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桑梓、社稷、鴻雁為何各有所指?趣談漢語的指代現象

菜單

桑梓、社稷、鴻雁為何各有所指?趣談漢語的指代現象

01

在古代,人們常用“桑樹”“梓樹”來指代故鄉。但其實,大自然的林木多不勝數,為何單獨用桑樹和梓樹來指代家鄉故土呢?

這還得從古代的社會經濟結構開始說起。我國古代是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主,那時推崇的是男耕女織。男子耕種負責種田,女子紡織負責紡織。

桑梓、社稷、鴻雁為何各有所指?趣談漢語的指代現象

所以,古人養蠶、種桑樹。桑樹的葉子用來養蠶,桑樹結的果子叫桑葚,既可以食用,又可以用來釀酒。桑樹的樹幹、枝條可以用來製造器具,桑皮可以用來造紙,桑樹還可以入藥。

而梓樹呢,它的用途就更廣了。梓樹的葉子可以作為食物,梓樹的皮是一種中藥,梓木清軟,常常用來製作傢俱、樂器。

由此可見,桑樹和梓樹,對於小農經濟的家庭生產來說,用處多多,簡直就是活寶。

桑梓、社稷、鴻雁為何各有所指?趣談漢語的指代現象

桑樹的果子——桑葚(圖片來源於網路)

就因為桑樹梓樹和古人們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們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後院種植桑樹。時間久了,桑樹和梓樹就成了故鄉的象徵。所以人們常常把故鄉稱為桑梓。

其實像桑梓那樣指代另一種事物的用法在漢語中很常見。比如古人還會用“社稷”來指代國家,用“鴻雁”來指代書信。

2

我們先來看看“社稷”這個詞。

社,古代指土地之神,按方位命名:東方青土,南方紅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黃土。五種顏色的土覆於壇面,稱五色土,實際象徵國土。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禮都叫社。

稷,指五穀之神中特指原隰之祗,即能生長五穀的土地神祗,這是農業之神。‘’稷”,反映我國古代以農立國的社會性質。

兩者本來各不相干。“社”字在甲骨文中與“土”字一樣,像女性生殖器。也就是說,社起源於原始時代的生殖崇拜。在春秋時代,還可以看見這種原始崇拜的流風餘韻。

社,既與“土”本是一字,後來加上了“礻”旁,也就成了土地神的名稱。社祭的神壇也稱為“社”。

桑梓、社稷、鴻雁為何各有所指?趣談漢語的指代現象

社稷壇(圖片來源於網路)

從天子到諸侯,凡是有土地者都可以立社,甚至鄉民也可以立社祭祀土地神。社日成為睦鄰歡聚的日子,同時還有各種歡慶活動,“社戲”、“社火”就是很好的例子。現代生活中的“社會”一詞,也與社日活動有關。

“稷”原是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在西周始被尊為五穀之長,與社並祭,合稱“社稷”。

“社稷”一詞,最早見於《周禮·考工記》。據此書記載,社稷壇設於王宮之右,與設於王宮之左的宗廟相對。前者代表土地,後者代表血緣,同為國家的象徵。《禮記·曲禮下》:“國君死社稷。”就是國君與國家共存亡的意思。

3

再來看看“鴻雁”這個詞。

眾所周知,“鴻雁傳書”是中國古老的民間傳說。

鴻雁屬定期遷徙的候鳥,信守時間,成群聚集,組織性強。古人當時的通訊手段較落後,渴望能夠透過這種“仁義禮智信”俱備的候鳥傳遞書信,溝通訊息。

桑梓、社稷、鴻雁為何各有所指?趣談漢語的指代現象

鴻雁(圖片來源於網路)

至於“鴻雁”後來何以得以指代書信呢?這還得從漢朝的蘇武說起。

根據史書記載,漢武帝時出使匈奴的蘇武,被反覆無常的單于扣留達19年之久。

昭帝即位後,瞭解到實情,讓新派出的漢使對單于說:“漢朝天子獵到一隻北來的大雁,雁腿上繫著一封信,寫著蘇武正在北海(今貝加爾湖)牧羊。”

單于見道破天機,無法隱瞞,遂放蘇武歸漢。“鴻雁傳書”一詞即由此而來。

桑梓、社稷、鴻雁為何各有所指?趣談漢語的指代現象

蘇武牧羊(圖片來源於網路)

此後,在漢語中便有了“鴻雁傳書”之說。 鴻雁傳書,又名飛鴿傳書。指通訊,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桑梓”指代故鄉;“社稷”指代國家;“鴻雁”指代書信。這種選用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來支撐另外一個概念,在漢語中是非常有趣的一個現象。

假如我們平時稍加留意,會發現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學習漢語,既要了解這些詞語的字面意思,也要留意它背後的文化內涵。

這裡是@月然的文史筆記,每天為你分享有趣、有溫度的文史知識,歡迎關注。

【本文有“月然的文史筆記”釋出,首發百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