長江流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萬里長江的最大支流——漢江發源於秦嶺以南。另外,長江另一條重要支流——嘉陵江也發源於陝西省境內的秦嶺,當然嘉陵江在陝西省境內並不太長。

陝西有黃河、渭河和漢江,為何只有漢江可通航

整體來說,陝西省的河流體系可稱為一縱兩橫。一縱就是自北向南的黃河,兩橫則北指東、西走向的渭河,南指同為東西走向的漢江。黃河在我國曆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略顯尷尬的是,黃河並不適宜通航。這是有原因的,黃河在青藏高原的上游水量還是非常充沛的,但到了黃土高原地區,這裡的降水量比較少,還沒有大型的支流,無法給黃河補水。在這種情況下,黃河在黃土高原地區的水量就不足以支撐通航。

陝西有黃河、渭河和漢江,為何只有漢江可通航

出了內蒙古托克托之後,黃河由北向南,成為陝晉二省的界河,這裡的河面較寬,水流量也充足。陝晉黃河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約以著名的壺口瀑布山為界分為北、南兩段。北段的兩側在地質上相對比較穩定,是峽谷型河段。南段就不同了,河的兩側並不穩定,時大時小,變化非常劇烈,這就大大影響了通航效率。

陝西有黃河、渭河和漢江,為何只有漢江可通航

渭河又是什麼情況呢?渭河發源於甘肅的鳥鼠山,然後一路向東奔流至潼關注入黃河,全長818公里。渭河的水運史非常早,在周襄王五年(公元前647年),就有渭河的通航記錄。秦漢時期,由於國都就在渭河下游的(秦都在咸陽,漢都在西安),渭水(尤其是下游)的通航能力對帝國的穩固與否就產生了重大意義。《史記-留侯(張良)世家》就說:“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從反向角度,公元417年,東晉實際統治者劉裕出兵消滅定都長安的後秦,大將王鎮惡就帶著水軍從渭河上溯至長安滅後秦的。

陝西有黃河、渭河和漢江,為何只有漢江可通航

圖-涇河與渭河交匯處,涇渭分明

經過魏晉、南北朝的衰落期,渭河水運到了隋唐時期又開始變得重要,因為隋唐國都在西安。由於形勢的動盪,渭河在中唐和晚唐時也疏於浚通,基本上需要時就進行清理。五代十國之後,再沒有王朝把國都放在西安,渭河的水運也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有一個重要原因,由於國都在西安,隋唐就在渭河流域大肆砍伐森林以攻國都之需。森林越砍越少,到了宋朝,又把渭河流域的森林當成木材廠,天天砍伐,幾乎都快砍禿了。水土流失過於嚴重,天量的泥沙進入河床,久之淤泥越積越多,自然就不利於航行了。

陝西有黃河、渭河和漢江,為何只有漢江可通航

圖-渭河與灞河交匯處

與黃河陝晉段及渭河相比,位於陝西省南部的漢江的通航條件就好得太多了。漢江發源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的秦嶺山麓,上游稱為沔水,從重鎮漢中以下稱為漢江(古稱漢水)。漢中的中上游水面不算很寬,從湖口丹江口以下就相對較寬。即使如此,陝西省境內的漢江也是可以通航的。

陝西有黃河、渭河和漢江,為何只有漢江可通航

上面講了,陝西省境內的黃河(與山西同界)及渭河都不太適合通航,至少亂砍森林是不能通航的原因之一。漢江位於雄偉的秦嶺以南、險峻的米倉山以北,關中的木材需求再大,也不易於翻越秦嶺來漢水流域砍伐,成本較高。對於蜀地的木材需求,也是同樣的道理。在這種情況下,漢水上游(陝西省境內,下同)的水土就相對容易保護,加之水流的速度比較湍急,降水量充足,特別是夏秋兩季。漢水上游通航能力的下降約大清的乾隆時期開始,人口的增加導致耕地面積的增長,自然會引發水土流失。

陝西有黃河、渭河和漢江,為何只有漢江可通航

對地處內陸的陝西省來說,黃河不易通航,不易與黃河下游的山東等經濟發達省份形成水網聯絡通道。但漢江至湖北省武漢市匯入長江,武漢是我國的中心城市之一,交通四通八達。陝西省透過漢江至武漢,然後再從武漢可與經濟發達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進行無縫銜接,可以有效融入長三角經濟帶。

陝西有黃河、渭河和漢江,為何只有漢江可通航

2011年,陝西省投入巨資,啟動從安康市至白河縣(位於陝西省與湖北省交界)的漢江航運建設工程,目的非常簡單,就是透過提升漢江陝西段的通航能力,加快實現通(長)江、入(東)海的戰略目標,提高陝西省的開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