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西部養牛 東部來賣 這個對口支援專案“太牛了”

菜單

西部養牛 東部來賣 這個對口支援專案“太牛了”

西部養牛 東部來賣 這個對口支援專案“太牛了”

檢查剛運到的犛牛。

日前,樂清市城東街道紅源屠宰加工場來了一群遠方來客:一頭頭黑色犛牛從2500多公里外的阿壩州搭“專的”來到樂清。過不了多久,樂清市民就能嚐到來自高原的新鮮優質犛牛肉。

今年是樂清和理縣開展對口支援結對工作的首年,在兩地政府密切合作下,“西牛東送”產業協作專案已成功落地生根,將兩座城市緊緊地聯絡在了一起,形成東西部實現共同富裕的新模式。目前,“西牛東送”已帶動近千困難人口增收,共拉運犛牛上萬頭,實現產值過億。

做好阿壩州“牛”文章

阿壩州是畜牧業大州,犛牛資源豐富。犛牛是高原之寶,營養價值豐富。由於當地銷售渠道不暢、牧民缺乏市場意識,很多犛牛無法出售,資源優勢沒有轉化成經濟優勢。而樂清及其周邊擁有較為完善的牛肉產業鏈,每年需要向全國各地採購大量的肉牛,且市場需求大。

西部養牛 東部來賣 這個對口支援專案“太牛了”

溫州犛牛肉專賣店。

阿壩州有資源優勢,卻苦於缺乏拓展市場能力,樂清正好有市場潛力。在深入調研基礎上,樂清援建幹部提出了“西牛東送”專案課題,幫扶阿壩州畜牧業發展,可以在“牛”上做文章。

樂清市順金肥牛飼養有限公司響應樂清市的“西牛東送”號召,迅速帶團隊到阿壩州考察當地畜牧資源。透過實地走訪,公司負責人管端順對阿壩州的犛牛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那裡山上到處是天然牧草,由於海拔高,自然放養的犛牛每天都要爬山走坡,肉質結實,品質好,值得推向東部市場。”管端順決定從當地購買犛牛,承擔“西牛東送”專案實施,既讓當地犛牛不愁賣,當地牧民有錢賺,也讓東部市民吃上優質犛牛肉。

2018年,樂清市與阿壩州結對援助縣簽訂了對口支援相關框架協議,制定了“西牛東送”扶持政策,確立了“政府扶持、企業主導”的專案工作思路,全面啟動“西牛東送”產業協作工程。

從顧慮重重到主動銷售

管端順是城東街道振海村人,跟牛打交道已有17年,深耕市場多年,有著非常豐富的經營經驗,擁有充足的銷售渠道,加上阿壩州正在建設高速公路,他對新鮮犛牛肉端上樂清人的餐桌非常有信心。

然而,在收購犛牛這第一關上,他就遇到了難題。當地民風淳樸,牧民們單純善良,習慣在家門口等人來收,導致牛販時常打壓犛牛價格,另一方面,受當地民俗習慣制約,牧民銷售犛牛獲得的收益極少,打擊了他們銷售的積極性。

西部養牛 東部來賣 這個對口支援專案“太牛了”

阿壩犛牛。

如何獲取牧民的信任,開啟阿壩州的犛牛收購市場呢?一方面,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出面,動員牧民支援“西牛東送”專案,另一方面,管端順也提出獎勵政策:“凡是在該市場出售犛牛的牧民,每出售一頭犛牛就能得到50元的獎勵。”也就是說,如果牧民在該市場內出售50頭犛牛,在平均每頭6500元的價格上,還能額外多拿2500元的獎勵。牧民們仔細算了這筆賬,確實有錢可賺。

2018年11月,“西牛東送”專案舉行首發儀式,現場收購了25頭犛牛。這批犛牛被運往樂清,開啟了“西牛東送”的破冰之旅。這第一批犛牛為當地牧民帶來16。25萬元的收入,徹底打消了牧民心中的疑慮。

趁熱打鐵,管端順在當地成立金順湖犛牛貿易有限公司,並在2019年建成佔地10餘畝、投資180多萬元的犛牛交易市場。犛牛交易市場開業後,當地黨委、政府加強宣傳引導,出臺優惠政策,鼓勵牧民在公平、公正、公開的交易平臺上就近售牛。交易市場還對牧民出售的犛牛統一進行建檔管理,嚴格落實檢驗檢疫手續,防止病牛進入市場。同時,對市場內的犛牛進行科學餵養,保障牛肉品質和安全。

來自遠方的犛牛,怎麼開啟樂清及周邊市場?吃慣黃牛肉的市民能接受這道美食嗎?為此,管端順也費了不少心思。剛開始,他在多個零售牛肉攤位里加入犛牛肉,犛牛肉顏色比普通牛肉深,導致市民顧慮重重,以為是病牛肉,所以各個攤位還專門配了解說員專門吆喝:“這是來自2500公里外的犛牛肉,要不要買回去嚐嚐?”推廣的同時向顧客介紹犛牛肉各個部位的做法。同時,還到各大酒店、單位食堂推廣犛牛肉。在他的努力下,目前溫州各地已有16家犛牛肉專賣店,每天總計能出售6-7頭犛牛。

看到犛牛銷售逐漸從“畫餅”走向現實,管端順和“西牛東送”贏得了牧民們的信任,也點燃了農牧民脫貧致富的希望。

管端順還在當地培養了幾名“犛牛經紀人”。“銷售犛牛不但要我們參與,更要當地的牧民一同參與,才能讓牧民獲得更多經濟收入。”管端順說,透過“犛牛經紀人”的培養,牧民逐漸形成了“主動銷售”的意識。

如今,“西牛東送”專案成功走入第四個年頭,犛牛交易市場的生意越來越紅火。“有一天,當地的幹部發微信問我,凌晨3時來市場的牧民有沒有?”管端順說,當他自信滿滿地回覆“有”時,他倆都知道,“西牛東送”專案做成了。

探索對口支援新經驗

“西牛東送”專案的實施,既為阿壩牧民開闢了增收新渠道,也讓樂清人民吃上了新鮮犛牛肉,實現了兩地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但眼前的成績遠遠不夠。2021年,樂清和阿壩州理縣啟動對口支援工作,“西牛東送”專案也有了更多設想。

高寒地區天然草場生態脆弱、產草量低,犛牛純天然餵養,導致生長緩慢、飼養週期長,整體出欄率不高。如何在不影響生態環境基礎上,將優勢犛牛產業轉化為牧民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

“當地犛牛光吃牧草,沒有引入現代飼養技術,一到冬天沒有天然牧草,犛牛容易減肉,因此犛牛交易季節性很強。”管端順說,目前,公司與四川省的一家農科所合作,打算在當地搭建犛牛育肥基地,逐步形成“放牧+補飼+暖棚安全越冬”的科學飼養方式,縮短犛牛上市時間、增加犛牛出欄數和商品量,從而實現犛牛“全年買賣自由”。

不僅如此,他們還計劃在阿壩州理縣引進先進肉牛品種,進行肉牛養殖試點工作,豐富當地牛養殖的產業結構。“我們先期飼養50頭肉牛,只需7個月就能上市,一頭肉牛的市場價值在5000元上下。”管端順說,如試點成功,將根據政府要求和當地牧民需求,圍繞當地自然資源特色打造1500萬元年產值的肉牛養殖基地,每年預計能為當地牧民增加300萬到400萬元的經濟收入。

管端順還透過公司資助當地6名家境困難的兒童上學,直到高中畢業。如果考上大學,公司還將繼續資助。將來大學畢業後,6人還可選擇到公司工作,成為“當地經紀人”。

落地4年,“西牛東送”專案已在西部地區獲得群眾的口碑,成為對口支援工作探索共同富裕的新經驗。

藍媒聯盟•樂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羅定陽 葉泱程 程遙 曾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