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探訪北京潭柘寺,那不起眼的柘樹承載了千年的佛性,這就是慈悲!

菜單

探訪北京潭柘寺,那不起眼的柘樹承載了千年的佛性,這就是慈悲!

“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這句流傳久遠的民諺,說明了這座群山之中佛寺的古老。據考證,該寺創建於晉代,初名嘉福寺,唐代改稱龍泉寺,雖寺名歷代更換,然潭柘寺卻名傳遐邇,據說是因寺後有“龍潭”,山坡有“柘樹千嶂”而得名。

探訪北京潭柘寺,那不起眼的柘樹承載了千年的佛性,這就是慈悲!

“靈境無如潭柘杳”。汽車沿西山賓士了兩個多小時,才在山門前停下。出車四顧,峰攢巒簇,長松繡天。蒼翠的山峰像衛士一樣守護著一座小山巒,紅牆碧瓦的潭柘古剎就掛在山巒的南坡上。

探訪北京潭柘寺,那不起眼的柘樹承載了千年的佛性,這就是慈悲!

走入寺內,流水潺潺,花木蔥鬱。天王殿慈善,大雄寶殿莊嚴。其後空曠的院落,四株高大的古樹,醒人眼目。南邊兩株為婆羅樹,虯勁蒼古,已有數百年的高齡了。據《本生記》記載,摩耶王后懷孕臨產,淨飯王派衛隊和宮女護送她回孃家生育,途中到蘭毗尼園憩息。此時正是鳥語花香的春天,婆羅樹正盛開著滿樹繁花,王后走到樹下,有一枝婆羅樹枝自動垂直她的手邊,王后伸手握住端然而立,悉達多太子就從她右腋處降生。釋祖傳道四十餘年後,已是八十多歲的高齡,自知壽命將至,就來到熙連若跋河畔的婆羅樹下,在佈滿鮮花的床位上,安靜地進入了涅槃。所以佛家弟子將婆羅樹奉為聖樹,在寺院內多有栽植。

探訪北京潭柘寺,那不起眼的柘樹承載了千年的佛性,這就是慈悲!

雖說佛祖的降生與圓寂繫於傳說,然釋迦牟尼所宣揚的佛家思想,對人類思想文化的影響卻是無微不至、博大精深的,所以佇立婆羅樹下,心旌也肅穆與神聖起來。

探訪北京潭柘寺,那不起眼的柘樹承載了千年的佛性,這就是慈悲!

另兩株為高約四十餘米,直徑約四米的銀杏樹,雄偉挺拔。走至跟前,說明牌上卻是被乾隆皇帝御賜為“帝王樹”,另一株則被封為“配王樹”。傳說清朝每一位皇帝登基,帝王樹都要發一新枝。自然界的植物,被帝王們也演繹了一番神話。寺後高臺上,聳立著毗盧閣,我國的佛寺,不管歷史多麼悠久,地位多麼顯赫,只能用綠色的琉璃瓦,然該閣的屋頂卻有一菱形黃硫璃瓦嵌成的“橫盤心”。緣因康熙、乾隆曾多次來此遊覽休息,才皇家“黃氣”,可見該寺的地位確不一般。可我對這些皇帝威名、逸事,提不起興趣來。

探訪北京潭柘寺,那不起眼的柘樹承載了千年的佛性,這就是慈悲!

從寺旁側門,沿石板鋪就的山路向後山攀登,不一會就到了龍潭黲黲苔蘚,湛湛深潭,兩股山泉,一汪碧水。放眼四周,大都為缺水的石灰岩山地,因了這涓涓不絕的清泉,才有了這滿山的野草鮮花和橡木松樹,可那“四野山坡”的柘樹呢?

探訪北京潭柘寺,那不起眼的柘樹承載了千年的佛性,這就是慈悲!

陪同而來的王勝國兄幡然醒悟,接著便娓娓道來“柘樹為落葉的灌木,據《本草綱目》中講,柘樹根莖能祛風利溼,活血舒筋;柘皮可補腎固精,入藥名為‘柘木白皮’;柘葉可治癤子病;柘果能清熱涼血,舒筋活絡。小小喬木全身皆與人有益,無一虛處。自古以來,人們相傳潭柘寺四周的柘樹,因承佛恩滋養,柘皮能醫婦女不孕症,故遠近人士爭相敬拜求索,使得滿山柘樹,目前已經很難看到了……”

探訪北京潭柘寺,那不起眼的柘樹承載了千年的佛性,這就是慈悲!

“這麼說,潭柘寺現在有一半是名不符實了。”我戲言道。厚誠的勝國兄疾疾地說到,“不,不,寺山門前西側,有幾株專為人們觀賞而養植的柘樹。”於是我們放下所有的遊覽,疾步回到寺前,一株高約七八米的柘樹穩居於六方形的石欄杆內,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柘樹呀只見它枝葉繁茂,生機勃勃,彷彿是一株枝幹直挺的小桑樹,是那麼地平淡無奇,隨遇而安,然它又是那麼無私真誠地奉獻著自已,裝點人世間片片春風。

探訪北京潭柘寺,那不起眼的柘樹承載了千年的佛性,這就是慈悲!

“靈潭澄自古,老柘鬱生孫。”如果說水是生命之母,那麼柘樹可否說是人類生存之精神了。正是這默默無聞的柘樹,在潛移默化著佛祖慈悲思想。正是這無數平凡的柘樹,才烘托著婆羅樹的莊嚴與神聖,映襯了銀杏樹的挺拔與雄偉,並與之一起構成了人類文明的源遠流長,繁茂繽紛。難怪這座名剎要“柘樹留壇供”。難怪潭柘寺的名字要流芳千古。

圖片來源於網路